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書《列子 · 湯問》描寫了一個海水匯聚的地方,離陸地十分遙遠,且深不見底,全世界的水都從四面八方流向它,但其中的水卻又始終無增無減,此處名為「歸墟」。在古代神話裡,它似乎就是世界的盡頭,而「歸」,卻既是「始」,也是「終」。你或會與我一樣好奇,假如海的某處真有一個這樣的地方,那裡的時間到底是停止,還是如人間各處一樣,不知不覺地在流動著?
2020 年,終於走到了盡頭。站在這個時間點,一個既是「終」又是「始」的節點,我們想看海。我們凝望著海,也思考時間。
對於在香港這樣的海邊城市生活的人來說,海是日常;但對於像我一樣,在內陸山區長大的人來說,海是年少時的嚮往 —— 山區少年相信,遠方的海總有一天會看到的,即是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你與海的距離會愈來愈近,那是第一次將海與時間拉上關係。
如果一秒鐘等於一滴水,那麼時間的總量就大約等於海洋,而人類的確發明過用水滴去記錄時間的工具。實際上,時間浩瀚如海,我們無法丈量海水的總量,同樣無法丈量時間的總量。我們用「海枯石爛」來形容時間的長度,用「天涯海角」來形容遙遠的距離,用「福如東海」來祝福一個人的壽命,而「水滴石穿」,則是時間賦予水的力量。我們也喜歡用海上航行去比喻人生,我們會在漫長的人生航行中遇到起伏不定的風浪,會在風平浪靜的時候,偶遇壯觀的魚群從船舷邊躍起。海有激盪的時刻,有平靜的時刻,一如人生。
海和時間,總是在啟發著人,人類為它們沉思、探索和冒險,因此誕生了許許多多圍繞著它們而來的文藝作品。但海與時間,仍有太多的謎題。在地球上,每一分鐘就有六十秒過去。時間是人類發明的概念,用來描述事物的運動和變化,人類定義了一秒鐘、一小時、一天的長度,但人類又無法停止時間的運轉,因為事物的運動和變化,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只能停止時鐘的運作,而不能讓時間停頓,而時間的快慢,又因人的主觀感受而有所不同,像《消失的情人節》那樣,同樣的時間,有的人過得慢,有的人過得快,有的人平白多了一天的時間,有的人又平白消失了一天。有一種科學觀念認為,時間並非如常人所想的那般線性流動,有著昨天、今天與明天的區別,而是像海洋的流動一樣,有著不確定的方向。
也許你有過類似的經驗,水裡的時間總是過得特別慢。當你潛入水中,屏住呼吸,時間就會被拉得特別長。海面以上,時間飛逝,而逝去的歲月,則沉入海底,成為一個個等待打撈的陳年故事或傳說。有說,地球上的生物都是從海洋裡孕育出來的,迄今最古老的地球生物依然生活在海裡。海洋,就是一本時間之書。
這是最容易總結又最難總結的一年,因為這一年裡,好像發生了很多事,又好像什麼都沒發生。2020 年像是停頓的一年,但正如我們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2020 終將要過去。猶記得去年除夕,海港的上空沒有綻放煙花,而今年應該也不會有。我們在此相約,在海的另一邊見。
Photo by 林嘉欣
Time: 1 hour
Location: Abu Dhabi, United Arab Emir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