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白相間的西瓜波,年輕的讀者未必認得出來,其實它是「香港節」的節徽。今年剛好是首屆香港節舉辦50周年,此時此刻回望過去,感受尤其深刻;當下高漲無比的香港人意識,追本溯源的話可從香港節說起,而這個西瓜波可謂本土身份文宣的始祖。
香港節乃港英政府在六七暴動之後為安定民心、疏導民怨而舉辦的大型文娛康樂活動。設計師兼收藏家胡兆昌(John wu)2017年首次留意到香港節的設計,被其鮮明大膽的視覺形象吸引,陸續收集了約三百件相關文物;這些藏品不但記載了一個時代的設計風格,更充份印證了設計在社會發展的關鍵角色。以節徽為例,西瓜波本來就是5、60年代塑膠工業盛世之下產物,又象徵著動感、彈性、圓滿和歡樂;細看之下還有一朵盛開的紫荊花隱藏其中,兩者結合,勉勵香港人不斷進步、走出危機。從各式各樣的海報、旗幟、郵票等宣傳和紀念品,可見設計師各施各法演繹西瓜波精神,成就一代港人集體回憶。
香港節的視覺形象設計固然是由官方主導,但當局設計手法之高明與巧思實在令人佩服。不必懷緬往昔,50年後的今日,由上而下的「形象工程」及「公民教育」恐怕再也難以奏效,民間自發的文宣設計更加精彩,更加刻骨銘心。
計奇觀:香港節視覺形象解讀
日期:即日至9月16日
時間:星期一至五下午2時至7時,星期六至日早上11時至下午7時
地點: 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創新樓D展覽館
查詢: www.facebook.com/City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