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CULTURE > CULTURE > 不求什麼的純粹:EIGHTH GRADE

不求什麼的純粹:EIGHTH GRADE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壓迫愈大,反抗愈大,8G的隨心所欲大概是這樣煉成。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TALENT IS SO FRAGILE AND SO RARE. AND OUR CULTURE DOES EVERYTHING TO CRUSH IT.」。這是NETFLIX原創電影《THE KINDERGARTEN TEACHER》的一句台詞,也是台灣獨立藝術混時尚雜誌《EIGHTH GRADE》(8G)宣言之一。在凡事以利益為先的社會,8G卻選擇忠於自己,單純地進行創作。壓迫愈大,反抗愈大,8G的隨心所欲大概是這樣煉成。

_MG_7163_1.jpg年輕無罪

8G第一期以「RISING」作為主題,用RISING而不是GROWING,因為前者的目的地不是成為一個所謂的大人,廖哲頤創意總監兼總編輯說:「大人對我而言是一種表象與階級化的概念,尤其這社會很愛以不同社會階級和群體的形態去定義每個人的價值和義務,從而剝奪了他人自主的權力。」要下定義,因為倒模式的生產才能做好品質控制,廖哲頤回答說:「這個社會告訴你很多事情還有觀念都不一定是對的,許多要求往往都只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最近讀到一句話『YOU ARE NOT YOUR PARENTS. YOU ARE YOU. THINK LIKE YOU. 』這與我們的宣言也是類似的概念,因為這樣的行為過程就是一種反叛,不在於你的身份年齡,而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思想。面對世俗陳規與傳統價值觀,當你願意跨出去做出跟一般人不一樣的選擇時,這是一種非常需要勇氣的事,這時的你也RISE UP了。」兩者相比的話,RISE UP和GROW UP有重疊之處,但前者多出的部份是要忠於自己,不輕易作妥協,只差一點就有天壤之別了。

_MG_7156_1.jpg中二病發作

能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多數都是自由自在,因為他們根本聽不到旁人的閒言閒語。對於社會運作,這類人絕對是可免則免,畢業後面對的社會是個大齒輪,太過封閉會阻礙整體進度;然而,在創作而言,中二病或許就成為創意的樂園。EIGHTH GRADE(8G)翻譯過來就是中學二年級,廖哲頤解釋說:「最初討論時,藝術總監兼設計師陳文忠說要以『中二』作為雜誌名稱。他的意思是,我們活在自己世界裡,為了追求自我滿足而做這些事,很符合中二的說法。也期許創作時能保持這種挑釁與叛逆的精神態度。」叛逆或許是對現實的反抗,廖哲頤坦言:「我一直都深感台灣普遍對於藝術與創作的心態,就是要能將其轉化成實質的利益。有錢賺、有名聲,作品才是有價值的,你對於創作的追尋才是有意義的。同時我看到許多有才華與想法的朋友被這樣的想法限制。明明就是非常好的東西,但卻連自己都無法認同自身的創作。」「台灣沒有一本藝術與時尚混合的雜誌,我從中看到了一股自由與強大的能量,好像隨心所欲、沒有枷鎖的感覺,這正是我們的文化環境當中所缺乏的。」

DSCF8700.jpg他們的遊樂場

在書中,不少相片都看見男性和女性的裸體,有些甚至是清晰看到生殖器宮。但這些裸體絕沒有半點噁心,看的時候反而覺得是理所當然。一班女孩身體被塗上顏料、在岸邊玩樂,有男孩在草地享受他的慵懶下午,他們以各種方式去享受美好的時光。廖哲頤說:「我們在這期雜誌中特別對性和裸體有不同角度的探討。不是要透過作品闡述些道理,而是透過這些圖像嘗試讓觀眾對於裸體、性慾,以及不同性別的性進行更開放的思考與感覺。例如裸體能否不為任何目的而存在,僅是純粹的身體?當女性的裸體展現了性慾,但能否取得主導的位置,而不是被物化的那一方?」在外國曾發生女權份子,無視眾人目光,脫去上衣、用身體作標語。因為性和裸體是帶有極度政治意味的詞彙,作為示威,MAKE NOISE當然是首要考慮;但在鎂光燈背後,要真正了解性和裸體背後的意義,就不得不從其他方法入手。講道理,難免會變得吃力不討好,讓讀者親自感受作品或許會來得更有說服力。

DSCF8694.jpg不容許的裸體

在某些地區中,裸體或許會成為禁忌,撇除社會上的制度和文化的差異,身體就是人最基本的單位。在中國攝影師任航的作品中,MODEL常常光著身體做出不同動作,揭示他衣服背後的荒誕世界觀。因為作品題材大膽,他被中國政府禁止戶外拍攝,甚至受到監禁。廖哲頤說外國有很多時尚雜誌也有裸露的題材,但當換成是亞洲人的雜誌時,說法就變得不一樣:「今天把角色調換成『我們』以及不熟悉的身體輪廓的時候,就會變得很不習慣,因為我們的文化大大不同。就像中國攝影師任航,他的裸體攝影作品就與代表著傳統的中國政府形成很激烈的對立,所以我們所做同樣是要挑戰陳規與破除禁忌的意義。我們不是要刻意做這樣的東西來譁眾取寵,而是從觀眾的反應明白到,我們的行動與整體社會之間存著什麼間隙。」後者能牽制前者,但前者亦可以從中推動後者。如今性小眾的權益日漸受到關注,就是兩者互相推動所產生的結果。

DSCF8690_1.jpg支配還是被支配

打開雜誌看見被畫上大量塗鴉的廣告,只是若隱若現看見品牌名字和LOGO。廖哲頤解釋8G是獨立雜誌,換言之他們沒有商業廣告,他說道:「我們的特約編輯簡嘉慶提出了這樣的一個想法──如何以時尚廣告為素材,詮釋成屬於我們雜誌的內容。」AD OR NOT看似是單純的惡搞,但背後其實藏著另一個原因。「這是從對時尚的迷戀當中取得我們自己的主體,就像你消費時尚,但又怎麼知道自己並沒有被時尚行銷所控制。所以這裡有趣的地方是如何與時尚的力量爭奪並取得控制權,讓這時尚廣告合理變成別人的作品。」YOU ARE WHAT YOU WEAR,但這句話套用到不同時代會有很大分別。在16世紀,伊利沙伯一世就曾禁止皇室以外的成員穿著紫色,當時時尚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回到現在,時尚不再代表階級和身份,而是屬於自己的個人風格。但當資本主義看準機會,把時尚和個人獨特性劃上等號,消費者亦不知不覺間從主體變回客體,成為麻木追逐的動物。8G明白要知道葫蘆裡的藥,才能避免被人任意擺佈。

真正的自由

隨心所欲就是自由自在,被問到雜誌是否有絕對的自由,廖哲頤立刻否認,他笑說:「身為一位創意總監與總編輯的角色,對所有人包括自己都有非常、非常大的限制。我覺得這種概念不能說是限制,而是一種原則或者信仰的條件,透過堅守這些原則來幫助自我實踐。例如說要取得自由之前,勢必要通過種種的挫折與阻礙,我們很容易因此懈怠或放棄,所以這種所謂的限制正是能夠幫助自己站起來,或者做出不後悔的選擇的方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