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的穿衣要求是整齊、講究。
講究是我穿T-SHIRT一定要穿兩件,
底的那件是底衫的作用,因為在任何天氣下
我都不喜歡件衫有汗印。造型的要求
是能夠表達到自己吧,有人會認為
著T-SHIRT牛仔褲好普通,但其實簡單配搭
才看得出衣服質地的重要性。"
後來才意識到,訪問JOHN GREGORY(其實他叫GREG)的經過就像次時尚的PRACTICE── 素未謀面,無意中從雜誌看到他的時裝攝影,被照片中突出的色彩濃度和比例吸引,然後接觸到真人,認識了他的底蘊,終於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整個過程如像逛街偶然碰上一件好看的衣服,未知設計師是誰背後意義是什麼便買下,回家慢慢閱讀後最終恍然大悟。設計師的設計意念,往往跟我們以為的南轅北轍。
GREG體內也有過一番時尚洗滌的過程,本人比自己的時裝攝影平實,找不到端倪;但見平實,因為追求內在,講究質地。假若衣衫如人,GREG就是那一類男子,不追風眼不求花巧,只求自己內裡和衣服質地俱佳;至於時尚,純屬創作。
以GRAPHIC DESIGN的心態
修讀FASHION
還記得那張時裝攝影:彎下身的模特兒肢體不是重點,色彩才是,但不是嘩眾取寵的奪目,而是色線分明,明亮的歸明亮,背後一個窗框的啡,都與前幅的彩藍協調有致,是一幀叫人感覺SOPHISTICATED的畫面設計。「成為攝影師之前,我在一間雜誌社當GRAPHIC DESIGNER,半年後轉做FREELANCER,多做半年就再做不下去,然後開始攝影;跟攝影相比,GRAPHIC DESIGN會將人搾乾,它是無窮無盡的需索,攝影是無論前期要做多少準備功夫都好,拍攝過後大致上就無從更改,跟GRAPHIC DESIGN很不同。」拍照之外,GREG也喜歡拍片、畫畫,最不喜歡做死一件事,他喜歡的其實是創作,只是攝影比較能搵食,也較容易掌握他想表達的內容。「能夠表達自己很重要,早期做的東西我都不用真名,因為代表不到我;現在(在INSTAGRAM)常常POST了照片又DELETE,因為做那刻覺得OK,回家再看發覺可以做得更好,可能是當時的光和燈在後來會覺得未必是我想要的,便又將它DELETE。這樣的性格是會比較麻煩一點。」
出於對任何平面視覺的東西都帶有特別強烈的感受,因此當年儘管是在HKDI修讀FASHION DESIGN & BRANDING,GREG都抱著GRAPHIC DESIGN的心態去讀;選修時裝,都因為GRAPHIC DESIGN,縱然讀起來跟當初想像的不同。「2010年代是STREET FASHION最看重GRAPHIC的年代,不講究剪裁,一件T-SHIRT加一個GRAPHIC就是FASHION;GIVENCHY一件衫加一個狗頭就是FASHION的年頭。」讀書時的PROJECT是他第一輯的時裝拍攝,雖然最後得了獎,他依然覺得自己是個GRAPHIC DESIGNER;畢業後到了英國一年,到處看世界的心態都依然是懷著GRAPHIC DESIGN的心去細看。「當回到香港接觸真正的商業社會,才發現做GRAPHIC DESIGNER只會拿走你很多很多很多的時間,它似一個工具,而不似一個人或一份職業。我在雜誌社工作的時候總想做得更多,還未說做不做得到,而是根本不需要,根本沒有人需要你做得更多,這叫人感覺很挫敗。反而FASHION是你給多點出來,別人不會說不需要,因為它本質就是需要你不斷創作。」
像STREET FASHION般藝術而商業
極為著重視覺的那個時候不過三數年前,GREG當時連打扮都覺得多就是好,COLORFUL就是好。「現在喜歡簡單的東西,更在意每件事情底裡的意思。」如今他穿衣只注重舒適度,只要喜歡就不會理潮流,他表示只要不太樣衰就OK。有時工作太辛苦,穿著拖鞋影時裝在所難免,有一次同行團隊甚至問他可不可以打扮一下?「我說事但啦,我不過是個在相機背後的人。」雖然都曾經質疑自己是不是有需要執正造型,可是終究不是那一類人,何苦矯枉過正。「現在我的穿衣要求是整齊、講究。講究是我穿T-SHIRT一定要穿兩件,底的那件是底衫的作用,因為在任何天氣下我都不喜歡件衫有汗印。造型的要求是能夠表達到自己吧,有人會認為著T-SHIRT牛仔褲好普通,但其實簡單配搭才看得出衣服質地的重要性。質地是一樣很特別的東西,肉眼一睇就睇得出來,四十蚊跟二百幾蚊的分別,一望而知。我對T-SHIRT和牛仔褲的質量比較在意,追求舒服得來要講究。穿一件T-SHIRT也要有意思,不是隨便落街就買得到,簡單得來要有DETAILS。」鞋類方面GREG如今偏好SKATE SHOES,愛它跟一身鬆闊剪裁尤其合襯,遇見喜歡的款式會多買幾雙相同的,可以一直穿下去。
說到這裡GREG形容,自己其實比較STREET。「FASHION更偏向藝術家/藝術成份,STREET FASHION就是商業再加藝術的結果,我本身是希望能把商業和藝術並存,我不想只做藝術或只做商業;STREET FASHION不是UNIQLO,也不是CHANEL,卻是這兩樣重要元素的結合,亦是現今世界的大趨勢。」還在讀DI的時候,GREG已希望時裝拍攝可以好玩一點,今天他想做得到美學與商業並重,有時嘗試以街頭視角進佔一下高級時裝的世界規則。「STREET CULTURE是一群擁有相同價值觀的人,結聚成一個COMMUNITY,再營造出來的獨有文化語言,LUXURY BRAND都有很長的品牌歷史,但不一定建立得到自己的語言。」用大眾都參透得到的手法去說你說不出來的故事和畫面,這就是GREG追求的境界,也就是他的「語言」,像他近來鍾愛的80年代紐約塗鴉藝術家JEAN-MICHEL BASQUIAT,個人風格鮮明,筆觸你我都看得明白,但一定沒有想過可以如此方式表達自我。「我覺得香港稱不上是有創意的地方,老實說我拍攝的東西不是來自我的腦,只是來自我看過的東西,我只是一個演繹者。有了網絡世界,我們看過的東西都很接近,彼此的創意框框或許都類同,至少靠近,你看過的我都看過。像我今天搭車回來STUDIO時見到的風景和人,這些正正是令我們缺乏創意的所在。像我今天讀了一堆文學之後,到底這些文學能給予我什麼?香港委實沒有空間給我們蘊釀更多的東西出來,我喜歡旅遊的原因就是如此,外國不一定更好,但那片草地那座大雪山,當你看著眼前,那刻的空間才能帶你思考更多。」
時尚孫悟空與豬八戒唐三藏
在GREG眼中,高級時裝不過色塊,不會阻礙他拍攝,但終究不是他最想呈現的畫面。「如果不用跟任何人交待,我近來最想做一個跟中國文化有關的主題,舊時代的中國文化很吸引我,我在想以時裝拍攝的方式說《西遊記》,那四師徒:唐三藏、沙僧、豬八戒和孫悟空有那麼多人物特色,我想將它突顯出來,但不是角色扮演,而是有種VINTAGE和時尚味的FASHION SHOOT。雖然我都有想過其他中國名著,像《紅樓夢》,但……應該是《西遊記》最有商業價值吧,哈哈。」也想拍一輯以功夫為題的。「舊日的中國精神非常好,習武思維跟西方很不相同,講究尊師重道的心、師徒制我都覺得很吸引。」對GREG來說,這些故事的深度,應該比時裝單純的吸引力大得多,都說了:「最重要是質地」,每樣東西都是由質地(意義)建構出來的,是每件事的最基本。
在訪問的三小時內我們談了兩個,除了我步步進迫要他回答我關於造型的問題,其餘時間他都在用心解說著個人想法,因此我們竟會說到政治;而他不說根本沒有人知道他曾經在一次時裝拍攝之中隱藏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和意識。我們都討論了一會。「我比較直接和分明,老實說我已經放棄了這個城市,從當日佔領的狀況走到今天,還有什麼好談?我覺得香港人不值得有人為他們犧牲、坐牢。」至於是哪一張照片滲進了他的政治視角,姑且留白。縱然他是真如自己所言,是個半藝術半商業的人(並強調自己很重視商業),我更想形容他是個真漢子,敢想敢說也敢做,他不會為了懶FASHIONABLE而說淡自己其他真個性,世界公義重要、T-SHIRT質地重要、你借了哪個大牌子來叫他影相SORRY其實不太重要;時尚男子若果要他來定義的話,我想就是當個有想法的男人,這就是他最cOOL的風格。
(GREG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