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2076 > 2076 > LMF——既生愛 何生恨

LMF——既生愛 何生恨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深水埗一個唐樓林立的老區,有齊老士多、茶餐廳和肉食檔,還有一個又一個麻甩佬,街頭到街尾都是港式市井風情。登上其中一棟,會發現一間稱為 A.ROOM的樂隊架步,裡頭煙霧瀰漫,不但有樂器和錄音器材,還有一疊疊唱片、一盒盒美國手版模型和一個紅色沙包。樂隊成員時常上去打躉,吞雲吐霧。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llmf.jpg

lmf.jpglmf.gif

深水埗一個唐樓林立的老區,有齊老士多、茶餐廳和肉食檔,還有一個又一個麻甩佬,街頭到街尾都是港式市井風情。登上其中一棟,會發現一間稱為 A.ROOM的樂隊架步,裡頭煙霧瀰漫,不但有樂器和錄音器材,還有一疊疊唱片、一盒盒美國手版模型和一個紅色沙包。樂隊成員時常上去打躉,吞雲吐霧。

A.ROOM客廳中央放置了弧形梳化、茶几和理髮椅,皆因裝修前有一部份是飛髮舖。除此之外, A.ROOM前身更是「大檔」和「粉格」,裝修時甚至在牆邊發現一包白粉,地踎得很。此房又稱「A房」,是香港傳奇樂隊LMF舊竇。


市井之美

閒時無所事事,大家聚首一室,有些坐弧形梳化打電視遊戲機,有些坐後排豎起雙腳睇人打機,慵懶的生活可見一斑。打機打得多會悶,便撻著電視,看看新聞,傾傾時事,靈感隨之而來。高談闊論之際,你一言我一語,靈光一閃,一兩句啜核的副歌歌詞衝口而出,就有了歌曲的雛形。 MC仁說:「根本係我哋幾個圍內討論緊啲嘢。」即使討論政治和宗教議題,LMF 成員也不會嗌交,懂得接納彼此的看法,互相尊重,相當文明。KIT說:「係遲到會屌下佢。哈哈哈!」

時光倒流至 2001年LMF演唱會,開幕影片逐份逐份展示關於LMF的剪報,大部份標題都是負面,例如「LMF粗口粗手教壞學生」和「LMF唱英文粗口歌」。 MC仁說:「當其時無正面報道,佢有佢講,無一個媒體訪問我哋,社會只有單向輿論。呢個就係最神奇之處。」在旁的KIT 說:「一次都無訪問過。」媒體同時標籤他們為粗口樂隊。PHAT解釋,當年媒體不了解LMF,無標籤就不曉介紹LMF給大眾。


懶惰之意

LMF英文全寫LAZY MUTHA FUCKA,中文為「大懶堂」,懶字指懶理外界的眼光,特立獨行。媒體二字無懶的含義,但卻十分懶散,從業員懶於訪問持份者的看法,懶於平衡報道,懶於求真。

新聞從業員問:「你們的歌頌幫派、槍枝、毒品 ⋯⋯」句未完,說唱歌手便打斷道:「我們的作品只是反映現實。」這是美國殿堂級說唱團體 N.W.A傳記電影《衝出康普頓》(STRAIGHT OUTTACOMPTON) 的其中一幕,成員ICE CUBE在記者會答題。三年前當今的說唱天皇 KENDRICK LAMAR訪問N.W.A,ICE CUBE說:「我們的唱片,令你可以從安全距離觀察康普頓。」康普頓是罪惡溫床,幫派械鬥不時發生,比陳浩南和山雞的刀光劍影更得人驚。N.W.A另一成員DJ YELLA 也說:「當時我們是地下世界的報道者,記述我們所目睹的一切而己。」

LMF的作詞手法類近。MC仁說,LMF的創作原則簡單清晰:從不加減粗口,只將平時在街上聽到的話,一五一十轉述,不同的是LMF不會自稱為報道者。MC仁說:「我哋唔係真正用緊媒體意識去做,但我哋係一班關心社會、鍾意音樂嘅人。鍾意音樂係第一個出發點。」句未完,PHAT急急補充:「我鍾意你上次個TERM: 社會觀察員。」


細小之妙

觀察完客廳,穿過小廳,步入BAND房。房內擺了一張深色迷彩梳化,與牆紙的淺色迷彩對比;旁邊棟了幾盒未開封模型公仔,差少少頂到橫樑。梳化對面是一級台階,上有一組鼓和一圈圈凌亂的電線。BAND房盡頭是一個骨子的錄音室,是LMF表達自我的空間:


「血肉模糊分開幾節放喺頭版當砌圖」

「跟住揭到娛樂版嗰度」

「我再揭到體育版嗰度」

「最緊要睇埋鹹版兼廣告」—〈冚家拎〉


頭版、娛樂版、體育版、風月版、分類廣告,依次序揭開,依次序評論,是LMF著名歌曲〈冚家拎〉的首段結構,後兩段則重點抨擊所謂記者的操守,反媒體的立場顯而易見,從中亦可得知他們當年與媒體的關係如何。

近年媒體對LMF相對友善,訪問和報道大多正面,給他們回應昔日大眾的誤解。 PHAT笑笑口:「因為我哋03年之後休息咗。」他拍了一下手:「哈哈哈!」KIT說:「有可能係因為舊嗰批記者無做,新嗰批其實聽我哋啲歌大。」MC仁:「已經唔係娛樂報道音樂嘅形式啦,或者無一個人細細個嘅時候聽撚完學壞咗呀嘛。」改朝換代了。不過,以前亦有人願意了解這群年輕人,但他不是新聞從業員。

「唉,怪可憐的一個中年漢,踩得腰痠背痛的時候,同行的壯男還可以在你身旁做五十下掌上壓,令你唔認老都唔得。」前中大新傳系教授馬傑偉在《地下狂野分子:次文化圖文傳真》一書寫道,文字段落上方則配有PHAT做掌上壓的連環圖。PHAT對此趣事念念不忘,一想起就拍手狂笑。MC仁說:「佢同我哋生活咗差唔多一年,過到佢老婆個關,晚晚跟住我哋蒲BAND房,真係蒲咗大半年,一齊生活。」PHAT回復平靜:「所以好寫實㗎真係。」一個學術人在次文化圈子得到認同,實在不易,可惜書本在香港的傳播能力,始終不及雜誌和報紙,時人難以窺探 LMF的另一面,唯有帶著偏見審視他們的音樂。


恨之入骨

PHAT說:「最主要係唔識,唔識就先彈開你,抗拒咗先。」馬傑偉教授另一本著作中《出賣LMF:粗口音樂檔案》有一個調查,結果發現「搏出位」是家長和老師對LMF的三大指控之一:「差不多所有被訪者都是第一次聽〈冚家拎〉。他們不認為歌曲在諷刺時弊,反而大力質問為何要用粗口去批判傳媒⋯⋯即使接受粗口程度較大的被訪者,也批評LMF的歌曲毋須那樣粗鄙;他們未免嘩眾取寵。」音樂先擱置一邊。

香港人評論音樂多談歌詞,音樂性從不是重點。MC仁笑說:「好撚大鑊㗎。香港人對於音樂嘅理解得兩種,就係快歌同慢歌。點樣為之快,點樣為之慢,係無準則。」KIT說:「同埋情歌,同唔係情歌。」隔一陣再說:「叻啲未話仲有中板歌。」以詩詞角度鑒賞樂曲是主流,儘管對樂理和音樂文化不夠認識,也可掛名作樂評人,樂評和詞評混為一談。

幸好如今互聯網普及,資訊流通,打破傳統媒體壟斷,〈傲氣長存〉所講「香港就係無音樂,淨係得娛樂」的情況開始改善。PHAT說:「因為 INTERNET進步,所以而家已經好咗。」音樂工業的進步值得欣喜,但LMF歌曲所鞭撻的社會問題卻未曾好轉,咸豐年的歌詞依舊可套用在當下,令人哭笑不得。

MC仁說:「大部份香港人次次落機,一定有一下DEPRESSED,『又返撚到嚟』,從來唔會EXPECT一個更美好嘅香港係等緊你返嚟嘅。」KIT補充:「又要返現實喇。」MC仁說:「好憎香港,直程好撚憎香港。不過我哋唯一做嘅就係,如果睇撚住佢改變,我哋會幾開心。我以前都會答:『就係咁撚憎香港,至返嚟改變佢㗎嘛』,而家我哋唔使自己改變嘅,嗰啲人會自然老死。好希望係有生之年睇撚住佢變囉。」日日阿吱阿咗的老鬼總有一天會退下來。共勉之。


重塑當年A.ROOM的環境和重現LMF生活方式的段落,是參考紀錄片《大你》、馬傑偉教授的著作《出賣LMF:粗口音樂檔案》和《地下狂野分子:次文化圖文傳真》。由於未能親身考察,避免出錯,所以部份關鍵字眼與馬教授所用的一模一樣。與此同時,我想藉此機會特別多謝馬教授對香港次文化研究的貢獻。感謝!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