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2076 > 2076 > STYLE 50S 納米北歐風

STYLE 50S 納米北歐風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與其說北歐風『離地』,倒不如說它的靈活性和簡約,正好貼合香港細單位的需要。」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fbshare-left-498cs3.jpg

對「納米樓」業主而言,過去不久的農曆新年可說是另一次壓力測試——百餘呎的單位到底坐得下多少親戚?到時賀年遊戲會否變成「爭櫈仔」?有人會說,買得「納米樓」的人就甭想邀請親友作客,豆腐膶單位學人講裝修及傢俬格調亦只是無謂。但主打泰國柚木生產的本地懷舊傢俬品牌STYLE 50S 卻反其道而行,將50 年代北歐傢俬改良為香港蝸居專用,摺合後闊度只有35CM 的貼牆式餐枱、不放過牆角的圓邊角櫃、下方是貓床的電視櫃,均把歐洲風格注入本地需要。「與其說北歐風『離地』,倒不如說它的靈活性和簡約,正好貼合香港細單位的需要。」創辦人兼設計師TOMMY 說。

未标题-3.jpg

為細單位進行室內設計時,其實有何要訣?

以之前一個230 呎單位為例,首先一直要升高地台釋放出儲物空間,因為屋企就算再小,香港人喜歡儲物的習慣仍不會改變。但同時又要考慮樓底,所以一定不可以做吊燈。飯廳方面——雖然嚴格來說這種單位並無廳和房之分,必須用「朝笐晚拆」的可摺式飯枱,餐椅則最好能夠「泊到盡」。至於梳化,坊間的兩座位梳化最少也有160CM 闊,90CM 深,但我們會改成120CM 闊和80CM 深,縮小了三成多,老實說是有點慘。有時泰國工廠和師傅看到訂單尺寸時,也會質疑「究竟坐唔坐到人?」或者「真的有人會用?」,他們想像不到香港人原來需要這種尺寸,也只能容下這種尺寸。


香港客人通常會有什麼個別要求,或者刁鑽難題?

最主要是希望再窄一點、再小一點或者再短一點,慢慢將整件傢具修改成心目中的完美尺寸。原本高80CM 的櫃子,他們會問可否改成78CM,說的不過是2CM 而己,原來是因為他們想將櫃面和窗台成一水平。我們只好向他們解釋,改動不是不行,但會令整體比例變得很怪。

未标题-2.jpg

其實會否意味著北歐設計不太適合香港居住環境?

有人會覺得「縮水」版懷舊傢俬扭曲了原意,但我反而倒過來看。縱使尺寸變小,北歐風傢俬仍是非常適合香港樓。儘管不少香港人只能負擔得起蝸居或納米樓,他們仍希望為這個安樂窩注入主題。而比起金碧輝煌的奢華風,北歐設計用到的木材不但更有家的溫暖感覺,而且無須大規模裝修改動。

另外亦和歷史傳統有關。英殖香港時期,院、法庭等政府場所均是使用這種柚木傢俬。不少客人也會覺得很有親切感,甚至說在她阿爺阿嫲家中見過同樣的設計。若然追溯這一類型復古傢俬的歷史至丹麥的話,你亦會發現當地也是選用柚木。原因在於柚木的紋路很直,木色亦不會太深,不像美式「煙草色」胡桃木般粗獷。

cs01.jpg

泰國生產以外,你們亦有另一條全香港製造的副線MADE IN HK。在「中國製造」的大勢下,本港生產傢俬其實可行嗎?

難度好高,最大難度甭說是人工和成本。客人其實滿意香港老師傅的功力,亦願意相信本地生產。以梳化為例,大家都擔心國內黑心棉和蛀白蟻等安全問題。我們則會拍照記錄上棉、裝彈簧等每一個製作步驟,客人也可以跟進舒適度和尺寸調整。但無奈的是,材料和師傅搭車食飯統統要錢,一張一萬元的梳化,單是木材、海綿、布等材料已佔了六七千。客人聽見便會卻步,比較下多數改選泰國製或是索性淘寶。以我們品牌為例,目前選擇泰國和香港生產的客人比例分別為9 比1。

未标题-4.jpg

納米樓愈建愈多,作為設計師的你又怎樣看香港傢俬設計的未來趨勢?

本地傢俬業要生存的話,變形傢俬必是大勢所趨:掀下來變床,吃飯時翻上去變飯枱,食完飯就掀下來變床那種。這對STYLE 50S 衝擊很大,因為50 年代根本不存在這種設計﹗自己也覺得有點背道而馳。但放眼實際情況,二百呎上下的樓基本上是無房開放式,既放梳化又放床感覺有點怪,只能想辦法將兩者甚至多者結合。

至於消費者方面,香港人一直以來也很跟風,幾年前很流行田園風,少許木元素配花花草草,過了一排便是水泥工業風,但工業風並不適合香港家居,試過有客人希望用工業風配復古風。問題是,歐洲工業風真的會掘一條舊鐵路路軌來用,而香港大多是一件刻意塗裝做舊的全新仿品,感覺不倫不類。接下來應該會傾向接近「無裝修,只髹油」的極簡風格。中國近十年八年突然暴富,什麼也要雲石、金碧輝煌、閃閃亮亮⋯⋯香港人寧願不弄那麼多,髹油後放一隻木櫃已足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