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說不認識這個傢具品牌,那請不要跟我說你很喜歡日本木製傢具,說笑而已……在香港只多年來只有某年輕時尚雜誌介紹過,之後亦只有零零星星的報道。近年因網上媒體資訊泛濫,我們在網上只有數秒時間吸收訊息,就算曾經介紹過也只如快閃記憶般匆匆在腦海中刪除。因此還是十分眷戀實體雜誌或書本,茶餘飯後閒來翻一下,令記憶猶新。
除了外國雜誌,香港好像從來沒有深度介紹這家開業超過二十個年頭,來自關西大阪的Truck Furniture,適逢他們剛剛完成二十週年紀念,就在這裡分享與Truck主理人黃瀨德彥的淺談節錄,希望能分享在香港或華文海外有意開店經營生活傢品的朋友作經營參考。
超純粹開店選址目的
Truck Furniture的主理人黃瀨德彥二十年來先後搬過兩家店,記得第一家在大阪白玉的店,十多年前到來朝聖,還未盛行Google Map的那年要找他們的店也不容易,到了近來在黃瀨新店的地方見面,這裡除了全幢三層Truck Furniture的店外,還在對面他們經營的Bird Coffee,令我最喜歡的是他們一家人就是住在連接在店舖後面同樣是兩層高的居所。
再問他有沒有選址的方向時,一貫關西親切態度的黃瀨先生說他們用了超過五年時間找新地方,最後決定買了這塊位於旭區新森的地皮。我並沒有詢問過多少錢,但肯定不會是非常昂貴的,我不太識這區的資料,除了知道這是建築師安藤忠雄的出世地外...只知道這裡不是什麼時營購物地段、純粹一般的住宅區而已。
「我想找一片永久看到天空的位置」
黃瀨先生淡淡然地說,我當刻立即在,咦?在大阪那麼多平房,要看到天空有多難?但再想深入點,也不盡然,今天的涉谷不停地起高樓,天空也逐漸地狹窄了,何況在急劇發展中的大阪呢。「看,我們店對面是一家小學,因此相信未來不會起任何高樓阻擋視線呢」談到這裡。我們在香港開店選址第一是必定人流,就算近幾年在工廈開店也會選擇多人流的工業區,卻很少以景色氛圍作優先考慮,而通常我們只會有一個原因或說是藉口,就是在這裏做開店怎樣可以做生意啊...但換個角度看,看似純粹的選店目的,其實都是在組織你品牌其中重要的一環。
以為理所當然的店鋪氛圍
「我想起一間看似很老的店」黃瀨先生說,看到在Truck店鋪外周圍種滿的大樹,其實是黃瀨先生從另外一地方整棵是連根移植到店前自行種植的,雖然早在黃瀨先生出版的Making Truck書內得知一二,但由他本人解釋如何建構店外的氛圍份外驚訝。
他徹徹底底成功建構一幢只是數年但看似很老的店鋪。在一個住宅區,再加上很低調的店鋪,店舖門面一如小小的招牌,低調的路牌指引,就像在跟你說,如果你有心來就一定會找到。
單一銷售點的經營思想
他們由產品開發到製造及零售都在同一幢房子內發生。再談到關於經營的方向,黃瀨先生說他從來沒有打算將產品分銷或開設其他分店。「我很希望盡量控制產品質數,也希望喜歡Truck的朋友能到店內觀賞」,從不胡亂擴展業務,正是他們一直堅信的經營法則,在滿腦子賺錢為題的香港經營者,往往因過度擴展而最終迷失本意。
非專業的市場策略
黃瀨先生說他是一個很害羞及不懂宣傳的人,從來都害怕宣傳自己及出席活動,他不斷形容自己只是一個Furniture Maker。也無錯......在我認識不少日本朋友當中,發現他們看似最弱的地方,就是他們最強的伎倆。如英文溝通不太好、品牌網站設計及製作總是有點落後(日本不少網站依舊存在留言板這古老產物)、他個人也是近年來開始用Instagram等,但近年日本IG用戶爆發,他們也相對以社論媒體分享其資訊,至於產品目錄,他沒有聘用專業團隊爲產品拍攝,換來的是他們多年來用菲林相機自行拍攝,由於菲林出來的感覺溫暖,不盡清晰但卻充滿了人情味,而產品設計圖更是由黃瀨太太用原筆繪畫出來的,沒有清晰的產品圖、更沒有對色的菲林相片,重點是產品目錄是再給錢買的...更是經常售罄,那你說這不是低調而好的市場策略嗎?
最後令我最敬佩的是黃瀨先生貫徹如一的生活態度,下回繼續分享產品設計及生活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