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把香港簡化為直徑40mm的圓面,本地腕錶品牌MAVEN的創辦人Nathan Lo自有他的想法,「就是城市與自然的coexistence。」兩者的平衡與和諧,碰撞出一種香港專屬的都市美學之餘,這品牌也象徵著Nathan對鐘錶工匠的致敬。
走進Nathan Lo位處油麻地的工作室,單位內兩個主要的辦公室,一牆之隔,右邊屬父親羅漢忠創自1987年的「羅寶錶(LOBOR)」,左邊則屬Nathan於今年初創的腕錶品牌「MAVEN」,兩代人,各自以時計為載體,開拓了屬於自己世代的時間維度。
受父親的基因影響,Nathan在理工大學修畢e-commerce之後,就決心跟修讀設計的好友們創立自家品牌,首個collection「urban and nature」包含了兩個主要系列「the artisan」和「enduring」,整體設計走極簡路線。「the artisan」以四款隱藏於都市的自然色系橄欖、灰綠、藍及黑組成,易於配襯衣服,也毫不誇張造作;至於「enduring」靈感則來自建築用的大理石,以其堅固耐久的物理特性為名,大理石的複雜紋理也像人的個性一樣,是天賦的獨一無二。
既然生自鐘錶世家,選材用料當然不馬虎,用Nathan的語言是「上乘」:瑞士swiss ronder機芯,行家一定知道這機芯廠牌同樣是以質取勝,錶帶是意大利植物鞣製皮革,符合環保原則之餘,也可按衣著場合拆除更換款式,至於錶面則用上藍寶石水晶面,耐磨防花,質量絕不比大牌子出品差。此外,「enduring」的大理石切割打磨技術,更是經過老師傅多重試驗製作而成,「大理石有分不同級數,質量與硬度都影響成品,師傅要不斷試才打磨到這樣輕且薄,但又保留了石材的質感。」應市場需求,近月也推出了較petit的尺寸(34mm),適合女士配戴。
Nathan自細隨父親到處拜訪行家的工場,與手錶零件為伍,他口中的師傅,就是以前一直為父親打江山的嵌錶師傅;自從本地製造業北移,行業老化,全盛時期六位師傅同在一個工場嵌錶的場面今天不再,但他們對工藝與美學的執著,Nathan至今仍然難忘。品牌名字「MAVEN」意即「專家」,再貼地一點即是「行家」,不但向他們致敬,也感恩自己生於80年代本地鐘錶業的黃金時代,「這辦公室由1987年開始運作,以前連旁邊兩個單位都是工場。不但做自家設計,也接外來的OEM,大多是B2B生意。外國人一見到是香港製造,就已經是信心保證了。」
至於創立於網絡世代的MAVEN,Nathan也學以致用,先利用indiegogo眾籌平台獲得產品開發的資金,也在歐美地區先打響頭炮,備受英美兩地的媒體及消費者認識後,再轉移陣地回港發展,首先進駐設計師品牌select shop Kapok,再因此接觸到誠品書店的客人,此策略成功令MAVEN在一眾年輕、講求設計的潮流愛好者面前曝光,成功建立了消費者眼中的品牌形象。
短短一年,MAVEN已經在台灣、西班牙、俄羅斯及韓國設有販售點,接下來也即將落腳日本,作一次頗具規模的產品發佈。
此時,祖籍潮州的羅爸爸為我們端來幾杯功夫茶,冷不防問他一句,「做鐘錶生意有何心法?」「我呀?一定要看長遠,腳踏實地做,這行頭講求信譽好,你待客有道,自然就有生意了。」說的也是,時針走一秒是一秒,沒有捷徑,無從取巧,從羅爸爸身上能看出舊時從事實業而來的質樸與熱誠。「80年代我跟在上環營業的先達、雅寶錶取貨,由推銷員做起,那是個多勞多得的時代,也慶幸結交了業內很多行家與買手。後來覺得不如自立門戶,於是用了羅家的姓,母親的名字『寶』,創立了自己的『嘜頭』。羅寶錶在90年代的東南亞好紅,生意一單接一單,有時更會漏夜來這裡等貨,趕也趕不走呢。」
「現在呢?」人人都說鐘錶業夕陽,我想聽羅生的說法,誰知他回道:「通行都難做,勞力士都難做啦!」 他又斟一次茶,「不要跟以前比較,人要『行到邊食到邊』,我跟兒子也這樣說。我從不干預他的事業,因為我知道以前做錶一定不如現在般辛苦,他願意走出這一步,我也非常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