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PRECIOUS > PRECIOUS >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 從版畫之內到版畫之外

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 從版畫之內到版畫之外

閱讀數 6

今日熱度 2

摘要︰ 對於未知,人們總是懷著更多期待。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對於未知,人們總是懷著更多期待。版畫由最初的印版技術發展至今日的藝術形式,最引人的地方正是經過構思、繪圖、印版、塗墨、壓印等重重步驟,直至最後翻開的一刻,才真正見到作品成形,不可預期的結果往往更叫人好奇。今年是香港文化博物館開館二十周年,同時也是香港版畫工作室成立二十周年,雙方共同籌劃《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以關於版畫的20條問題作為引子,並透過20組藝術家的作品作為回應,展示本地版畫藝術過去至現在的多元面向,啟發更多創意可能。

DSC_1896.jpg馮浩然《十一吉祥動物》

香港版畫的藝術進程

追本溯源,早於1940年代,香港藝術家已開始投入版畫創作,近八十年的版畫歷史及發展,皆濃縮在這個《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中的20條問題及回應,可想而知策展的龐大工程。香港文化博物館與香港版畫工作室耗時兩年作資料搜集,將展覽分為「版畫初探」、「版畫再思」、「香港早期版畫發展」及「香港近期版畫發展」四個部分,並以20條問題作為引子,透過20組藝術家的作品來回應,從而反映香港版畫藝術多年來的發展面向。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解釋:「很多人可能會認為版畫很傳統,但來到現代,這種特殊工藝加入科技的新元素,演變成另一種視覺美學效果,令藝術家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個展覽包括了不同時代的藝術家的版畫作品,由最初反映時代經歷,再到現代在其中注入新元素,讓人看見本地版畫的進程。」

201007C_NKF_2927.jpg展覽的時間軸由1930年代魯迅推動「新興木刻運動」開始,橫跨至近年的數碼時代,例如當中展出了黃新波於1948年發表的作品《賣血後》,訴說勞苦大眾的苦難,無疑是經典時代的印記。至於廖少珍的《水中舞》,則將她擅於描畫的水母系列,由靜態的版畫轉化為動畫,展現了版畫與新媒體融合的可能性。這些都是鄧民亮認為在展覽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從這個展覽,可以見到傳統的版畫著重黑白對比及線條的表現,藝術家們在木材或金屬上刻畫線條,當中的力量感形成了一種視覺的震撼力,是工藝與藝術的完美結合。而來到當代,可以見到新一代不斷嘗試跨媒界製作版畫,將版畫再推進。」他說。

6_Dancing-in-Water-No-23.jpg廖少珍《水中舞之二十三》

版畫作為藝術

香港文化博物館與香港版畫工作室共同籌劃是次展覽,馮浩然身為香港版畫工作室的創辦人之一,也是現任行政總監,直言這是他首次籌劃如此大規模的版畫展覽,對推廣本地版畫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他本身也是版畫藝術家,深明版畫作為藝術的文化意義:「版畫優美的地方同時也是它為人詬病的地方,因為版畫可以重複印刷,不少人認為它的藝術性和價值不如其他繪畫作品高,但亦正正因為它的複數性,讓版畫更為靈活有趣,得出的每幅版畫都不盡相同,同時在傳播印刷的文化及歷史上功效更大。展覽中有一條問題是探討版畫和繪畫的分別,例如當中陳安之的《PAINFUL NECK》是獨幅版畫,其實跟繪畫極為相似,另外ONION PETERMAN的《POSTER POSTER》一層一層重覆印上各種細版街招,亦不是繪畫可以做到的效果。」

2_Poster-Poster.jpgONION PETERMAN《POSTER POSTER》

展覽中亦可見馮浩然的作品《無題》及《沙田#1》,均是他結合攝影和版畫而來,他取材自19世紀的工業攝影印刷方法,用相機拍攝城市山林景觀以後,於版畫紙塗上對紫外光敏感的化學物料,配以水彩來製成感光膜,然後疊上菲林底片,經歷多次浸水和晾乾的曝光過程,將底片的影像轉移至紙上。每個作品均經過四至五次重複曝光,塑造出色澤炫幻、濃淡有致的影像,為版畫注入另類新意。

Z2_23.jpg馮浩然《無題》Z2_24.jpg馮浩然《沙田#1》

新一代版畫新思

隨著時代變遷,當代版畫藝術家亦嘗試以各種嶄新方式演繹版畫,是次展覽亦展出不少近年創意之作,例如王營造的作品《LOVE, BLUE, PALE, GROUND-ZERO》就用上碎塊銅片來創作,他解釋:「這是對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作品,因為在2000年開始,我一直深愛的祖父、祖母及我的妻子都相繼離世……那種傷痛是我人生從未試過,幸好在這段時間再次遇上版畫,令我重新振作。我製作了過百張四方形銅片及繪畫,加入一些不斷浮現在我腦海中的英文單字如LOVE、PAIN、SAD等,並將它們拼在一起,採用不同顏色的油墨印在紙上,這些『碎片』居然互相配合在一起,形成和諧的畫面。這四幅畫分別是愛、憂鬱、蒼白和廢墟,集合起來可説是我人生的旅程。」 

DSC_1903.jpg左為王營造《LOVE, BLUE, PALE, GROUND-ZERO》

DSC_2905.jpg

再走前一點,版畫亦可以不是版畫,例如展覽中的《號外》500期封面及雕塑《號外景像》,是藝術家林欣傑抽取版畫的製作原理而設計,他說:「《號外》的封面在書報攤中顯然是一幅獨特風景,它的尺寸和美學在這幾十年依然在萬亂的書檔中鶴立雞群,而這正正是由印刷所創造出來。而版畫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結合了雕塑和印刷術,它不止是一種印刷或複製方式,作為一個以新媒體創作的藝術家,我對拆解這個媒體再創作很有興趣。我把第1至499期的封面以印刷分色CMYK作分析,每一期的顏色分佈轉化成一道高低起伏的山脈風景,再通過3D打印方法,從平面變成立體雕塑,是為《號外景像》。這和版畫印刷中的分色方法一樣,同時3D打印出來的風景又和版畫的原型很相似,就像是新和舊的媒體在對話。」由版畫之內到版畫之外,從傳統至創新,《20/20香港版畫圖像藝術展》讓人看見版畫作為藝術的歷史與潛力。

201007C2_NKF_3197.jpg林欣傑《號外景像》


展期:即日至2021年2月22日
網頁: WWW.HERITAGEMUSEUM.GOV.HK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