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2076 > 2076 > 槍械本色

槍械本色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咩槍都見識過,日日對住,睇到化晒。」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人生第一枝M92半自動手槍,原來也是《英雄本色》周潤發飾演的MARK哥手上那枝,真槍實彈改裝後變電影道具槍,火力的形態和架勢仍在,燦爛飛揚的槍戰場面成為經典。戲裡戲外彷彿有了參照點。

_MG_2543.jpg_MG_2538.jpg

何應衡是槍械及彈藥寶力道具有限公司創辦人,也是三十年前發展電影槍械化的第一人,由心願收藏二十支槍,到今天槍械庫有三千枝各種型號和橫跨各種戰爭歷史的槍械,「咩槍都見識過,日日對住,睇到化晒。」很霸氣的一句,再也沒有什麼捨得不捨得,垂涎不垂涎了。他說他的公司發展、個人興趣與香港電影互相協力、滋養,即沒有我就沒有你的相互關係。三十年前英雄片、警匪片和黑幫片搶盡東南亞市場,那個是連笑片文藝片鬼片都要開槍的年代,正因為那支槍不再是裝模作樣徒具L 字型的空心道具,而是鞭鞭有力又型格的改裝真槍,淋漓痛快、浪漫暴力的港式電影感才來了。

_MG_2545.jpg

破冰、管制與安全之間

何應衡說他的公司提供武器,主力是槍械,行業裡的絕活技術,就是將一枝真槍改裝成有特殊效果,不能發射真子彈,只打空包彈(即沒有彈頭,彈殼內藏少量火藥,會有真子彈的聲光效果)。「因為每枝槍的構造和設計不同,而每粒子彈的力度都不一樣,改裝的技術不一,世界上沒有一間學校教你,要用時間和經驗在行業內浸淫。」他形容改裝技術是一門工藝。

如以亞太區來算,三十年前起步的香港是最早進行電影槍械規範化,槍型最國際化的地區,他說出一種匪夷所思之感──三十年前有不少發展中國家拍電影,隨便用木頭削L 形就算。「任何政府一聽到槍械供應就抹一把冷汗,三十年前我們想仿傚荷李活,亞洲任何一個地方之前從來沒有過的行業,和政府劈開這塊冰山,正好遇上80年代香港電影蓬勃,大家摸索一套穩定的運作和監管模式。」然後他告訴我本港的使用電影槍械的管制與行業守則,也是經年的磨合而成:

• 經改裝過有特殊效果的真槍,也屬於槍械管制,要送去警察總部槍械鑒證科檢查是否安全,也確保經過改裝後不能「返生」(即重新改裝為可以發射的真槍),每次使用前,演員及電影公司都要向警察牌照科申請使用。

• 所有槍械拍攝完必須回到指定槍械倉庫,每次必須登記進出。

• 以香港的法律而言,彈殼也屬於火器,需要管制,但香港法律一向適用於真槍,沒有特別為電影改裝真槍而設的法律,直至2000 年才正式把它放入槍械條例,當年英國政府擔心有人用彈殼再生產子彈,所以香港法律管制彈殼。即使空包彈的彈殼因長度與真彈殼有別,不可以重裝,但也要依循法律,現場發射過的彈殼如數收集。

• 改裝後的真槍,沒有彈頭,但火藥燃燒時仍有氣壓,近距離如果處理不好,灼傷皮膚或者操作時被機件割傷,每次使用前必須隨同一位槍械師協助,防止工業意外。

_MG_2571.jpg

談到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拍攝電影《烏鴉》的過程,因為道具槍射出真子彈而導致腹部中彈,失血過多死亡的事,何應衡說,因為該電影公司沒有資源聘請專業的槍械道具師,卻借用了一支真左輪手槍,自製空包彈,也沒有做好檢查,遺落了其中一枚鬆脫彈頭在槍管尾部,結果拍攝開槍鏡頭時,氣壓把彈頭噴出而擊中李國豪,令李國豪內出血而死,一連串的人為疏忽與不幸構成。專業槍械道具師主要確保拍攝現場用槍的安全,需要受過專業訓練,何應衡強調工業安全的重要性,槍械改裝了不代表它沒有危險性 。

_MG_2596.jpg

由警匪片走入軍事片的格局

至今何應衡的公司參與製作八百多套電影及電視劇,也幾乎與所有槍戰動作片的港產導演合作過,如吳宇森、劉偉強、林超賢、陸劍青等,何應衡說到近十多年,韓國電影搶灘成功,每年有十多套韓國動作片向他租借槍械,槍戰場面也拳拳到肉,投資比香港大好多,特別香港警匪片在近十年固然數量大減,製作條件也大不如前。

「以前在街頭拍攝槍戰,大家好合作,識得離遠觀看。現在封街拍攝,不夠一句鐘,就有人打三條九投訴你噪音騷擾,政府也愈來愈不願意批準槍戰,規模愈縮愈細,或者把槍戰放入室內或者搭景,以特技效果制作。」數到近年唯一突破,何應衡想到2013年在中環鬧市拍攝的警匪片《風暴》,批准連續三個星期日上午6點至11點,從堅道、士丹頓街、直落遮打道,也封了皇后大道中給他們拍攝撞車和槍戰,對警匪片而言是好大突破。

「導演要求愈高,我們愈開心,四出搜羅各種類型的真槍,再進行改裝。」何應衡提到林超賢導演,他本身也是槍械愛好者,在意人物背景、體型與槍型的給合,追求人槍合一,由1994 年港式警匪片《飛虎雄心》到最近一部國內投資的《紅海行動》,二人合作無間,何應衡也從早二十年警匪片拍攝的格局,現在見識更多大型場景,例如軍事動作電影。

「最近規模最大要計林超賢的《紅海行動》,幾乎把公司所有重型裝備搬去摩洛哥,單是運輸已經好大挑戰,當地風沙好影響槍械,我們一行人在陌生環境生活幾個月,非常難忘。」雖說是道具槍但事實是真槍,一抵埗當地軍隊就接收,每天由軍車押送,管制嚴格。《紅海行動》放映後,中國大陸出現了軍事電影的熱潮,由於內地管制槍械法非常嚴厲,沒有外國槍械進口,片廠擁有的都是中日戰爭時留下的舊式步槍,數量多但殘舊,拍不到現代動作場面。「國內電影投資大,但武器這方面好缺乏,需要借助香港的資源和專業知識。」

何應衡說,從前80年代拍攝槍戰,製作上要求不高,求其槍一枝就算,而老一輩導演困在拍獨臂刀的思維,拔槍之前都要先耍套黃飛鴻拳,也不理你真實不真實,一枝槍無限子彈,也不補個換子彈的鏡頭,相對晚一輩的學院派導演,他們肯聽專業意見,接受新事物,追求槍戰的真實感和細節,會就角色、套戲的歷史背景配對的槍炮,例如警就用M4、M16步槍,賊就用AK,一定不亂用,後來導演要求火更迫真,開始對演員提供槍械訓練。來到新生代導演如麥浚龍,當他宣揚要打造全新的警匪片《風林山林》,槍械的要求又怎樣?何應衡說到,對比起《寒戰》系列陸劍青和梁樂民追求的「實淨」,麥浚龍更是反其道而行,提出跳躍另類的觀點,要求一支「從沒存在過」的槍,令人期待。

guns.jpg

Courtesy of 寶力道具有限公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