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CULTURE > CULTURE > 夢中的樂園 石籬遊樂場

夢中的樂園 石籬遊樂場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無意中找到石籬遊樂場的舊相,即大吃一驚:「好神奇,點解完全無人知道這個人,雖然很多人玩過,但就無人提起。」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山坡上奇形怪狀的七彩雕塑拔地而起,小朋友尤如精靈般上蹦下跳、左穿右插,如此樂園不在他方,而在60年代的香港——由美國藝術家Paul Selinger興建的石籬遊樂場。香港策展人兼藝術家樊樂怡(Helen)有次無意中找到石籬遊樂場的舊相,即大吃一驚:「好神奇,點解完全無人知道這個人,雖然很多人玩過,但就無人提起。」抱著一大堆疑問,HELEN和拍檔黃宇軒參加M+ / Design Trust 研究資助計劃,以1969年建成的石籬遊樂場為個案研究對象。她找到什麼答案?

34385052_10157459326142589_7588469998075510784_n_touched-up.jpg80後的Helen跟許多香港人一樣,童年在屋企樓下的遊樂場度過,「細個不敢玩繩網,大個之後想玩,已經不在了。」隨著時代的發展,香港的遊樂場建設不見進步之餘,反倒愈來愈保守單一。

Helen本身是「創不同協作」策劃人,兩年前籌備「青涌生活節」時,在政府新聞處找葵涌和青衣區的舊相,「我見到幾張遊樂場的相片,從背景的建築物認得出在葵涌,後來查到相片曾用於香港年報,才知道是石籬遊樂場。」她本來看過相片就算,過一陣後還是覺得:「不行,這個遊樂場好奇怪,再看第二眼,哇,原來好厲害!」這些舊相挑起了Helen的好奇心,她不禁問:「是怎樣的時代背景,才促使如此特別、大膽的設計出現?那時的政府是怎樣的?設計師關心什麼?為何發展到今日的地步?」

34284557_10157454175672589_6893866768612196352_n.jpg石籬遊樂場若仍然存在,必成國際級的打卡熱點。可惜石籬遊樂場在90年代尾清拆,「以前的石籬太窮,沒多少人有相機影相;又因為地理位置偏僻,沒什麼外邊的人去過,它變相掉入了黑洞。」另一方面,政府保留的文獻資料極其有限。要重新拼湊石籠遊樂場的真相,Helen從兩方面入手:街坊和Paul Selinger。

34321903_10157454107977589_1842411876151984128_n.jpg街坊的記憶深處

helen首先在facebook上的石籬群組問街坊,得到網友踴躍回應,有人提供舊相,有人分享小故事,「原來好多人會幫遊樂場改名,如叫它做『三層公園』,叫紅色一枝枝的雕塑做『火箭』,叫奇怪的滑梯做『太空船』,人人都有不同的幻想和玩法。」她訪問過七、八個街坊,他們都說發夢見過石籬遊樂場,「其中一人是藝術家,有一晚他夢見醒後便把它畫下來,他的創作,不時都會有石籬遊樂場的影子。」她又訪問了曾住在石籬的藝術家曾德平,「他當年雖然不常去玩,但後來策劃Para Site和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時,團隊都放了很多像石籬遊樂場一樣的水管裝置,給參觀者坐上去hea、玩、休息。曾德平說,某程度上,遊樂場的形態的確留在他的腦海中,啟發他創作……」遊樂場與激發創造力的關係,由此可見一斑。


//全文刊登於 號外 4月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