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WISDOM > WISDOM > 記憶在星雲以外

記憶在星雲以外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我記性太好,所以忘掉。」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年輕的時候,好像很多患過中二病的朋友那樣,喜歡說一些漂亮話頭——短短幾句,總就彷彿要包含無限智慧;能否眾樂樂不重要,自樂樂就可以了(今所謂自High)。那些話頭,如同那已被人刻在筆上的劉以鬯金句:「寫作,就是要與眾不同。」目的與內容都是這個方向。

那時,總喜歡引述德哲康德一句說話:「你所說的比你所想的更為中肯。」覺得它既有型又損人。--你說對了,但你其實不曉得它為什麼對;我比你更明白你無意中說對了的話。問你死未?

另一句話則是自創的:「我記性太好,所以忘掉。」我總忘記我最該記得的事,但不是我記憶力不夠或衰退,而是,它對我如斯重要,我無法放下,只好選擇性遺忘,就當是心理保衛機制好了。這話最好用來遮撥朋友的埋怨,每收連消帶打之效。

當時不曉得,我觸及了還未真正領略的深刻。就是「我所說的比我所想的更為中肯」。用心理保衛機制去理解那話頭,隨時忽略了原話所隱藏的,其實很要不得的流氓性質。

對於創傷,我們不願意再記起,於是無意識地將之刪除;這情況如何跟為了保衛自己,有意識地不提起不利於己的記憶,假裝忘記區別開來呢?心理保衛機制不能是故意為之。故意為之,隨時淪為懦怯,與卑鄙。

選擇性失憶,是無意識在選擇,選擇了當事人也不知道。而且有選擇性忘記,就有不自願記憶;既可不自覺地忘掉,便同樣可以不自覺地(重新)記起-——只因一切從未真正忘記,也根本沒有真正忘記。所謂忘記只是由意識層進入無意識,放在那裡,暫時沒被提取,當時機到來,它會從無意識重新冒出來,讓你意識到,就是憶記。

故此,前人會說,遺忘不單是破壞與清洗,還包含保護。忘記一件事,並沒有刪除它,而只是把它暫存在無意識的「倉庫」,等待發掘、重返。而在其重被提取之前,它受到無意識的保護,不讓當事人以至別人,將之扭曲、改造。

相對而言,記憶的價值也不單在其保留了什麼,也包含在它的回來。

這些無意識理論,有一段時間我很能擁抱之、活用之。起初是弗洛伊德的、榮格的,後來是德勒茲的、拉康的。

但無論是什麼人的,應用這種理論,到最後都不該忽視記憶的原義,也即柏拉圖以來那經典的連結。

根據柏拉圖,人遺忘了理型(本真),囿於現象。那可賴以重新掌握理型,回到真實的能力,就是愛,對知識和智慧之愛,對真實之愛。而愛的別名,正是記憶。

愛與記憶的連結,滙成了後世玄思的力量之源。後人找來很多別的名稱,或曰直覺、直觀,或曰靈知、睿思,都指表那不限於抽象的、形而上的理性運用。

懂玄思的人,遲早明白,記憶的復歸,之所以如此不可逆料,如同進出無意識,只因為,它總是不能控制,不依常規地發生。智慧、真理、公義,這些我們遺忘了的價值總是遲遲未回來,但說穿了它們其實是早至。「天下之中,在楚之南,燕之北。」說話必須如此表達;直望前方,早該到來的身影,無聲無息,躡至背後,因而我沒可能察覺,沒可能抓緊,而總在抱怨,總是顯得那麼苦情⋯⋯

當我們學懂不再埋怨,咬牙舞動自己的肢體,地表才會呼出一口又一口氣,吞沒我們,復被我們吞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