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進行得太多,科技如此,藝術如是。
這個世代我們不問過程,只要結果,以為自己知得很多,卻不清楚其實你語言乏味,連失去了什麼都不自覺。
藝術必然的本質之一就是要引人思索,事實證明了很多遍,當世事萬物衝進到某一個點,就會衍生徹底相反的現象以作制衡或調節,美國藝術家JOSHUA VIDES正是這樣的一例。
他的創作很簡單,可以只以黑和白作形容,2017年才開始於個人社交平台上載一系列的黑白創作品照片,即已令他火速成名,那雙已經是經典的NIKE AIR FORCE 1、AIR JORDAN 1等等在他手上變得更引人追捧,或許你可以說他選對了渠道和對象(網絡與球鞋文化),但再稍加閱讀他的創作履歷,可見無論他手握何類物件,那怕是一個啤酒罐或一整座建築物,JOSHUA VIDES的黑白粗線創作,並不止是在突顯物件的輪廓或將其2D漫畫化,更重要的是他把東西都變回原形,如果創作的廣義是「向前」,他的目的就是要你「往後」,一如他的創作MOTTO:REALITY TO IDEA──我們談創作,到底創作的原貌是怎樣的?
「這是一個LOCKER對吧。」指著面前其中一件創作,JOSHUA說:「我想帶人們返回它被設計的第一天,不止是它,任何東西也是,你的衣服你的褲子你的球鞋,所有東西都總有那一天:人們都是先將想法畫下來,然後才製作成我們如今看到的實物,這就是我想說的訊息。我想吸引人們儘管是用上一刻鐘去想想,造一雙鞋其實一點不容易,設計師也好、生產者也好,都是用上相當時間才能造出眼前的東西。」
JOSHUA過往曾在整台HONDA NSX上繪畫,甚至在NICCE CLOTHING的總部建築上創作。(網上圖片)
望著他的創作,一台汽車或一道路標也好,他用黑和白風格化了這些東西,令人覺得眼前之物比本來更引人注目,於是以潮流型藝術家來定義JOSHUA VIDES或許貼切,只是未免籠統得有點不公平,況且他根本不在乎你叫他什麼。「我成長在加州一個叫Rialto的城市,父母是危地馬拉的移民,小時候父親是貨車司機,媽媽上護士學校,有一弟一妹,就是沒有錢。WE DON’T HAVE A FUCKING TV, YOU KNOW?但我不會整天坐著什麼都不做,我都會跑出去,玩沙、玩磚頭、橫越街道、塗鴉……認識到很多不同的人,試到很多不同的東西,當你沒有錢,創意就會湧現,因為你實在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做。很大部分的我就是被這樣的東西建立起來,我慶幸有過接觸不同事物的歲月。」
聽到這裡,已知道他屬於什麼類型的CREATOR。「我不是要將創作變成我的職業,而是整個人生我都在創作;是一種潛意識,多於我有目的地去創造一件東西。譬如今早我在畫畫,是因為當刻我想畫畫,就是這種自然意識。很多東西並不能過於『設計』,或許是很久之前看過的一幅畫令今天的我有這個創作念頭,想拿起一雙AIR FORCE 1來畫,就是如此。」
愛球鞋,你以為又關於潮流?JOSHUA VIDES卻澄清自己從來不是SNEAKERHEAD,家中只有二十雙球鞋,而他說過不下一次,他對任何類型的鞋,都充滿APPRECIATION和RESPECT。「小時候每看到朋友穿著球鞋我就很羨慕,到20歲我有工作,支撐到生活,有餘錢去買鞋,這感覺太好。每個人都需要穿上鞋子來行走來跑跳,設計各種類型的鞋都是件令人快樂的事,I VALUE SHOES A LOT。」
很多事情一如潮流,未見過實物真身你都不知真實底蘊,當你見過JOSHUA VIDES本人,聽得更多關於他的構成和成長,起碼知道一個事實,是他並沒有裝胸作勢要擔當潮流權威,當日腳踏一雙ADIDAS的他,這樣對我說:「剛剛買的,但我不知道是什麼型號。」
然而他是真的充滿想像力。「你有沒有到過夏威夷?我覺得香港很像夏威夷,一樣有很多高樓大廈,一樣夾雜很多綠色植物,好像侏羅紀公園(笑)。這個城市很工業化,可看上來又彷彿像很健康很綠化的環境,連身處室內都有植物(我們的訪問地點正是JOSHUA VIDES這次來港進行合作的THE FOREST,滿目是樹)。在我到過的亞洲主要城市之中,我喜歡這裡(香港)。」
他更會像我們一樣,難免妙想天開:「香港很多人,看著旺角就不期然令我萌生在這裡做一門生意如何?我相信會成功的,你看有幾多人在這裡經過?從這個位置看出去已經有3間NIKE SHOPS,都在賣同一樣的東西,但照開門,照賺錢;可能我都可以在這裡開店,我不知道是什麼店,但應該會成功的。」
「THE FOREST x REALITY TO IDEA」SNEAKERGround企劃
日期:即日起至9月30日
地點:旺角奶路臣街17號THE FOREST地下露天廣場及1樓中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