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WISDOM > WISDOM > 《燒失樂園》:消失的女子、不存在的橘子

《燒失樂園》:消失的女子、不存在的橘子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電影對人物設定的改動,加上有關失業率的新聞報道,強調了他們兩人同屬低下階層,互相走近除了是慾望驅使,後巷抽煙一幕也暗示了相濡而沫的關係。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南韓導演李滄東睽違八年拍出新作《燒失樂園》,改編村上春樹的短篇小說《燒穀倉》。李滄東是作家出身,這次改編別人的小說,把一個本來篇幅很短的故事,拍成兩個半小時的電影,除了保留基本情節,也作了不少重要改動,甚至把福克納的小說《燒馬棚》也結合其中,彷彿是透過電影改編,在跟村上春樹與福克納的小說進行對話。

在村上春樹原著裡,角色都沒名字,「我」是敘事者,是個小說作家,31歲,已婚,中產,在朋友婚禮上認識了才20歲、當廣告模特兒的「她」。電影把「我」改成想當作家的青年鍾秀,剛服完兵役,未婚,貧窮,以臨時工為生,父母已離異,父親務農。「她」就變成在大賣場外搔首弄姿招徠顧客的showgirl海美,租住在陋室,只有靠遠處首爾塔的折射才有短暫陽光。她跟鍾秀是青梅竹馬的同鄉,因為曾經整容,鍾秀並沒有馬上把她認出來。電影對人物設定的改動,加上有關失業率的新聞報道,強調了他們兩人同屬低下階層,互相走近除了是慾望驅使,後巷抽煙一幕也暗示了相濡而沫的關係。第三主角「他」則變成來自富裕階層的Ben,恰如《大亨小傳》的神秘年輕富翁,更突出了其中的貧富差距。

海美在非洲旅行時認識Ben,然後Ben向鍾秀透露其特殊癖好,以及海美突然失蹤的情節,都來自村上春樹原著。而鍾秀父親因襲擊罪名被捕,以及鍾秀潛藏內心的躁動與憤怒,則源於福克納小說。電影亦刻意提到福克納是鍾秀喜愛的作家。海美向鍾秀示範「剝橘子」,彷彿表演默劇似的剝開一個想像中的橘子,又提到表演關鍵並非假裝手裡有橘子,而是要忘記手裡沒有橘子。這也是村上春樹原著的情節,李滄東把它再發展下去。海美的貓、她小時候曾經墮進枯井的經歷,也像「剝橘子」的橘子那樣,不知是否真的存在,疑幻疑真。電影結尾亦耐人尋味,鍾秀怒火爆發的長鏡之前,有他走進海美房間開始寫小說的畫面,那麼結局是真實發生了,抑或只是鍾秀的創作?

故事乍看是三角戀,其實海美也像是「剝橘子」的橘子,沒有存在感。她記得小時候鍾秀說過她很醜。她整容,想令別人注意到她。她信賴鍾秀,或許也曾希望鍾秀可以保護她,然而到她失蹤了,鍾秀起初更關心的,是那些可能被燒掉的溫室。她失蹤之前,鍾秀最後跟她說的話,是責怪她在男人面前隨便脫掉衣服。而Ben亦只當她是玩伴。

原著已把燒穀倉與「她」的失蹤並置,暗示她猶如廢棄穀倉,身無分文,無人關心。電影更把海美的處境連繫到當下南韓年輕人的困境。把穀倉改成溫室,大概是為了更符合南韓的社會環境,而海美也可被理解為鍾秀心靈的溫室,只是他自己沒意識到,等到失去了才知道。李滄東亦巧妙地把鍾秀父親收藏的小刀,對應Ben收藏在豪宅洗手間的化妝筆,暗喻Ben這個有閒階級殺人不見血的本質。然而Ben本身也是空虛的,再傷心也無法掉眼淚,已落入對世界麻木的狀態。

李滄東在故事裡加入「小飢餓」(生理上的飢餓)與「大飢餓」(精神上的飢餓)的非洲土著舞蹈,海美在電影裡跳過兩次。第一次,Ben和他的朋友只視作奇觀,Ben更看得打呵欠。第二次是在海美失蹤前,在夕陽下起舞,電影以長鏡拍下這一幕,固然強調她對於脫離精神飢餓的渴望,赤裸上身猶如向上蒼獻祭自己的青春肉身,而背景正是南北韓交界,就更引人深思背後含意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