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CULTURE > CULTURE > 《微型森林》藝術創作計劃 鮑起靜

《微型森林》藝術創作計劃 鮑起靜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你看現在的年輕女性,那麼努力兼顧工作和家庭,中老年的女性如此著力維持健康養生,仍然繼續貢獻家庭又會幫忙照顧兒孫,無不是在減輕家庭的負擔,真的很了不起。」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鮑姐TOP.jpg「你看現在的年輕女性,那麼努力兼顧工作和家庭,中老年的女性如此著力維持健康養生,仍然繼續貢獻家庭又會幫忙照顧兒孫,無不是在減輕家庭的負擔,真的很了不起。」

鮑姐.jpg在你的專業領域內,你認為作為一位女性有沒有帶來不一樣的意義?

我認為演藝的意義對我來說更大。我演了很多不同的戲,演過很多不同的女性,事實上我們一生人只能做一位女性而已,但這行業卻是豐富了我們很多人生體驗,像多了很多重的生命,我們失戀過幾百次,被拋棄也拋棄了別人數百次,各式各樣的不同經歷,都令我比其他人感受更多。


工作期間有沒有遇到旁人對你有額外的期望,你會如何處理?

有些人會對女演員有不同的看法,譬如說是藍潔瑛的離世,人們都有不同的評論,我也讀了不少。事實上女演員比平常人更易受到不公平的看法和對待;就很負面來說,例如是所謂的潛規則假設,或被認為較容易欺凌,也是各種女演員被賦予的看法。所以難免較難於處理自己的情緒,不少演員也有情緒病,女演員承受的壓力和批評也相對更多。我承認自己從來都是弱勢社群,在所屬電視台和扮演的角色上從來都是弱勢,被批評的經驗可說是身經百戰,太多了,到了今天自己會能較坦然和勇敢面對,因為不會所有人都喜歡你的演技,即使今天我這個年紀,會能夠更自若地坐下來面對批評,有些或許有道理,有些知道可以不理,卻仍是不可能一下子接受別人猛然的抨擊,只是能更快速地淡然面對吧。


在電影中演繹過不同的女性形象,不少是在社會上較弱小的一群,而角色呈現的很多都是現實的生活片段,每次你是如何投入其中,往後又如何排解那種痛苦鬱結?

首先我認為這些生活體會是出於自己貧窮的出身,使我比一般人領會得更好,這對演員是有好處的;如你活在溫室中,要體會低下層的生活是相當困難的,但由於我們是這樣成長的,所以路有一點容易走,我認為自己也頗適合扮演弱勢。還記得在《縱橫四海》內扮演有錢女人、《同盟》中的強勢女性,都是我很掹車邊去投入的,一拍完就不再強勢了。梳理也很不容易,《肥貓正傳》跟兒子道別的對白至今仍然在我腦海中不時浮現,近年在《疆屍》中我跟丈夫道別的對白我也時時想起,很難抽離。但我認為這不要緊,儘管苦都掛在心頭,也是一種感受,而畢竟這些台詞也是背誦了很久吧。(笑)


可否分享身邊一位欣賞的女性?原因是什麼?

我很欣賞惠英紅,除因為合作而產生了友誼,那份友誼也是很奇妙的,我特別疼愛她,也認為她是這圈內一位不可多得的女演員,她是第一屆金像獎影后,卻經歷過許多艱辛和跌蕩,依舊是站著不倒,愈發更多的光芒,也愈來愈謙虛。雖然她比我少十歲,做不了女兒又不成妹妹,我還是很欣賞她。還有兩位,一位是琴姐,她是我在圈內第一個感受到被她疼錫的前輩,也不只是我,她疼愛所有人,又常常請我們吃東西,但我不是貪圖她送我們吃的,這只是她關愛我們的方法,你會在她身上學習到原則和道德,只有這些老一輩的演員才會做得到。我跟她在《包青天》合作時,她飾演的佘太君的對白簡直就是非人類語言,當時她的年齡比我現在還要大一點,真的衷心佩服。還有就是羅蘭姐,她為人是如此的低調,她是非常虔誠的教徒但從不強迫他人信教,她用的是身教,來令你自己覺得她信的教真的不錯。


你認為香港女性有何特質?哪一個部份應該更被自己和他人重視?

香港女性在全世界來說是比較幸福的。為什麼呢?第一我們的工作能力很強,家庭壓力縱然有,但我們能聘請傭人盡量幫忙一下,讓我們能較無後顧之憂地工作,也因此香港女性面對的壓力很龐大,令我認為她們都很了不起,值得令人自豪。即使不說別人,只說自己,我也會驚訝幾十年來原來我做了這麼多的事,生了女兒、做了各式各樣的演出工作,到了今天仍然滿懷希望,期盼有好的工作機會、渴望拍到好的電影,有時候我也實在為自己驕傲。你看現在的年輕女性,那麼努力兼顧工作和家庭,中老年的女性如此著力維持健康養生,仍然繼續貢獻家庭又會幫忙照顧兒孫,無不是在減輕家庭的負擔,真的很了不起。跟西方國家的觀念也很不同,西方認為兒女到了十八歲便是父母的責任完成,香港的女性既有中國女性的傳統美德,也有西方文明的教育培育,我認為相當了不起。


那麼男性在支持女性獨立自強方面的角色重要嗎?

家庭之中我真心認為媽媽比爸爸更重要,你看看所有家庭都是的。雖然從前會說爸爸是家庭支柱,但現在媽媽的重要性已很不同,今天一個家庭要是失去了母親,不難會落至支離破碎,爸爸不一定能支撐整個家庭的團結,關於凝聚的力量,媽媽真的強大很多。


你認為現今婦女要談獨立自主,最不可缺少的是什麼?

在自身學習和努力以外,社會和政府的支持是不足夠的,當外國的產假在說是十個月甚至一年,這才是在支持女性;所說的支持不是支持她們做什麼,而是支持她們成為一個完整的女人。這方面香港遠遠不足夠,舉例說老闆若請了一位懷孕的女性,只會產生出負面的嫌棄情緒,但在外國普遍不會,那是一份尊重,尊重女性就是需要生兒育女,像我的女兒在外國,我曾問她生了兩個孩子會不會被歧視,她對我說:同事生了三個。在工作的地方內大家會互相幫忙,也有共識和理解孩子難免會生病需要請假,這種思維在香港很需要跟上,一種完全支持女性成為完美、完整個體的氛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