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相信這句說話,全在乎於你的個人價值觀,視乎你對於人間的看法,而我卻是對此篤信不疑。
我相信人間是一個試驗場,每個人到人間裡來都有個目的,可能是為了學習一種能力,可能是為了獲得某種經驗,可能是為了來找尋什麼,或者來償還什麼。
《紅樓夢》的賈寶玉,前世是赤霞宮的神瑛侍者,因為可憐那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一株纖瘦柔弱的絳珠草,每日以甘露來將她灌溉。絳珠草受了雨露滋養,吸取了日月精華,不但茁壯成長,而且修成正果,化為仙子游於離恨天外。後來神瑛侍者下凡塵世化身為賈寶玉,絳珠仙子為報恩情也投胎為林黛玉,是以寶玉初見黛玉,仔細打量過後第一句話便是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質疑他胡謅,他續道:「雖然未曾見過她,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可惜這段木石前盟有緣無份,絳珠仙子早已了解自己並無甘露可償,只能將一生的眼淚都付予神瑛侍者,還盡眼淚便即了卻塵緣,遂魂返離恨天。
歷史上也記載了一段同性之間的隔世因緣傳奇,和剛才提到絳珠草的棲息地三生石有關。話說唐代的和尚圓觀和書生李源有親密關係,兩人相約同游青城山和峨嵋山,圓觀提議走陸路而李源執意要走水路。當兩人沿水路來到南浦,看見岸上一名婦人來打水,圓觀即潸然淚下。原來圓觀本來不願意走水路,是為了避開這個婦人。婦人已經懷胎三年而尚未生產,正因為腹中孩子一直等待圓觀死後去投生。圓觀遂將因果原由告訴了李源,並約定十二年後中秋月夜相會於杭州天竺寺外,是夕果殁。十二年後,李源如期到天竺寺赴約,忽然聽到葛洪川畔有牧童唱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李源便知牧童是圓觀轉世,惟圓觀此刻尚在修行路上,不能與故人親近,遂轉身揚長而去,不知所終。後人便將西湖天竺寺的三生石視為因緣象徵,所謂「緣定三生」,即是前生、今生,和來生。
李源苦等圓觀三世三生尚且未算是一項紀錄。佛經裡面的愛情故事跨度往往是以五百年、一千年計。其中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佛祖弟子阿難對師父說自己愛上了一個女子。佛祖問他有幾喜愛。阿難便說自己甘願化身為一座石橋,受五百年風吹雨打,只求她在橋上經過。佛祖再問阿難會否後悔。阿難說不後悔。之後阿難便如願化成了一座石橋,受盡風吹雨打日曬雨淋,終於等到那女子從橋上經過,然而那女子卻不知道腳下的石頭是阿難。秋去冬來,一年過後,那女子冒著春雨撐傘又從橋上經過,這次石橋另一端來了一個年輕男子,男子見女子手中拿著重物,主動提出幫忙,然後那男子拿過女子手上物品,女子則為男子撐傘,兩人便信步走開,而他們腳下的阿難就只能默然無語。過了一段日子,女子又從橋上經過,但身旁卻多了一個男子,就是上次為她拿重物的那一個。過了幾年,女子又從橋上經過,這次背著一個小孩。下一次,她背上一個小孩,手裡拖著一個。再過了很多年,那女子和男子一起過橋,阿難已經差不多認不出她了,只見兩人雙鬢皆白,卻相互攙扶而行。阿難最後一次在橋上見那女子,是她哀傷地送丈夫出殯的時候,在她身後還有一大班兒孫和親友們。阿難這時候心頭百般滋味,卻仍舊不能去做任何事情。如是阿難以一座石橋的姿態見證著人世間的花開花落和悲歡離合。五百年過後,石橋終於塌了。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阿難睜開了眼睛,發現自己已經不是石橋,而是身在沙羅雙樹園聽著佛祖講道,五百年前他離開時所燃的香正好燒了一半。佛祖講完道之後,阿難和眾弟子便一同散去。這時迦葉走到阿難身旁,告訴他剛才阿難入定的時候,他也跟師父說自己愛上了一個女子。師父問迦葉有幾愛她,他便說他甘願為她重受六道輪迴之苦,來換取和她共度一生,並且在她死之前死。阿難聽著有點耳熟。迦葉續說,師父果真讓他化身為一個男子,成全了跟那女子共度一生,而那一世他的名子叫做江阿生。這時候阿難終於覺悟,五百年前在石橋上走過的那個男子便是叫江阿生。
人道「百世修來同船渡,千世修來共枕眠」。萬千世界中哪有這麼多巧合,單是說盤古初開最早期生命的形成,如果說是因為幾組胺基酸無意識地碰撞組合,便形成了蛋白質甚至原始單細胞生物,其或然率幾乎是零。所以我寧願相信冥冥中自有主宰,萬物有情,任何事情皆有其因果,各有前因莫羨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只因,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