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原始人開始以物易物以來,人類的基本生活需求離不開「消費」,城市人尤甚。因一己之慾、貪一時方便的過量消費,是時候要改變,否則惡果終究會報應在自己和下一代身上。永續消費模式畢竟是新興概念,別說是「說易行難」,許多人連怎樣做也不知道。剛開業的SLOWOOD,不但是間大型永續雜貨店,也是接觸永續生活方式的平台,正是一站式體驗學習的好地方。
讓生活回歸自然
SLOWOOD佔地寬敞,從落地大玻璃門窗可見以木材為主的北歐設計風。甫走進店內,腳步便不自覺地放慢下來,皆因店內貨品選擇、包裝和陳列方式都和一般超市不同,吸引人拿起細看研究。要說SLOWOOD的故事,那就要從PIMARY講起。
一身素色打扮的店主DORA,原來是讀時裝設計出身,「我畢業後在大型時裝店做櫥窗設計,做了幾年雖覺有趣,但忙得失去生活,於是辭職轉行當空姐。」借工作環遊世界的期間,她嘗試把在外國見到的好產品帶回香港,「在落後國家,我會買公平貿易產品,去到富裕國家就會買VINTAGE產品,即是值得一直保留下去的。」有次她突然皮膚過敏,令她猛然意識到,原來自己用的護膚品並不天然,因此開始留意天然產品和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她漸漸收窄了選物範圍,並開始代理當時市面較少見的家品和護膚產品,「有機食品在許多店都有得買,廣為香港人所知,每日都會用的家品和護膚品卻很少。」
2016年,她和家人在大埔鄉郊開了小店PIMARY,希望讓都市人提高生活意識、關心自然,「PIMARY的意思是基本,想BACK TO BASIC,LOGO圖案的設計靈感來自樹的年輪、宇宙和細胞,寓意所有事物都是環環相扣,互為影響。」
PIMARY開業兩年多,頗受市民歡迎,但她的長遠目標,乃是改變市場,「讓大公司和超級市場看到,消費者其實也喜歡環境友善的產品,而有所改變。我們都算做到,但市場反應始終有點慢,所以自己不如開多間。」她表示,香港環保專門店有不少,但各自經營不同範疇,索性當先頭部隊,大膽租下三千呎的大舖位,希望方便客人一站式購買各類環保日用品,如是便有了SLOWOOD。
從小節學習
SLOWOOD的名字是SLOW和WOOD的結合,寓意永續生活方式,就像樹木生長一樣,是慢慢學習改變的過程。「我不是為超級環保份子而開店,即是純祼買、討厭所有包裝產品的人,反而是讓完全不環保的人,入來之後,一開始可能是買一些有包裝的有機產品,接著試試祼買,從此影響其生活態度。」DORA希望不論環保程度高低的人,都能在此找到啟發。
「既然人們總要消費某些產品,我們便唯有搜羅替代品,根據其包裝、材料、製作方法而決定引入與否。」貨品從食品、餐具、廚具、清潔到個人護理可謂一應俱全,例如來自可再生森林的橄欖木餐具、用竹和粟米製成的可分解杯子、保鮮紙的替代品蜜蠟紙,用植物纖維製成的可清洗食物袋,美觀而實用。
不過要數店內最注目的,莫過於裸買區,數十個箱箱罐罐裡,是琳琅滿目的有機糧油食材、香料,連清潔洗護用品都有,選擇可謂相當豐富。客人養成自備容器的習慣自然最好,但店內也有售賣玻璃瓶,免費提供的牛皮紙袋或二手容器,十分方便。按量收費的方式,好處是用幾多、買幾多,也可以買少少、試下先;再者,有機產品通常價格偏高,容易令人卻步,裸買入手,更平易近人得多。「你看這間舖,就可以看到我平時的生活方式,我用的東西、搽的護膚品、吃的食物、喝的飲品,都帶到這裡來。」DORA這樣說。
SLOWOOD不單是純粹的賣買平台,從許多細節可見團隊的用心和功夫。例如在店舖裝飾方面,門口的巨型「白色蘑菇」,是由回收發泡膠、海棉、再造紙和布行的布頭布尾製成,而收銀處旁的「大石」,同樣是用回收發泡膠和再造紙做的,就連圓凳也是由蘑菇菌絲「種」出來,全都是團隊DIY的成果。除此之外,團隊還邀請了多位綠活達人分享另一種生活方式,當中包括升級再造設計師KEVIN CHEUNG,純素甜品網店MOONO的店主TINA LAM,園境設計師兼模特兒MELODY CHENG和極簡主義創作人CHARLOTTE LAM,精心製作的訪問短片放上網後,得到了不俗迴響。
「談永續,不如活永續。」這是SLOWOOD的信念。消費者也應記著,我們手中的是鈔票也是選票,選擇什麼,就是選擇什麼生活方式;買什麼,就會影響商家賣什麼。涓滴成河,才能成為主流,由下而上改革社會。
SLOWOOD
地址:西環堅尼地城爹核士街浚峰地下1-3號舖
網站: www.slowood.hk
查詢: 2818 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