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匆匆,與人相知相識,是一場緣份。人與人的關係如此,人與地方的關係也大概如此。 對於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在每天來回往復之後,還有沒有一些意義?南豐紗廠從扎根逾半世紀的荃灣出發,舉辦計劃《遇上荃灣》,利用攝影和文字開啓一道讓大家認識荃灣的大門。
荃灣是香港第一代的衛星城市,由5、60年代的工業區開始轉型,慢慢發展公路、屋村、圖書館、大會堂、球場等不同的民生設施。社區內不同的角落於不同年代扮演不同角色,功能亦隨時代而轉變。向來擅長通過攝影記錄人脆弱一面的香港攝影師鄧詩廷這次以照片記載地方的空間設計以及居民使用不同設施的獨有方式,呈現出荃灣的發展與時代變遷。攝影師更別出心裁地將相片打印在泰國金象牌米膠袋及象徵紗廠的棉布上,巧妙突顯出香港本土情懷。
除了攝影,藝文記者蔡寶賢同時走訪荃灣不同的地方,記錄這個社區內的故事,場景包括福來邨的大樹、沙咀道運動場的共享空間、荃灣大會堂、悠然堂和敏捷自助洗衣場。一個個文字故事配合照片,製作成聲音劇場,立體地道出荃灣許多故事,待居民或訪客了解。居住在一個地方,不論是長期或短暫逗留,都值得花一點時間去觀察和發掘,一切就有如聲音劇場的結尾:「每個社區就像一個人,慢慢遇上,認識,就會見到其美好的地方。」
《遇上荃灣》第一部曲——攝影師鄧詩廷攝影展
日期: 即日至5月2日
地點: 南豐紗廠六廠G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