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CULTURE > CULTURE > 紙上談兵法 STICKYLINE

紙上談兵法 STICKYLINE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STICKYLINE直譯根本就是「黐線」的意思。紙畢竟有堅硬和耐用程度的限制,他們天馬行空的紙藝世界,何以屹立不倒?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古人用「紙上談兵」來形容不合實際的空談,黎意雄(SOILWORM)和梁子程(MIC)成立的創作單位STICKYLINE,偏偏堅持以紙為設計語言,用實際的設計思維,將不切實際的幻想變成實體,在平面和立體、設計和藝術之間遊刃有餘;STICKYLINE直譯根本就是「黐線」的意思。紙畢竟有堅硬和耐用程度的限制,他們天馬行空的紙藝世界,何以屹立不倒?薄薄的紙張之下,靠什麼支撐?

L1111005.jpg紙,一種再平凡不過的物料,充斥於現代人的生活中,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常用作製作各種容器、包裝。但經STICKYLINE雙手,紙還能化身成千變萬化的形態,像王菀之在演唱會穿的百合花連衣裙、諷刺一國兩制的巨型三腳插蘇、六米高的糖果聖誕樹、反思填海工程的彩虹海、寓意正視恐懼的蟑螂陣⋯⋯通通都是紙製的。走進STICKYLINE的工作室,只見裡面放滿大大小小的紙品,有的從天花向下懸垂下來,有的比真人還高。只要作品狀況良好,他們都盡量保存下來,不捨得在短暫的展期過後便把它們草草丟棄。

_MG_2768.jpg

(stickyline 創辦人Soilworm(左)和Mic。)

MIC和SOILWORM都來自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主修工業及產品設計,畢業後分別做過玩具設計師及包裝和產品設計師。2011年,他們抱著「貪得意」的心態,設計了幾款建築物造型的紙頭盔,不料反應不俗,從此一頭栽進紙藝世界,把當初的奇思幻想變成一門專業。MIC表示:「我們很少會界定自己是ARTIST還是DESIGNER。」但過往的學院訓練和工作經驗,使他們在創作時習慣並擅長運用設計技巧,如立體空間感、PROBLEM SOLVING和DESIGN THINKING的思維,來製作帶有強烈訊息的裝置藝術品。SOILWORM補充道:「我們的作品未必志在滿足設計最基本的需要,即功能性。但何謂功能性其實值得斟酌,如果作品的目的是吸引人影相、留下深刻印象的話,那我們就達到所謂功能性的要求。」

_MG_2705.jpg在他們眼中,紙「做咩都得」,「把平面變成立體,是我們最大的設計語言,而用紙去呈現,是最容易、簡單的方法,因為紙是可塑性最高的物料。」SOILWORM說,MIC則補充:「未來的方向是紙加其他物料,或者加入互動元素,如燈光。」他們的創意和執行能力,贏得眾多品牌和機構的青睞;只要有客戶需要於短時間內創作構思及製作吸引眼球的裝置,就有他們的用武之地。SOILWORM自豪地說:「由DAY 1(2011年)到今日,我們已完成了二百多個項目。」他倆都沒有藝術家或設計師脾氣,認為與其諸般挑剔,不如向客戶據理力爭,在限制中發揮最大的原創空間,「把握機會,就是對自己的設計負責任。」

L8190211.jpgSTICKYLINE成立至今已有八年,SOILWORM坦言:「做創作其實都幾孤獨,每一個在香港做創作的人,都有自己的煩惱,包括經營、生活的困難。」幸好STICKYLINE不是孤軍作戰。自2017年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首屆DESIGNINSPIRE國際創意設計展覽起,STICKYLINE一直是獲邀參加並創作展品的本地創意單位之一。對他們而言,凝聚力和創作自由是這個平台的最大優點,讓跨界別的創作人得以聚首一堂,單純地彼此欣賞對方的創作。SOILWORM說:「在創作路上,大家的經歷都不同,有人專注教育,有人做行政,有人在前線,有人在背後規劃如何幫助設計產業。但當你發覺其他人也在行這條路,同樣有碰釘的時候,就知道自己做的並不戇居,而是有人同我一齊戇居。」MIC續說:「大家一齊WORK ON,才可以令創意工業發展得更加好。」同行者的惺惺相惜,就是他們最大的鼓舞和動力。

去年的designinspire,大會邀請他們根據「CO-CREATE A HAPPY CITY」的主題去裝飾一幅牆,帶出設計能讓生活更美好的訊息,他們的作品是一道「GIANT GUMMY BEAR」牆,五顏六色熊仔糖的造型生動,最高的一隻熊仔高舉旗幟,彷彿帶領大伙兒一起向著同一個目的前進。SOILWORM說創作構思很直接:「看到平時成日見到的事物被放大,虛擬的東西變成現實,就會好開心。」STICKYLINE的作品一向就是這樣,簡單得來,充滿童真,富有感染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