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2076 > 2076 > 八達通的落後 許瀚文用設計發聲

八達通的落後 許瀚文用設計發聲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97年推出的八達通,和香港回歸一樣,至今廿周年。不幸地,兩者的樣子,都似乎愈來愈醜陋。八達通官網指,現今市面流通的八達通已超過3,300萬張,全港99%的市民可在搭乘交通或購物消費時使用,換句話,它壟斷了本地的小額電子支付市場。有說八達通的發展追不上支付寶,但後者其實有幾安全?不過作為「嘟」足廿年的香港人,的確看到一種八達通的落後,叫設計。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97年推出的八達通,和香港回歸一樣,至今廿周年。不幸地,兩者的樣子,都似乎愈來愈醜陋。八達通官網指,現今市面流通的八達通已超過3,300萬張,全港99%的市民可在搭乘交通或購物消費時使用,換句話,它壟斷了本地的小額電子支付市場。有說八達通的發展追不上支付寶,但後者其實有幾安全?不過作為「嘟」足廿年的香港人,的確看到一種八達通的落後,叫設計。


字體設計師許瀚文(JULIUS)說:「香港是全世界首個使用SONY FeliCa技術(八達通背後的技術)的地方,八達通曾是很前衛的公司,但設計思維仍停留在廿年前。」早前八達通推出新設計,劣評如潮,他也看不過眼,索性設計八達通貼紙,並請設計師好友一起參與。用貼紙蓋著官方設計,JULIUS視為一個自主設計的STATEMENT,他打比喻說:「不想再由別人餵嘢我食,食了廿年,可否有其他選擇?」



第一代八達通的卡面,全是單色設計:成人卡最初期是金色,小童卡是粉紅色,長者卡是綠色。你覺得怎樣?

最初推出時,我頗喜歡的。作為引入一種新技術的企業,八達通的卡面用色、LOGO和資訊都很清楚,很MAKE SENSE,卡背只印著幾個參與的機構,所有元素不會太OVERFLOW。


092-112_495_CS_OP.jpg

1cs3.jpg

後來成人八達通改為多色混合,又如何呢?

以多色作為一種變化的LANGUAGE,都OK的,但卡背慢慢演變成印滿「溫馨提示」,其實多少人會看?印上去那三個提示,又是否最重要呢?感覺是愈來愈CONFUSING。


最近的八達通新設計惹負評,你有什麼評價?

首先,LOGO由立體變成平面化,或者可說符合現時大眾的習慣。因近年手機程式也好,APPLE如此INFLUENTIAL的公司也好,用的都是這種(平面化)風格,某程度上我們早已接受。但LOGO新顏色(黃藍綠)令我想起的不是八達通,而是GOOGLE DRIVE。人家GOOGLE真是千變萬化,有很多PRODUCTS,用多色LOGO尚算MAKE SENSE。八達通的設計卻很LOST,不知想怎樣。作為一間已成為香港市民生活一部份的企業,是否今時今日還要如此HARD SELL,LOGO依舊佔卡面比例近80%?為何小童卡是藍色,長者卡是綠色呢?我不知道它代表什麼,選色很RANDOM。我們作為多年SUPPORT八達通的用家,是否可以提供一下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想要一張怎樣的卡?


當下至小童上至長者,都是用戶的時候,設計如何能滿足大眾,而又不失美感?

台灣悠遊卡和日本SUICA都有CUSTOM-MADE的個人設計,是十分好的SOLUTION。畢竟這些公司確實有需要令大眾,接受放那張卡在銀包。而在香港,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有一定的品味。


這次設計八達通貼紙,你有特別參考過什麼例子嗎?

有參考一些設計較強的國家,會如何處理這類設計,特別是重視公民社會的地方。台灣起碼尊重「公民」這回事,會開放悠遊卡的設計。我收過很多很美的CUSTOM-MADE悠遊卡,台灣的設計師會用這個方式做宣傳,申請一下就行了,很COMMON。又例如日本,SUICA上的企鵝很受歡迎,親和力很強,有人出過SUICA貼紙,貼上去像替企鵝穿了新衫。香港可以訂製企業版八達通,但申請好像很麻煩,我們也不常見,證明八達通公司根本不太鼓勵吧,它仍自覺高高在上。


談談你的貼紙設計和構思?

首先要思考八達通的意義何在,看看卡上現存多少REDUNDANT或沒用的資訊,例如卡背的「溫馨提示」,其實只為了一班可能投訴或「搞事」的人而設,我覺得卡背貼紙應除去這些資訊,八達通號碼則可以保留。 從用家的角度極端一點想,卡面的設計只要能讓你在銀包的卡片中,分辨出這張是八達通,必要時拿出來增值,就夠了,其他什麼都不需要。所以卡面貼紙上,只有一個8字。我希望這個設計,令人看上去感到平靜。現時五顏六色的八達通,感覺很嘈很煩,像周日的旺角。我的設計是半夜沒有大媽的旺角,乾淨晒!


目前邀請了哪些設計師一起參與?他們各有怎樣的設計?

找了(台灣設計師)聶永真和(研究北魏體的香港設計師)陳濬人參與。聶永真一看見我的貼紙,便說要買,我邀請他一齊玩這個PROJECT,他亦一口答應。聶永真的設計跟我很不同,純粹用可愛或溫柔的角度出發,其中一個設計有三隻鬼仔,代表他、陳濬人和我。陳濬人的設計有一個北魏體八字,已經好正,又會FULLFIL到某一班人的喜好。另外,我將會聯絡香港設計之父HENRY STEINER,嘗試邀請他參與。


打算如何發佈這些設計?期望這個PROJECT能做到什麼?

今次與(印刷工作室)INK’CHACHA合作,他們是我的理工師弟,很支持這件事,大家一拍即合。現時試印後,下一步就是真式印刷,會開一個簡單的網頁,嘗試賣這些貼紙。所謂「賣」,其實只是讓INK’CHACHA取回成本。我們會公佈貼紙的成本價,不想有太多商業元素在內,因為這是一個STATEMENT,而非想著要賺錢。這個PROJECT不是八達通的「終極SOLUTION」,而是想提供選擇,你不喜歡的,可以不理會,沒問題的。我期望不大,不覺得能推廣至很闊的層面,但這是一個GESTURE,表達我們期待怎樣的八達通。


之前你提到,八達通公司自覺高高在上。在香港面對霸權、官僚、保守思想,設計師可如何突圍?

其實很難。現在香港反霸權的社會氣氛,已很疲憊,因為一路下來太多失敗,而對方真的太強。我希望做八達通這類較輕鬆的PROJECT,嘗試令大家感受取回個人權利的感覺,慢慢找回自己的位置,當然,這是很難的。今次做八達通PROJECT,聽到不少人說「忍咗張卡好耐」,我自己都很興奮,原來大家都在意的。香港設計行業太養尊處優,整體上都是為商業活動而生存,很怕觸碰關於市民和社會的事情,很明哲保身,很離地。搵食是需要的,但純粹為商業而設計,都很沒成功感。可能你費時兩個月做張POSTER,貼出來三星期,已算久了,然後就被撕下來。反而做八達通這種PROJECT,就真的可以令人反思。

1衬衫.jpg

身為設計師,你對「無現金社會」有什麼想像?

客觀而言,「無現金社會」是很難避免的發展進程,但是否代表我們就要接受?其實我們可以有批判思維,選擇不去接受。銀行SOMEHOW保障我們的個人資料,使用現金同樣保障了私隱。消費行為是很重大的資料,由此可知道你的生活習慣和喜好,尤其現在有BIG DATA,什麼都一清二楚。


看來你在八達通以外,並不PREFER使用其他流動支付服務?

絕對不PREFER,首先是太方便,如果一切變成「無現金」,那消費會因為這種方便,而令財產不知不覺流失,自己也不清楚花了多少錢。OK,整體來說,流動支付服務可能加快我們的CASH FLOW,有助推動經濟,但令我覺得很沒保障,很不舒服,因為個人資料會外洩。像支付寶那樣UNDER國家CONTROL,我使用的話,就要將我的自由和私隱全部交給國家,我不想這樣。


從流動支付工具到服務流程,你覺得怎樣才是好的設計?

APPLE PAY已經很不錯,因為它需要我的AUTHORIZATION,由我授權讓它付款,我覺得很安全。而它是在用我真實的錢,不是VIRTUAL的錢。使用時也非常方便,把手機貼近讀卡器就OK了。如果無端端有個手機APP做流動支付服務,我會很有戒心,認為不可靠。在大陸,假錢一向多,很多錢也不可靠,他們有他們的(流動支付)需要,我不會太批評他們的做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