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WISDOM > WISDOM > 是物味(十四):Jean Paul Gaultier之味

是物味(十四):Jean Paul Gaultier之味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可能是海的味道。

當年Jean Paul Gaultier的專門店位於海港城——前句的「當年」,是指我讀中三那一年,1991年。

1991年之前,我去得最多的肯定是九龍城,記憶中去過一次(或頂晒籠兩次)太古城——海港城?Where?

是同學帶我去的。那一天,他穿上一件T-shirt(我們當年不會嗌Tee),T-shirt上有兩行英文字,上面一行成水平打橫放,下面一行則由左下至右上斜放。

兩行英文字中我只識得上面一行:Jean Paul。英文水平比同齡學生低的我把它們讀成:「煎Paul」。

「係喪Paul,人哋係法國設計師。」同學糾正我。

來到海港城,一個我從未踏足過的地方,一個我不應該踏足的地方——那一刻,心裡湧現了四隻字:自慚形穢;再望望自己身上那副裝束,人生中首次明白到兩隻字:寒酸。

於是就在同學腳步將踏而又未踏在那間「喪Paul」的一剎,我堅定地說:「我唔入去嘞。」同學一臉疑惑,但好彩也無意夾硬拉我入去。

我專登企在門口對出一個遠得來但又望到同學的地方,看到他在店裡悠然地逛,那一種悠然,只會在我平日行模型舖或漫畫舖時出現。

可能我企的位置有點怪,更大可能是我的裝束與這個場所太過格格不入,總覺得途人在看著我睥著我審視著我——那種目光,就好似望緊一隻異類錯誤地存在於一個不屬於他的場所,又好似一群已發展國家的文明人望緊一隻來自第三世界的人形生物。

我就是那隻來自第三世界的人形生物。

我自卑。

(估不到這種來自第三世界的自卑感,日後竟然Keep住在我生命中出現。)

就在我極想搵窿捐的時候,同學終於捨得出來;我留意到他手上多了一個袋,可能他也意會到我的目光,便從袋裡拿出一件東西,「呢個銀包好型呀。」他口中所指「好型」的銀包,全黑,全黑之中閃著一道銀光,銀光來自一塊鐵片,鐵片上刻了一行字:Jean Paul Gaultier。

我好想問同學這個好型的銀包幾錢,但又不好意思問。

自小就知,自己是個物慾頗重的人:遇上想睇的漫畫,明明可以去租,但我就偏要畀錢買,要去擁有……Yes,生命中遇過太多自己好想擁有的身外物(同時用盡各種方法去令自己擁有),但又心知肚明,有一些,是注定不能擁有的。

例如同學那件Jean Paul Gaultier T-shirt和那個Jean Paul Gaultier銀包。有啲嘢,還可以嘗試哀求屋企人買畀我,但有更多嘢,是絕對不能開口叫屋企人畀錢買的。

只是Jean Paul Gaultier這個法國名字,有一段時間的確佔據了我的生命。那時候開始學人聽Madonna(我承認是男性荷爾蒙作祟),順理成章會留意她的新聞,某次在娛樂版看見Jean Paul Gaultier專誠為她演唱會設計的造型——X!個Bra尖嘅!

Yes,截至目前為止,我依然認為這個尖Bra勁到史無前例,同時勁到後無來者。日後的Fashion Designer固然還是有強勁的Design,但就是不能提供這麼一種拮眼球的Design,咁當然還要多得Madonna(個Body)配合,才能完美呈現這尖Bra的劃時代。

時至今日,踏足海港城自然不會令我產生任何自卑感,有的只是擠迫感(和衍生的煩躁感),但真正重災區,是對出的廣東道,實在諗都冇諗過,一條街原來可以多人多車多垃圾成咁。

在這條近海的街道,你聞到的不會是海水的味道,而只會是汗水的臭味。

有時我會後悔當天沒有跟同學行入去Jean Paul Gaultier,畢竟那一間專門店,代表了90年代,代表了一個永恆逝去的香港。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