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2076 > 2076 > THE RED-VOLUTION L’EXHIBITION[NISTE]

THE RED-VOLUTION L’EXHIBITION[NISTE]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一切從禁止高跟鞋開始。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這場展覽名稱很快就有了定案。L' EXHIBITION[NISTE]是CHRISTIAN LOUBOUTIN為我們準備的一場拿手好戲:將英語EXHIBITION一字所直接代表的「展覽」及「把自我展示於他人」的這個動機,以他獨有的手法來立體言說。

展示自我一如把自己裸露於人前,展覽則在於展示事物,兩者的概念其實相似;「但所謂裸露自我對我來說更具顛覆意味,也是我所迷戀的。」CHRISTIAN LOUBOUTIN形容,把過去的作品這樣無遺漏地展覽出來,恰如將自己最私密的一面奉上。幾近三十年間,他或許是最充滿個人主義的品牌創辦人和時尚設計師,也非得如此,才能夠使這場正在巴黎舉行的展覽空前地藝術化起來,因為感受是抽象而親密的,他將最純粹而真誠的自我傾覆於大眾的眼前,具象也意象地拉近人們對藝術的意識,期望我們熟悉更多他的創作內在。

TOP.jpg一切從禁止高跟鞋開始

「來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

位於巴黎十二區鄰近的鍍金門宮(PALAIS DE LA PORTE DORÉE),在某年啟發了CHRISTIAN LOUBOUTIN對鞋履設計的想像。雖然當時他自己也未曾得知:「我從未矢志地想要達成什麼目標,即使是當年的我在這座博物館流連時,也從沒有想像過有一天自己會在這裡舉辦一場展覽。」這裡是他的藝術啟蒙地,這場展覽由十一個章節組成,由一個高跟鞋立入禁止牌開展:幼年時的CHRISTIAN LOUBOUTIN在這座博物館入口看著這塊禁止告示,催生了他想為女性設計規範之外的配飾,同名品牌因而於1991年誕生,但早在1987年,他已啟發自鍍金門宮的熱帶水族館而設計出人們今天仍然熟知的MAQUEREAU鞋款;十七年後於2004年再交出品牌的另一經典PIGALLE,當時CHRISTIAN LOUBOUTIN已經是當代其中一位最出色的鞋履設計大師。

DSC08885.jpg與其像其他媒體般介紹這是場生涯回顧,我猜這不會是他所想要被記得的典型品牌活動,而是一次率性又狂妄的展示,在故事的原點上,將自己一直以來的靈感來源和創意過程,連同從未曝光的設計手稿、鞋款版型以及珍貴的藝術展品與私人收藏等,以設定鞋履為核心,鋪展出一道深刻的藝術創作長廊;另一部份邀請來多位著名藝術家特別為展覽進行協作,如跟世界著名彩繪玻璃大師MAISON DU VITRAIL合作以教堂玻璃為靈感的多個巨型彩繪玻璃製品、藝術家L’ORFEBRERIA VILLARREAL製作的西維爾銀製轎形展示台等;亦展出多位對CHRISTIAN LOUBOUTIN影響甚深的藝術家創作,包括巴基斯坦藝術家IMRAN QURESHI、西班牙編舞家BLANCA LI、英國設計師WHITAKER MALEM及名導演兼攝影師DAVID LYNCH的合作系列等等。

Christian-Louboutin-and-Olivier-Gabet-at-the-Maison-du-Vitrail,-Paris---©-Courtesy-of-Christian-Louboutin-(2).jpg

CHRISTIAN LOUBOUTIN AND OLIVIER GABET AT MAISON DU VITRAIL

如何成為流行文化象徵

CHRISTIAN LOUBOUTIN開首便說,他對一切早就已經全盤在握 ── 這場展覽的場景設計若有使你目不暇給的話,這般的絕倫不但是他予人的恆常印象,當投進到一場展覽當中,便成了他說故事的靈動語言── 明顯地強調過去近三十年來的設計創意、創想的過程、備受的啟發,以及跟工匠們和藝術家的合作與交流。「OLIVIER GABET(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館長,這次展覽的策展者)很好地規劃了我過去的三十年,循序漸進地。我們幾乎立即就達成共識,彼此對裝飾藝術的喜好也非常一致;像OLIVIER GABET這樣開放並從容於各種領域如時裝、建築、工藝、劇場等的美學和社會學之間的文化家,不費吹灰之力我便能夠跟他建立惺惺相惜的對話,他將他對我的想法,連同他多年以來的博物館經驗,透過策展者的眼光全然滲入到這場展覽之中。」

Maquereau-shoe-created-in-1987,-at-the-Tropical-Aquarium-of-the-Palais-de-la-Porte-Dorée-(based-on-a-visual-archives-from-1988)---©-Christian-Louboutin.jpg

MAQUEREAU SHOE(鯖魚造型高跟鞋,於1987年設計),攝於鍍金門宮的熱帶水族館前(BY GUILLAUME FANDEL)

譬如第一個房間EARLY YEARS,顧名思義滋長於OLIVIER GABET在閱讀品牌設計時的感受,他看到CHRISTIAN LOUBOUTIN早年對演藝的沉迷,看到他被當中因藝術而引發的各種領域所吸引,熱衷於戲劇、工藝和創新的想法,甚至迷戀於對巴黎這個地方的一派想像,一切都可以在早年的設計中被參透。「OLIVIER GABET說這些都有需要在展覽開首便特別註明,他的思考是倘若你將擁有歷史價值的作品放到最後來展示,所謂的『歷史感』便會成為展覽唯一的純粹意義;然而這一切若放在進來時的第一個畫面之內,觀者的觀感便會隨同策展者這番巧思而建立起更成熟的理解和引導 ── 這是所有事情的開端。」看過展覽便能明白,策展者的邏輯更少不了見微知著的觀察,OLIVIER GABET藉此對CHRISTIAN LOUBOUTIN進行了一次相當完整的敘述。「他對我說:『你大概不很完全明白POP CORRIDOR的意義』,他說看得到我的設計的影響力融入了歌唱與戲劇界之中,這些年間跟許多國家連結起強烈的流行文化關係。」的確,這是很多人自90年代起對CHRISTIAN  LOUBOUTIN印象深刻的源起,她不限於時尚品牌或鞋匠,至少OLIVIER GABET同樣地認為,並沒有很多品牌能夠跟當代的流行文化產生關連,在其中起著作用,甚至與音樂之間有這麼強烈的依存,成為一個有代表性的符號。「我特別記得他說,我的設計關聯於人們,關聯於藝術工作家以及自由的象徵之間。這就是POP CORRIDOR的意義。」

Exhibition-view-Christian-Louboutin-L’Exhibition[niste],-Palais-de-la-Porte-Dorée-©-Marc-Domage-(5).jpg《EARLY YEARS》

展覽內一些看似跟鞋履設計關聯不大的藝術品,卻或多或少刺激著CHRISTIAN  LOUBOUTIN的設計方向,像是巴西家具設計師OSCAR NIEMEYER於1974創作的木製長椅MARQUESA,作品的流麗曲線成了牽引,CHRISTIAN  LOUBOUTIN說過自己無法接受醜陋的線條設計,故他極為推崇OSCAR NIEMEYER作品展現的對稱與自然流線,並把相近的精緻輪廓應用到品牌的高跟鞋設計之上。

DSC08972.jpg《NUDES》房間由英國設計師組合WHITAKER MALEM負責創意佈置,二人受CHRISTIAN LOUBOUTIN所託,以肉色針織系列的九種顏色製成九件皮衣雕塑,也呈現出九種膚色的NUDES SHOES,極盡時尚化了這套自2006年由CHRISTIAN LOUBOUTIN提出的摩登意識。


THE-POP-CORRIDOR---L'EXHIBITION[NISTE]-EXHIBITION.jpg一望無盡的紅,《THE POP CORRIDOR》代表著CHRISTIAN LOUBOUTIN在流行文化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兩者互相激發,品牌設計在歌唱、舞台、戲劇與演藝領域內無處不在。


用藝術與科學來解放女體意識

十歲便迷戀高跟鞋,隨即開始描畫心中理想的鞋型,十二歲輟學,已一心渴望為舞台上的跳舞女郎設計舞鞋;父親是木匠,成長於工藝氛圍之下,形容自己對藝術很有領悟,但事實是CHRISTIAN  LOUBOUTIN著重的不只是美感和概念。十八歲開始在工廠上班,加入著名鞋履品牌工作,這段經歷令他非常重視技術和以理性科學為基礎的現代主義思想。「我試著把藝術和科學合成,不是合二為一,而是交融。」這般的成長背景和工作經歷,練就他充滿好奇,對不同事物都產生莫大的興趣,經年持續衝擊著他的設計意欲。「我覺得『組合』應該是我最常運用於設計上的思維模式,我樂於組合不同物料、顏色、方法,當然還包括各種啟發於一體,我很喜歡以各適其適的想法來獲得新發現,就好像這次展覽一樣。」這種剖析,跟他並非單純以藝術先行的理解相同,當提到「創新」,這當中所說的,未必是純然的「新發明」;CHRISTIAN  LOUBOUTIN設計的,該說是一種新鑑賞方式,自然地衍生出一種新價值。最強烈的莫如是他的高跟鞋設計,那道表達自我的慾望刻劃除了伴著一印紅鞋底而刻成,也是他所設計的鞋型與物料的選擇、起用的顏色和構思的圖案,解放了女性被規範於高跟鞋的刻板意識之內,那種被世俗制約的形象和姿態。「但我不認同我『改變』了女性,不;我會形容我的工作是向人們提出一個想法,後來它再被人們來確認 ── 確認的過程還得靠她們自己,這也是我最喜歡設計所帶來的其中一種感受:意念隨設計進化到他人的個性和個人故事之中。」因為「為另一個人設計」是容易的,你可以無止境地進行,可以叫對方穿上從頭至腳的物件來達成你要設計的「另一個人」,但這是簡單而膚淺的。「我更渴望設計配飾,譬如鞋和袋,才是一種具體而微化的體會,看著人們藉此理解我的設計概念繼而建立出個人風格,那就成為他自己的東西了。我喜歡這樣子。我沒有去改變他人的意圖,我只是激發他們產生自我的改變而已。」

David-Lynch-and-Christian-Louboutin,-Fetish,-2007,-exhibition-view-Christian-Louboutin-L’Exhibition[niste],-Palais-de-la-Porte-Dorée-©-Marc-Domage-(1).jpg在這麼多年之後,CHRISTIAN LOUBOUTIN仍然相信一雙鞋子能夠承載非常複雜的意義,早早超乎於步行功能之外;好像展覽的其中一個房間,展示著他的裸色系列(LES NUDES),設計構想是讓腿部與鞋子互相延續,同時調校出不同膚色和腿長的設定,引人深思。「縱然人所共知鞋子最原始的功能是為了步行而誕生,在60年代NANCY SINATRA有一首歌《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其中一句歌詞是:THESE BOOTS ARE MADE FOR WALKING AND THAT’S JUST WHAT THEY’LL DO …… 彷彿反覆要為步行而歌頌鞋子的發明,可是對於很多的鞋子設計我會視之為人與人溝通的工具,不得不承認有些鞋子設計具有引發能力,有如藝術雕塑般的美麗,讓人看見就覺得喜悅;有些則有著展示個性的能力;有些只配得上在舞台出現;另一些甚或可以帶動穿著者的心情。一雙鞋子能夠擁有這麼豐富的涵義,就好像我最初開始設計鞋子的時候,一般人仍是會將之形容為配件,久而久之,我設計的『配件』成為了一種符號,是象徵自由解放的符號。」


CHRISTIAN LOUBOUTIN: L’EXHIBITION[NISTE] 

展期:即日至7月26日

地點:法國巴黎鍍金門宮(PALAIS DE LA PORTE DORÉE)

HTTPS://LEXPOSITION.CHRISTIANLOUBOUTIN.COM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