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毒無孔不入,世上似乎再沒有絕對安全的容身之所。受到這場世紀疫症觸發,烏克蘭建築公司Sergey Makhno Architects開始設想人類未來的生存極限——例如走進地底中生活。
缺乏陽光與新鮮空氣、看不到外界的景色,加上無盡的疏離感,都令人難以適應地底生活。但與印象中的地下空間不同,Sergey Makhno Architects的設想並非是創造一個嚴苛的避難處所,而是一個令人隨時都願意住進去的地下家居。「我們好奇能否以建築提出方案,讓人能夠長時間居住於地底;除了掩蓋大災變和病毒之外,還可以保留住客原有的生活價值和樂趣。」
這個概念企劃命名為「Underground House Plan B」,顧名思義是提供正常以外的住屋選擇。整個建築以螺旋形結構為中心,第一層距離地面15米,是為起居室及活動空間,其正中央是一個圓柱狀的光井,利用背光效果模擬太陽從戶外照射下來,其中種植了一棵人造樹,為空間注入生命力。而為了解決置身地底的封閉感,建築師在全屋用上大量投影效果,例如在房內營造出窗外的藍天風光,將健身室的背景打造成石窟或海洋,而景象更可按心情隨時更替。
但長久來說,更重要是解決糧食問題,所以藍圖中包括了一個園藝室,可以種植新鮮蔬菜和生果,而更深入地底的部分,則會用來收集地下水或進行污水處理,務求最終可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系統。每個房間都能通往特別設置的「求生環」,作為緊急逃生之用,而建築頂部的椎體形水泥結構則是用於飛機升降的停機坪。
就如負責的建築師Serhii Makhno所說,這個計劃反映了人類對生命延續的追求,無論情況如何,還是有著新的可能尚待我們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