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WARHOL 話:「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早在60 年代,WARHOL 已經洞悉先機。這句話套用於互聯網的世界再適合不過,有人對住鏡頭亂煮一通、有人咪嘴唱歌、有人遊山玩水,大家各出奇招,只為求一晚成名。不過,鎂光燈的焦點來得快,消失得更快。每天上網被不同的人、話題洗版,不消一會,那些人與事都被拋諸腦後,在資訊衝擊下,我們都是健忘的一代。
被稱得上KOL / 網絡紅人/ 時尚網紅/ INFLUENCER,自有一套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處世之道,鏡頭前的一刻,大抵背後花了數十倍的時間。《號外》與BURBERRY 合作,與5大來自不同地方的INFLUENCER 遠赴倫敦,直擊鏡頭前後的實況。
我有分享症
MAYAO MA
要形容馬天佑(MAYAO MA)很難,因為他身份多多。 馬天佑本身是形象指導、歌手、製作公司創作總監,與無數的中港台明星歌手合作。在ONLINE的世界,他的生活多姿多彩,不時與大家分享時尚資訊、美妝心得、跳舞實況⋯⋯這一天在香港、第二天便在紐約、首爾、倫敦⋯⋯他經常要在同一時間,處理N件事情。電話螢幕閃個不停,長期播放音樂,嘴巴唸唸有詞,不時舞動四肢,這種馬不停蹄的日子未必人人受得了,但能夠肯定的,馬天佑對這個花花世界樂此不疲,而且還生活得相當不俗。
何時開始以互聯網作為平台,與大家分享時尚生活等資訊和心得?
大概2011 年,我還在讀書時開始寫BLOG,純粹分享每天的穿衣配搭之類。說來奇怪,一開始去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 讀書時,我對FASHION 半點興趣都沒有。我當時一心想去倫敦讀書,又因本身成績太差,只能考進FASHION 的學系。大學一年級,還因成績太差而留級,十分迷失,於是暑假回港做暑期工。
後來,正正因為重讀,所以認識了一班新同學。他們對我的影響力頗大,原先我對FASHION、DESIGNER、BRAND 的認知和興趣都不多,不過在他們的影響下,我忽然間很INTO FASHION,也因此寫BLOG,以相片為主。
你既是時裝造型師、又是歌手、公司老闆,同時也是網絡紅人,到底哪項才是你的職業?當中身份之中,有沒有先後次序之分?
哈哈,這條問題很難答。因為我的工作的確頗複雜。像是次與BURBERRY 合作的計劃,每一位參與攝影的KOL(KEY OPINION LEADER)都是我挑選的,同時我也是被攝者之一。今時今日,要在網絡世界吸引眼球,一定要先拔頭籌做些特別的事情,無論我做STYLING、經營網絡平台、與品牌合作,都是抱著這個想法處事。
希望大家透過我的INSTAGRAM、YOUTUBE頻道認識真正的我。很多人對我工作的認知有誤會,總是以為我每天身光頸靚,過得很華麗,但事實上背後也有很多事情要兼顧,而且我的專業團隊付出很大努力,絕對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
經營INSTAGRAM有沒有特別的方式,可以持續吸引觀眾追看?
我在INSTAGRAM 的介面上有下功夫的,譬如其中一行都是VIDEO、而兩旁是相片。但也太多考慮。我POST的內容圍繞工作和興趣,時裝比較像我的工作,而跳舞和美容是我的興趣。你見我連自己初初學跳舞的VIDEO也會上載,都知道我對於別人怎樣看沒太多所謂,縱使現在自己看回VIDEO,也會覺得跳得很差,會冒冷汗。其實一POST 上去,就有朋友打電話來笑我。在這個年代,大家都會在互聯網擺出自己最好看的樣子、談論最擅長的事,但我希望讓大家看見真實的自己。另外就是人愈大,愈沒自己的心態。但我希望找一件不太擅長的事去做,我學了跳舞5 個月,也算是一個挑戰。
現時網上出現不少「KOL」、「時尚網紅」,大家都會追看POST,從而參考、甚至跟隨你對時尚、生活的看法,你認為自己有何特別之處、優勢?
我每天的工作需要與不同人合作,有些人的平台只講關於自己的事,但我時時分享與藝人合作的過程,譬如時裝造型又或演唱會等等,也讓大家知道背後的故事。除此之外,我對美妝一直很有興趣,在公司閒談之際便和同事一起拍攝關於美妝的VIDEO,大概是香港比較少男生會公開談論美妝吧。VIDEO 當中,我說得很清楚,不是品牌贊助或廣告來的,那些關於產品的POST 和VIDEO 都是發自真心。
成為網絡紅人後,有沒有什麼難忘經歷?
難忘經歷實在太多了。其中一個是擔任倫敦BICESTER VILLAGE 亞洲代言人,那是我讀書時很喜歡去購買東西的地方,英國總部看過我的社交平台,邀請我在BICESTER VILLAGE 拍片、介紹等等。那應該是透過互聯網而得到的難忘經驗。
現在互聯網上出現了不少「網絡紅人」,有些更被時尚品牌邀請到大台看FASHION SHOW,好像時裝編輯一樣,你認為「網絡紅人」在時裝界擔任什麼角色?
每一個網紅都是一個MEDIA PLATFORM,可能與傳統媒體的運作規模類近,而且有更加多讀者、觀眾。未必人人都能接受這個現象。所以我認為BURBERRY 是次計劃是很前衛的,也是很新鮮的做法。反而是每位網紅也要忠於自己,努力經營自己的平台,每個網紅都有分享症,這是沒問題的,只要不會因金錢影響初衷。
能否分享一些穿著、配搭心得?
私底下其實我穿得幾HEA 的,運動裝之類。如果要打扮的話,MIX & MATCH 一定是最重要的。一件本身不美的衫,也會因MIX & MATCH 而改變。耳環是我的小標誌,記錄不同時代的我的象徵,我現在那些戴了三個月,即使睡覺都不會脫下耳環。
對今季BURBERRY 有何感覺?
今次是BURBERRY 的一大突破,而且很UNISEX,以往是比較有男與女的區別,男模特會戴耳環,同一件衫,男女也可以穿。你見BURBERRY 的格仔帽子也潮了不少,很具時代感。
在拍攝與被拍之間
YAN YAN CHAN
YAN YAN CHAN 身邊總有一部輕便相機,在拍攝空檔的剎那間,她舉起相機,捕捉當下的人與事,將情感、記錄凝結為影像。爽朗、活力十足、EASY-GOING是YAN給人的第一個感覺,來自澳洲悉尼的她,像極那些在學校極受歡迎的女生,有個性之餘又不會拒人於千里,說是鄰家女孩又未免過份矚目。想不到,原來事實卻是銀幣的另一面,學校生活的不如意令她在互聯網上找尋自己的新天地。
何時開始以互聯網作為平台,與大家分享生活?
我16 歲時開始寫BLOG, 那已經是6 年前的事了。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想太多,並非要成為一名BLOGGER,又或透過網上平台宣傳自己的想法,而是當BLOG 是一個創作空間、實驗室,容我去表達自己,記錄一些喜歡的人與事等等。中學時,我已非常喜歡攝影,對視覺藝術也很有興趣。網上平台對那時的我來說,是一個逃離學校的地方。老實說,我在學校的經驗不太愉快,而且,我發現在學校很難發揮創意。另外,那段時間我在悉尼的一間時裝公關公司當實習生,接觸到不少關於時尚、設計的東西。時裝、攝影是我發佈的主要內容。至於INSTAGRAM 則是3 年前開始的。我都是以BLOG 為主的,INSTAGRAM 的POST 會比較隨心,像是影像日記。
平時喜歡拍些什麼?
我喜歡透過攝影記錄日常生活,拍攝城市街景,與不同的雜誌、品牌合作。工作時也會拍些SNAPSHOT 和BACKSTAGE 的事。我近來經常想關於被拍與拍攝的事,當你手持相機時,要全神貫注留意每一個細節,攝影的視覺訓練很大程度上幫助到模特兒的工作,兩者是共存的。
對於人們稱你為KOL,有何感覺?
這是一個頗有趣的稱呼。在澳洲,INFLUENCER 應該是與KOL 類近的稱呼。由於我視BLOG 為創意平台,當有人稱我為INFLUENCER 時,我不太想FIT IN 某一PIGEONHOLE。
希望透過網上平台,達至什麼目標?
我本來在大學讀書,修讀廣告和藝術攝影、電影。但現時休學了一陣子。因為在大學之外的地方學到的東西和得到的機會都較多。所以,BLOG 是我生活的主打,也是一個轉捩點。 透過BLOGGING,摸索自己的下一步可以怎樣走。我還是想學習的,或許有天會回到學校。
你認為自己的BLOG 有何特別之處、優勢?
像一開始,你問我喜歡什麼風格的攝影,我的攝影風格都是比較NATURAL 和RAW。我認為讀者能夠很容易對那些照片產生共鳴,感覺我跟他們很相近。我覺得自己頗RELATABLE 的,一個普普通通的22 歲女生,喜歡透過攝影記錄自己的生活,照片也很真實。我沒有將任何事看得特別認真。有些年輕女生會問我工作上的意見,她們都是對時裝界、創作界感興趣。另外,我的亞洲背景也有關係,我的媽媽是北京人,而爸爸是香港人。5 歲時舉家移民到悉尼。
能否分享通過網上平台而得到的難忘經歷?
大家都知道互聯網的世界很急促。所以在BLOGGING的短短幾年時間,我的確接觸到很多不同類型的事物,譬如到不同地方工作,像這次與BURBERRY 合作來到倫敦。說到最難忘的經歷必然是與不同創作人士合作。
對今季BURBERRY 有何感覺?
GENDER NEUTRAL 一定是BURBERRY 今季的重要元素。我認為是一件很好的事,GENDER NEUTRAL 對當下時代尤其重要。我在PRESENTATION 前,已看過新季衣服的照片,親眼看到模特兒穿起衣服有另一種感覺。
能夠分享喜歡的時尚造型?
我喜歡較隨意的打扮,年輕而富有活力。
多重身份
ELVA NI
香港的讀者必然對倪晨曦(ELVA NI)這個名字時有聽聞。她在南京出生,14 歲全家移民到加拿大,現居香港已有7 年之久。定義ELVA 為網絡紅人,著實有點不公允。因為她的身份並不僅僅如此。除了經常在網上平台與大家分享生活、工作的點滴外,還積極在各大小平面和電視廣告露面、擔任節目主持。在演藝事業之外,她擁有瑜珈導師的專業執照,無論是線上或線下,同樣在推動健康生活。
何時開始以互聯網作為平台,與大家分享生活?
我有用INSTAGRAM 和微博,而INSTAGRAM 則是比較主力。一開始使用INSTAGRAM 時,都是用來作為工作的記錄,譬如刊登的訪問、參與的廣告等等。現在使用INSTAGRAM 的態度變得更加認真,每一張相片的角度和內容都經過考慮。主要是1 年前,自己開了公司,發現網上平台有非常多的潛在商業價值。
認真對待網上平台後,有沒有遇上什麼難題?
老實說,雖然對網上平台的態度轉變了,倒是沒有遇上什麼困難。我本身是多重身份,對BLOGGER 這項工作也很認真對待,譬如要對CREATIVE CONTENT 花心思、拍攝、剪接等方面要下功夫,從而尊重自己選擇的路。縱使辛苦,也要將之做得最好。
要成為「網絡紅人」,有什麼秘訣?
我認為要真誠,無論拍片、影相,也要做真實的自己。譬如你本身不是一個搞笑的人,卻要在鏡頭前裝作很好笑,觀眾是會感受到不真誠的。短時間可能令你很紅,但這是不能維持的。
對「時尚網紅」的稱謂有何看法?
其實我本身對「時尚網紅」沒什麼感覺。但早前,我去上海工作,有人告訴我原來「網紅」是有點負面的,形容人家整容到一個地步,擁有「網紅臉」。不過,我個人倒是認為一個人吸引到很多人關注,一定有負面評價,譬如香港提及KOL 也不一定是正面。只要夠熱誠,著實不用理會人家怎樣看。
我看你的INSTAGRAM 也會分享生活點滴,好奇你怎樣看待工作和私生活?
我自覺是一個工作狂,而工作和私生活已經分不開了。譬如我去旅行也會拍VIDEO、照片,有時網上世界也會經常介入現實生活。但那是做BLOGGER 的代價吧,要將一部份的私生活與大家分享。
不難想像,自己設立公司壓力一定較大,經常要經營網上平台,當中有沒有難忘經歷與大家分享?
這一年間,經常想到香港之外的地方生活。有時與世界各地而來的BLOGGER 一同參與活動,然後發現自己是惟一一名香港代表,我便很想與大家介紹香港文化。有些女生會在網上MESSAGE 我,表示因為知道我做瑜珈、注意健康生活,所以也開始學習瑜珈。以前真的沒想過自己對別人的生活方式、習慣能夠發揮正面影響。
可否談談瑜珈對你的影響?
我真的很高興自己愛上做瑜珈。其實經營網上平台,甚至在香港工作,有時會覺得很「浮」,工作很忙容易迷失。但是瑜珈讓我找到自己的內在,關心家人和朋友的相處。
對今季BURBERRY 有何看法?
今次是我第二次看BURBERRY 的SHOW,對上一次看是2 年前,那次比較FEMININE 一點。我經常覺得BURBERRY 的女裝設計既有女性韻味,也是富有個性的。今季的BURBERRY 很有型,顏色豐富。我特別喜歡那些OVERSIZED 的飾物。我去了BACKSTAGE 與BURBERRY MAKE UP DIRECTOR WENDY ROWE 聊天。她也說今次每一位MODEL 的MAKE UP 也有點不同,希望每位MODEL 也有一點自己的個性,而且都是比較NUDE 與自然。
對倫敦有何感覺?
今次是第4 次來到倫敦,分別是春天和秋天,我覺得倫敦是個特別適合穿TRENCH COAT 的地方,也喜歡逛當地的市場。
閨密的悄悄話
BECKY LI
擁有多年記者經驗,8年跑時政、6年寫電影娛樂圈。黎貝卡(BECKY)比起其他網絡紅人更加深明互聯網對媒體的影響,因為,那是她一直走來之路,由在報社工作,演變成擁有過萬粉絲的博主,BECKY 是國內最具號召力的時尚媒體之一。
何時開始熱衷使用網上平台,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時尚看法?
2014 年10月24日,那是我開的第一個微信帳號,那時候身邊的人都開始使用微信公眾號了。那時候,我還在《南方都市報》擔任記者,公司鼓勵我們開微信公眾號試試看,寫些分享之類,於是我便開始寫一些文章。當時我主要做關於電影的報道和採訪,跟時裝沒太大關係。那時是秋天嘛,然後記得有朋友問過我,絲巾怎樣戴,於是我便隨意寫一篇關於絲巾的文章,帶來1,000 個關注。
接下來的帖子都是以文字為主的?
對。那是與我做了很多年記者有關,我一直也很喜歡記者的工作,那也與我的網上平台與其他博客的分別。我在微信公眾號分享文章,表達觀點,有點像做編輯,甚至是評論員。
為何選擇微信公眾號呢?
微信公眾號與其他的社交媒體有點不一樣,像微博那一類的,感覺比較公開,而微信公眾號相對比較私密,你要關注我,才能閱讀到我推發的帖子,感覺上沒那麼公開。一開始我的微信公眾號的讀者都是朋友,經過朋友不停轉發,才引來愈來愈多關注。
對「時尚網紅」的稱謂有何看法?
按照普遍概念,我應該不太屬於「時尚網紅」這個範疇吧。國內提到「網紅」,主要是指那些在電商平台以分享自己的圖片為主的網絡紅人,但我始終都是以寫為主。當然,如果從大的範疇來說,在網絡上比較活躍的達人,可能都是網紅,所以也有人這樣來稱呼我,但就我自己來說,我更願意說自己是「寫寫寫博主」。
你發的帖子有很多人閱讀和轉載,意見也很有影響力,你認為背後有什麼原因呢?
很多讀者都認為我跟他們很接近,好像他們的閨密一樣,我是一個普通人,來自普通家庭。我經常笑說自己是哈比人,個子不高,人也有缺點,所以文章寫的都是大家關心的話題,他們覺得是閨密跟他們聊天,看朋友的隨筆,不少人給我發訊息和留言,跟我分享每天發生的事,「我今天出門,手機被偷了」、「我現在進產房生小孩,你要給我加油啊」之類的。一開始我會每一個留言也回覆,漸漸令讀者對我產生信任,因為微信公眾信的生態,令人覺得是一對一的私密空間。以前我在傳統媒體工作,不知道讀者是誰,但現時一發帖子,粉絲便會即時給反應,好還是不好,喜歡還是不喜歡。我希望一
直與粉絲保持很近的關係,知道大家關心什麼。
平時喜歡什麼的時尚造型?
我喜歡舒適、屬於自己身高、生活習慣的造型。
對今季BURBERRY 有何看法?
我特別喜歡BURBERRY 的女裝毛衣系列,格紋系列也很突出。
對倫敦有何感覺?
我很喜歡倫敦,不同的文化、時尚共冶一爐,感覺很自由。
穿出自己的感覺
KIWI LEE
「她帥呆了。」
隨意坐在倫敦街頭,又或倚在欄杆飲咖啡,一個普普通通的動作,已經得到全場注目。她是INSTAGRAM坐擁24 萬多FOLLOWERS,台韓混血兒的李函(KIWI)。外表酷酷,濃黑眼妝,有點龐克味的女生,私底下倒是平易近人,甚至有些許靦腆。
何時開始以互聯網作為平台,向大家發佈時尚生活等資訊和心得?
我一開始是模特兒,日常工作經常接觸到不同的時尚品牌,那些衣服設計和剪裁也很高質素,引起我的興趣去研究時裝。大概是在3 年前,便開始上載照片上網,主要是用INSTAGRAM,喜歡它簡單的介面,我大部份的FOLLOWERS 是台灣人,但也有國外的FOLLOWERS。這一、兩年期間,我多了機會到不同地方工作,譬如是次參與了的BURBERRY 計劃而來到倫敦。
能否談談如何踏上模特兒之路?
我是16 歲當上模特兒的。那時我有一位朋友是新娘化妝師,她找我來作模特兒。我將相片放上網,然後我將相片放上無名小站,逐漸有人找我拍照,然後不知不覺當成模特兒了。老實說,我小時候便特別喜歡拍照,我的UNCLE 是攝影師,所以自小儲下不少好看的照片,然後我第一個男朋友是香港攝影師,他也教我不少擺POSE的事情。在拍攝過程中,能夠找到自信,也可以穿美麗的衣服。
我知道你現時擁有24萬多FOLLOWERS,在網絡上非常有人氣。最初在網上發佈照片時,有沒有任何考慮?又或怕沒人追看呢?
害怕是有的。起初用INSTAGRAM 時也怕自己穿得不是想像中那麼好看。後來,有人跟我說,只要穿出自己的感覺就好了,別要跟潮流去走。而目前為止,也是頗順利的,一切還好。
這般受歡迎的平台,到底背後會不會有什麼策略?譬如POST相的時間之類。
最近,我發現了晚上9 時到11 時,POST 的LIKE 會比較多,可能我的粉絲都是夜貓子。另外我也發現有自己樣子的照片比較受歡迎。如果拍風景,便沒有什麼人理會我。
你認為自己的INSTAGRAM有什麼吸引人之處?
我經常上載關於工作的POST,包括照片和影片,也透視鏡頭背後的故事,粉絲比較喜歡看工作幕後的故事吧。因為較少人會在工作時拍VIDEO。譬如,我影硬照擺POSE 換動作很快,換衣服也很快,所以大家很好奇我工作是什麼模樣的,照片是怎樣拍成的。
你認為「網絡紅人」在時裝界擔任什麼角色?
我認為要將正確的資訊帶給大家,因為不少人對時裝還是盲目的,不知道怎樣穿戴、化妝才適合自己。
時裝對你來說是什麼?
那是一種必需品。因為我覺得只要穿出自己感覺的人,了解自己的優點與缺點,穿配得宜,都會變得很有氣質,有氣質自然便會好看。
不少「網絡紅人」也會與大家分享生活、個人感覺之類的。你怎樣介定私人和公共的問題?
其實我很少分享私人生活和個人感覺。在網上平台都是分享工作的事情。私生活和工作是分開的啦,或許是當公眾工作的壓力吧。當你心情不好,寫一個很負面的POST,又會影響自己的工作。
成為網絡紅人後,有沒有什麼難忘經歷?
記得有次韓國工作,只有一天時間學會跳舞,而我本身是不懂得跳舞的,卻是第二天便要錄影。於是我不停練習,晚上也沒睡覺。幸好,那次錄影頗順利。
能夠分享喜歡的時尚造型?
我喜歡OVERSIZED 的外套,外套內會穿比較緊身的衣服,因為那麼可以突出身材比例,看起來有點衝突感,而且一定會戴太陽眼鏡。另外,我平時很喜歡逛二手店,買回家後可以自己加工,加些額外的設計。
怎樣評價今季BURBERRY的設計?
BURBERRY的衣服很優雅,配搭也很好玩。今季的衣服加了不少春夏的顏色,譬如紅色、蘋果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