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CULTURE > CULTURE > CRAFTS OF BAMBOO

CRAFTS OF BAMBOO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無竹令人俗,闡明了竹之於生活的意義。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竹是少有跨越地理界限、藝文和歷史差異,在亞洲地區創造了豐富生活文化的一種物料。非牟利創意空間飄雅活藝向來致力於保育、重塑和延續傳統工藝,最近帶來了「尋竹探藝」展覽,邀請十位來自日本、台灣及香港的工藝師,以當代設計美學重新思考並演繹歷史悠久的竹藝。

Chen-Yung-Sheng,Boat-shaped-Woven-Fruit-Basket,2015,Bamboo.jpg展覽由飄雅活藝創意總監陸詠沁以及來自台灣的參展工藝師王生輝聯合策展,分為三個部份,先以「因環境而生」作為開端,追溯竹藝的歷史與發展,自古以來,人類因應環境及需要,用竹造成各種農業器具,展現了竹廣闊的實用性。來到現代,竹器又是怎樣的?王生輝的作品《燈具》用竹造成果物盤、雞籠和飼料碗等,以現代美學重現代代相傳的民間智慧。其後來到 「文人雅興」的部份,宋朝時期,文人雅士因著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將竹由實際農業用途提升至享受生活、充滿美學價值的竹藝品,展覽於是找來本地工藝師丁科竣創作了竹製的茶漏及六角菊花墊等作品,展示出竹藝如何受茶藝、花道等傳統儀式活動影響,發展成精緻的生活器具。最後 「日用之美」的部份,則呼應1920年代由日本哲學家柳宗悅提出「用即美」的美學觀點,提倡工藝品的美學價值在於它的實用性,當中展出日本工藝師西本有的鐵鉢盛籠及竹細工手提籃, 雖是日常之物,卻集合了工藝、美學及實用性,由此闡述「在使用的當下成就了生活之美」 的主旨。從竹的歷史到竹的美藝再到竹的日常,體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之間的聯繫。

Tamotsu-Nishimoto,-Teppachi-Morikago,-2020,-Bamboo,-Lacquer.jpgChen-Yung-Sheng,-The-Dawn-of-Life_Tangle,-2019,Bamboo-and-Lacquer.jpg

飄雅活藝「尋竹探藝」展覽
日期: 即日至12月31日
時間:星期二至六 上午11時至下午6時
地點:中環卑利街11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