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
人們於宇宙間以娛樂交換能量。
她以音樂說故事,他以笑話來回應。
大家不為生存而工作,而是為娛樂而生活。
我們娛樂自己,也娛樂別人。
快樂是娛樂後產生的能量。
那是一個不再存在工作的世界。
Text by 張傑邦 Illustration by Siuloy
《幸福號》
幾百年後的世界是一個結合科學、生物、電子、太空、金融和機械人的世界。人們利用科技製造女性子宮,培殖嬰兒,他們無完整血統、無親情、無感情、無愛心,是半肉體半電腦的「人」。病了,只需「入廠維修」甚或「更換零件」就可以。
「人」的壽命愈來愈長,死亡率低,但生產率高。人太多,地球不够住,資源都被榨乾了。「人」想遷移到別的星球,對地球肆意破壞,火山爆發、冰山融雪、水淹大地,最後,「人」都消失在汪洋大海中。
上帝憤怒了,衪揀選一群善良又勤勞的智者留下,給他們優質的家禽和種子。然後,水退了,留下來的人所乘的「幸運號」停在安全島上,展開另一個新世界。
Text by李慕貞 Illustration by Mandy Chan
《離別》
「你前世是一個很美麗的芭比,出生於一個有錢家庭,主人本來很喜歡你,每晚都抱著你睡,還給你買來很多朋友,甚至一個伴侶。你和這位主人的緣份很深,陪伴了她五年有多,可惜她認識了更多玩意,便把你放在一旁,從此沒再抱起你。那是令你不能釋懷的事,而你把這份傷心帶來了今世,所以常常有一種很強烈會被遺棄的感覺……」
她一聽心裡發麻。一種被遺棄的感覺,是啊。即使她今世成為了另一個很美麗的芭比,即使她今世又有了另一個很好的主人,卻仍然有一份很強大的不安全感。「放不下的,始終會再遇上。你念念不忘那段感情,於是今世又再回到這個家庭去了。但這次,主人是你上一世主人的女兒……你現在和她的感情應該是很好的,對嗎?」
「但我會再次被遺棄嗎?」通靈師沉默。「不會了。你會再次經歷別離,但你今世的主人和她媽媽不同,不會將你看成『沒用的東西』甚至垃圾般捨棄你。你會和她有一次最圓滿的別離。」
「別離可有圓滿的?」「她不是因為你沒用而不要你,只是明白了自己需要什麼所以將你帶去更美好的地方。即使你的肉身不再,她仍然記得了你的好。到了那天,你和她也自會知道這次的『死別』,其實是為了明白什甚麼是捨呢。」
Text by 日青 Illustration by Pauline Wu(Midori)
STORYTELLER宣揚愛與夢想的故事平台
從古老的神話到各種宗教寓言,以至歷史的交替或日常的片言隻語,人類的文明與文化發展其實都離不開「故事」。因為「故事」能夠憑藉記憶記錄過去,同時又能通過想像引導未來。而「故事」本身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我們在經歷「故事」的時候,總能得到多少關於生命的救贖與共鳴。所以,即使來到這個社交媒體時代,「故事」仍然歷久不衰無遠弗屆。STORYTELLER的「故事」便是一次最好的示範。
每日在網上發表一篇配有插畫的小故事,持續了還不到兩年時間,STORYTELLER在FB上便已累積了近9萬個粉絲,IG上的心心更是數以千計。創辦人之一的ALICE(李凱儀)話當初只是出於個人對故事的嚮往,以及想為插畫師提供一個創作空間,沒想到STORYTELLER竟能得到大家廣泛支持,感覺如夢似幻。「雖然我不是文字人,但我自小就喜歡故事,喜歡畫畫。記得幾年前,我去學插畫的時候,發現班上的同學都畫得非常靚,各種風格都有。可是他們的正職都不是插畫師,有的做工程,有的做機電,有的做維修,而且即使他們把自己的作品放上SOCIAL MEDIA,得到的關注也是寥寥可數,所以從沒想過可以靠畫畫維生。我當時就覺得很可惜。後來到我決定辦STORYTELLER的時候,便想起了他們,想說如果用一個小故事來配對他們的作品,會不會更易引起大眾的興趣?想不到最後出來的效果能如此理想。」
ALICE相信「故事」的力量在於能挑起大家的「想像」,而「想像」正是連結世界的方法,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WE CONNECT」。「想像是人類獨有的能力,我們用想像可以在腦中穿越時空,建構出不同的故事世界,在那裡面有著無限的可能性。雖然有些故事是虛構的,但只要寫作的人有用心去寫,故事裡所承載的感情便會是真的,這份真心可以打動人,也可以將人的心緊緊地相連起來。我會說,這是一種愛吧!所以STORYTELLER鼓勵大家去寫故事,EVERYONE IS A STORYTELLER。即使不是專業的寫作人,只要你識字,只要你願意去想像,其實身邊的每一事每一物都可以成為你的創作靈感。而當你願意去聽別人的故事,願意去想像別人的世界,便會讓我們更有同理心去理解別人,將心比心,這個世界的未來或許能因此而變得更美好。我相信未來是由想像建構的,而不是由現有的東西去奠定。」
StoryTeller的故事種類繁多,有關於食物、玩具、家庭、愛慾、天氣、電影、個人情感等等,基本上所有日常生活裡的經歷和事物,只要你肯想像,便能成就出一個小故事,而每天一個接一個的小故事,確實能溫暖人心,至少在這個平台上,你不用擔心有誰共鳴。至於關於未來的想像,尤其是香港的未來,究竟又會是怎樣的一個模樣?上個月STORYTELLER便出版了一本實體書《大象在球上走》,邀請了20位「未來人」以各自的想像出發,創作出20個小故事,再配以20幅插畫,將夢境一樣的未來景象呈現於大家眼前。ALICE更挑選了幾篇故事和插畫,轉載在《號外》的這個「發夢」專題裡。「始終SOCIAL MEDIA限制了故事的長度,而且手機一旦沒電或沒WI-FI就看不到了。又或許我最喜愛的還是實體書。我常想我們的故事能否變成一本床頭書,讓大家臨睡前可以拿出來讀一個故事,然後把這個故事帶進夢中。」
然而,世事往往超乎想像,現實總是離奇過小說。這本關於想像香港未來的書出版的時候,正值香港人集體「發夢」之際,大家都在「夢」中尋索香港的未來,更不惜以雞蛋之身撞向極權的高牆。整個社會繼5年前的雨傘運動後再次撕裂,看在ALICE眼裡無不感到難過。「在這場『夢』裡,我在藍黃兩邊都有認識的親友,兩個陣營可以說是完全對立互相指責,很多仇恨和黑暗都由此而來,繼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大家都置身於自己的同溫層,不再為對方設想,因此再見不到愛和光。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是政府,可是到現在他們仍不敢出來面對,躲在背後推警察上前,結果警民之間的衝突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讓整個香港陷進一個暴力與血腥的噩夢之中。」
ALICE說自己也想像不到這個「夢」的結局將會是怎樣,她只能為我們分享一個故事,就是《大象在球上走》書名的由來。「很多人問過我這個書名是不是來自電影《大象席地而坐》,其實兩者沒有關係。這個書名是來自我一段童年回憶。在我小時候,我在電視裡看到一隻馬戲團裡的大象,站在一個球上表演。我覺得好犀利,於是便跟著學牠,一邊扶著牆壁,一邊小心翼翼地站在一個皮球上。我練習了好一會兒,覺得有信心了,便叫妹妹來看我表演。可是表演時,當我雙手離開牆壁,我整個人就在皮球上重重摔了下來,結果還摔斷了手臂,打了好幾個月石膏。很多人都話我傻,但其實我自己卻覺得很值得,因為我真的很欣賞那隻能在球上走的大象,而且我也練習過,表演過給妹妹看。所以即使結局不完美,我有在這件事上實踐了自己。這樣其實就夠了。」
Text by Nico 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