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難發現周遭察覺到問題的人很多,解答到的很少,能夠提出完美答案的或則更少。
實驗永遠關於冒險,冒險家要成功卻又少不了有根有據的試煉,很矛盾嗎?未讀懂可能只是我們的勇氣和才能不夠而已。
幾近十年,愛馬仕的創意工作坊petit h仍然是世界奢華品牌中前瞻的一章,當全球設計師都渴望探究物料的可塑性,petit h就把一切可能性歸還物料之上,不曾漏留任何可再創造的啟發,這是跟傳統對立或是一線之差?無論是在愛馬仕家族成員兼創辦人Pascale Mussard,還是新的創意總監接任人Godefroy de Virieu的手上,她終究是不為創意下界線又不失實際價值的工藝能手。
物盡其用的後續
正正是藝術的起源。忘卻一切總比重新開始容易,放棄總較不遺漏要瀟灑,但若你問petit h的意願如何,它的答案是兩者都要。
談到petit h,每一句都猶如自相矛盾般引人思考,但她的本事之處是往往以務實行動告知我們何謂一體兩面。若是品牌就會有生產,有生產便有廢置,這是人可察之的問題點,普世答案是有人選擇減少廢棄或循環再用,愛馬仕固然有自己的回應:2010年在廳坦(Pantin)創立petit h工作坊的基地,這個於巴黎東北部的城區,是近年藝術風潮最盛的市點。愛馬仕的漂亮一著早早就下在此處。接著看看她如何構成工作坊的團隊──都是集結自品牌各個產品部門的工匠──只是更有巧思一點,因為工匠的涵義,在這裡包括了設計、藝術、專業技術三個層面。
她不止是重新挪用了一堆沒用物料這麼的淡然乏味,她展示的是思想與執行上的獨具慧眼,一些被自己用剩也再用不著的物料,她換了一雙手為它們換個靈魂,純熟地以工藝和技術不斷訓練著創意,再創出新的精品。
愛馬仕家族成員兼創辦人Pascale Mussard有一段人所共知的小故事,她的曾祖父Emile Hermes那次首度從加拿大帶回來的拉鏈,法國人稱之為滑動的關閉裝置。爺孫二人的共通點是對世情有不一樣的想法,造就出一個前衛的設計意念,成為法國其時將拉鏈結合到服裝和手袋之上的第一人,後來在一封手寫信中寫下這句:這不該是「關閉」裝置,而應該是「開啟」裝置。因為它能開啟無限的可能!
Pascale Mussard的創意「育成」大概早已札入血脈,從小便熱愛收集物料並加以改造,長大後petit h成為了她提升一切的試煉場所,從金屬、瓷器、皮革以至更多漾的色彩和物料,在生產過程中剩下再被送進工作坊的一刻開始,或會成為用牛皮造的松鼠型書櫃、蘆荻造的劍球、絨面皮革製成的瓶子、方巾改造的絲紙等等,同樣在世代間開啟著無限的可能。
一如接任Pascale Mussard創意總監一職的Godefroy de Virieu所言,petit h的構思真的很棒,多得有像Pascale Mussard這樣的人,在這座工作坊內招來一群藝術家,在工匠的陪伴下,重新仔細審視愛馬仕的物料。她的成功秘訣就是將物料、藝術家和工匠跨界融合。
再說清楚一點工作坊的理念,最主要是提倡對物料和專業技術的尊重。它並非是一種營銷策略,而是以常理回應可持續發展及保存特殊物料的問題。因為所有物料都是珍貴的,即使那些未被使用過的物料亦同樣。就有點像木匠製造一張桌子後,使用剩餘的木材製造另一樣物件。在一般人手上這或許是種善用,但能夠發現背後更大的藝術性和實際功能,這應該算是工匠與物料之間的緣份。
顛覆就是要超離現狀
Godefroy與Pascale的緣份,於2010年已建立,Godefroy在當時原來是獲邀請加盟的藝術家之一(其他獲邀藝術家還有Gilles Joneman,Christian Astuguevieille、StéfaniaDiPetrillo、Alice Cozon、Adrien Rovero)。「我在國立設計學院ENSCI畢業後便遇上Pascale Mussard。我一直對物料和技術都非常熱愛。連同其他藝術家,當時我們只是一個非常細小的團隊。Pacale在設計師和工匠之間建立了一種緊密的關係,積極鼓勵交流和溝通。」至2018年初,Pascale Mussard建議由他接替自己出任工作坊的創意總監。「我的職責主要是要保持藝術家和工匠之間的緊密交流和溝通,確保堅守工作坊物盡其用的原則。他們可自由發揮,但我們創造的作品必須是有意思、有用途並且具有獨特的代表性。」Godefroy直言自己最喜歡與工匠和藝術家一起工作。「因為從工匠們的工作桌上看著一件件作品誕生,對我來說是最寶貴不過的事情。」Godefroy的時間也花了不少在petit h的創作坊(一個綜合設計師和專業工匠的組合)之上,他跟他們一起做實驗,仔細觀察並運用各種物料,嘗試創造新事物,屢敗屢試,連錯誤都成為靈感的源泉;說穿了不停的測試正好推動技術的進步,也豐富了作品和經驗。「在確保遵從petit h工作坊的項目框架和基本原則之下,我們還會邀請嘉賓藝術家來作交流,從旁引導他們創作,但從不給他們任何限制。」這些再創的精品除了在巴黎左岸rue de Sèvres的愛馬仕專門店展售,團隊也熱衷帶著這些創意走遍世界。「我們喜歡到訪各地,例如即將在香港舉行的petit h工作坊,得以分享我們的經驗。」
經驗之談,談何容易,然而petit h還是有方法實實在在把它們展示在你眼前;有時候也好比受啟發的過程,只能言傳,因為那又是另一回的顛覆。「剛好跟一般相反,我們珍而重之所收藏的各式各樣物料,才是我們最先的靈感來源。我們的藝術形式,是將物件的生命改寫。」他並再次強調:最重要是製造有意思而又有用的物件。「除了與工匠和藝術家的對話從不間斷,我亦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各種事物本身最簡樸的美,從而得到許多靈感。如果我們的作品能夠令自己都驚嘆,相信必定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大的驚喜。」
毋用穿鑿附會,一而再道的「有用」,不是口號,是承襲和信念,因為Pascale Mussard說過:沒有作品是全無用途的。「一件作品必須要有功能,這是最重要的。Saint-Louis水晶加上一顆衣服的鈕扣和皮製的底座製成的鹽瓶便是一個好例子。 這個鹽瓶對我來說非常有意義,因為它就是完美的演繹,是我們超離現狀製造的另一個故事。 我們尋求彰顯事物的智慧。今年年初推出的五金系列(Quincaillerie)也是如此: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有用的物品,我們賦予它美感,使它們昇華。這些都是旅者隨身帶備的旅遊必須品。」
再創造,再創了什麼?
但凡身處工作坊內的參觀者,感受和思維簇擁著繼而分成許多細片,眼看著堆積如山的物料,無論是一卷卷的皮革、交疊的絲綢或織物,無不被圍繞於工具盒和百寶箱之中,旁側還有精密的電腦和屏幕展示著密密麻麻的複雜設計圖,而工匠的雙手則以溫柔婉若的幅度觸摸著一切,再組成。Godefroy de Virieu曾經以NEW、NURTURE、SUSTAIN來述說他對petit h和的期望,在聽過他的仔細分享後,似乎這刻問他希望帶領petit h達成什麼目標好像有點多餘。「我想讓更多人認識petit h工作坊和明白它的宗旨,所以我們將它的故事廣傳,正如去年1月巴黎的五金故事。我們利用品牌現有的物料並連同新素材,繼續實驗、發明、創新,不斷探索我們選擇停留的國家、當地的文化和專業技能。我想再強調我們與客人分享的是真正的親密關係和完全的透明度。他們透過petit h所體驗到的就是最接近工作坊的真實生活,正是petit h的生活日常。」不是嗎,因為對於「再創造」的意義、創意和工藝價值,petit h本身就是最直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