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WISDOM > WISDOM > 武道作為心態《葉問外傳:張天志》

武道作為心態《葉問外傳:張天志》

閱讀數 5

今日熱度 1

摘要︰ 《葉問》取得商業成功後,出現了一大堆葉問電影。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DSC05343_Graded.jpg王家衛早於2002年宣佈要開拍以葉問為題材的電影(即後來的《一代宗師》(2013));《葉問》(2008)取得商業成功後,出現了一大堆葉問電影。除了葉偉信和王家衛,邱禮濤亦拍了兩部;甚至在電影以外出現了大陸電視劇《葉問》。而《葉問3》裡面的人物更分支出獨立的電影,成為了《葉問外傳:張天志》。《葉問》系列的英文片名Ip Man的那個「Man」本來就隱隱有著西方超級英雄片的暗示;今次開外傳,大概也是啟發自MCU和DCEU,英文片名那個Master Z,也相當幽默。說不定,可以有一個Ip Man Universe。

DSC05343_Graded.jpg虛構角色張天志繼續由張晉擔綱,導演則由「八爺」袁和平出任。八爺資歷非常深厚,甄子丹和吳京等就是由他發掘出來;張晉在1998年入行時,其實正正就是由袁和平帶入「袁家班」,當替身及武術指導。看著張晉成長,袁和平深知他的身手和長處,在動作設計上,想必能進一步推動張晉爆發潛能。今次的動作當然會和《葉問》系列有分別,例如葉問的開手樁是問手,張天志是膀手。而張天志肘擊比較多,整體身手看起來會比葉問較有力度和速度,各有特色。

就算是武行出身,八爺當然明白,動作電影也不是一味打,戲才是主軸,應該為戲而打,不是為打而打。今次的戲,就承接了《葉問3》的劇情:張天志敗給葉問後自砸招牌,決定收起身手和兒子平凡過活。《葉問3》中的張天志和葉問頗不同,後者沉隱低調前者鋒芒畢露,所以到了外傳的轉變,存在相當大的反差。「張天志退出江湖後,拿以前的木人樁來晾衣。他表面上要放下功夫放下詠春,但是否真的擺得低呢?他和木人樁之間的關係有點像情侶,到最後他再次使出詠春時,再次做出那個起手動作,我覺得有破鏡重圓的感覺,和木人樁情人和好。其實劇情上,即使張天志決定破例出手打不平時,也未有使出詠春,而是到了最後,才不再迷惑找回自己,當中的關鍵是,張天志要懂得放下輸贏。不過在動作設計上,我們有讓觀眾知道,他和詠春其實藕斷絲連。」聽張晉這般說,就知道除了動作,他也花了不少時間揣摩角色。

DSC09159.jpg問起哪場戲比較深刻,兩人異口同聲都說是一場在很多招牌上飛來飛去群鬥的動作戲。八爺說:「通常都在地面打,今次就設計了一場高空戰。5、60年代的街頭招牌很高,離地差不多3、40呎。高空戰的好處是,充滿著高低位,可以利用這高低差來豐富鏡頭動感和角度。整場戲就是所有演員在高空招牌上追蹤,跑著跳跳著打。威也數量很多,單是設計威也位置也很花時間和腦筋。」張晉補充:「雖有威也,但也是要靠自己發力跳,跳得不準,就會撞到招牌上。其實如果給我選,一定不會在高空打,因為我其實畏高!奈何八爺就是要挑戰我的極限!」和現代電影不同,八爺不喜歡用電腦特技,所以觀眾看到的,都是真功夫! 

張天志今次的對手陣容鼎盛,包括Tony Jaa、楊紫瓊和Dave Bautista。和Tony Jaa的那場,八爺特地安排在淺窄的騎樓搏擊,雙方拳腳往來把身旁的玻璃都打碎。楊紫瓊的角色使刀,是電影中唯一使兵器的人物。張晉說她刀法很快,一個鏡頭要拍到楊紫瓊的刀削過他的頭髮,但劈到頭髮和劈到頭皮甚至頭骨實在差之毫釐,所以異常驚險!另外說起來楊紫瓊和這部戲頗有淵源;袁和平的《詠春》(1993)正由她飾演嚴詠春;另外張晉早在《臥虎藏龍》(2000)當章子怡的替身和楊紫瓊對招,更誤傷了楊。到了最後的重頭戲,就由同樣重頭的摔角手Dave Bautista來當最後對手。八爺說絕不擔心變成《葉問3》的甄子丹對泰臣的翻版,主要是《葉問3》那場點到即止,而Bautista比泰臣體型更巨大!張晉說:「初時我們問他要不要威也幫助他的『炸彈摔』,怎料他說不用,二話不說就將我舉起摔倒。他這個招牌動作,做了19年。」招式方面,八爺指導張晉以「詠春八腳」應付Bautista,來針對兩者的身形差距。

IMG_3402.jpg今次《葉問外傳:張天志》的宣傳標語是「武行正道」。張晉解釋:「戲裡面有一句對白是『其實我們練功夫的,從來沒想過是為了什麼而練功夫』。對我個人來說,練功夫是為了前途和出路,讓農村戶籍的自己走出城市。在張天志的世界裡,他花了很多時間學會放下輸贏,領悟了在亂世之中,應該用功夫保護家人和朋友,見到不公義的事應當出手。」張天志由本身好勇鬥狠變成這樣的見義勇為,當中的轉化實在不容易。八爺也說:「沒錯,學功夫不是為了打人,而是為了身體好,為了自衛,為了幫人。這是一種心態。」兩人笑言,今天的社會就難以「武行正道」,一來少了學武之人,二來也難以有實戰經驗。我想,雖然沒有功夫的身手,但仍能以武術作為一種心態,懷正氣行正道顯正義。今時今日,尤其可貴。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