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CULTURE > CULTURE > 「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設計工作室Marco Vermeulen提出的解決方法,就是回到最原始的建材——「樹木」身上。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去年荷蘭設計週(DDW)以 “If not us, then who” 為主題,今年更進一步延伸為 “If not now, then when?”,看在香港人的眼內,相信別有一番感受。不過DDW針對的是一班專業設計師,藉著一年一度的設計週,提醒他們好好利用個人專長,為地球的未來作出貢獻;而當前急務之一,是為全球暖化提出緩解方法。

75323331_10157742227874120_537911720014774272_o.jpg建築一直是溫室氣體排放的重災區,在生產傳統建築材料如混凝土及鋼材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熱量和能源,同時釋出大量二氧化碳與氮;全球約40%的資源就是用於建造業之上。設計工作室Marco Vermeulen提出的解決方法,就是回到最原始的建材——「樹木」身上。

75464142_10157742227179120_5691140140341133312_o.jpg76601254_10157742227239120_7264777219422027776_o.jpg他們在設計週期間建造了一座名為「Biobasecamp」的木製展館,主結構以德國製的軟木層壓木板組成,支撐結構則來自於荷蘭Boxtel附近的高速公路上的白楊——由於樹齡過高且有被吹倒的危險,此舉亦是將砍掉的白楊廢物利用。設計師表示,樹木只有在死亡腐爛或在焚燒時才會釋放二氧化碳,用樹木作為建築材料,意味著我們可以將二氧化碳捕捉和儲存數十年甚至數百年。

74965975_10157742227589120_2783419990726934528_o.jpg75619053_10157742227374120_182679682246770688_o.jpg此外,整座「Biobasecamp」是由可移動模塊化組件構成,能大大減少施工時間,在荷蘭設計週過後更會被分拆再造,用於建造2022年的Floriade園藝博覽會。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