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PRECIOUS > PRECIOUS > 螢幕前的水墨畫家 黃琮瑜

螢幕前的水墨畫家 黃琮瑜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眼前是玲瓏浮凸的胴體,紙醉金迷的世界。這是黃琮瑜的數碼裝置作品《我愈充電愈餓》的設定。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當太陽徐徐升上,「我」似是看見曙光一樣,得到能量之神的眷顧,覺得滿身是勁,眼前是玲瓏浮凸的胴體,紙醉金迷的世界。這是黃琮瑜的數碼裝置作品《我愈充電愈餓》的設定。作品由三張水墨畫和一部由水墨畫為基礎製成的動畫作品為主軸。作品裡的人的頭上,無不加裝了太陽能板,每當太陽升起時,便會為他們充電,亮起頭部的射燈四出活動,這種忙忙碌碌、勞勞役役的生活反而倍感心悸疲憊,慾望永不遏止,名副其實的「我愈充電愈餓」。

伊甸園-1.jpg伊甸園The Garden of Eden, real-time random animation, 2003

《我愈充電愈餓》體現到琮瑜創作上的關鍵要素 —— 數碼、水墨和帶點荒涼的人生觀。讀電腦出身的他,從小喜歡藝術,自中學起畫漫畫,但對純藝術類的創作愈來愈有興趣。「記得讀中大時,學術氣氛很自由,容讓學生自由選擇科目,大學二年級我便選修藝術系學素描、水彩、國畫、水墨等等,一直以來持續習畫,廿年沒有間斷。」無論是水彩又或國畫,琮瑜皆鍾情於風景畫,認為那些水墨山水畫像武俠小說裡描寫的風景。他喜歡寫小說,出版了兩本小說《也許》和《羅亞經》。

我愈充電愈餓-2.jpg我愈充電愈餓 The More I am Recharged, The More Hungry I am, ink on paper, digital media installation, 2019

那時,王無邪教的現代水墨給予他很大啟發。原來,現代水墨除了傳統的勾、皴、擦、點、染等基本筆法,亦可以混合西方媒介,譬如油彩和廣告彩等,載體上可以是立體、剪紙和拼貼。從此,琮瑜對現代水墨的認知是打開了一扇窗。「王無邪老師知道我是讀電腦的,他提議我倒不如嘗試把電腦和水墨結合。」2003年頭亦是另一個契機,當時香港藝術中心推廣媒體藝術,邀請德國藝術家WOLFGANG MUENCH來港進行講座,「他做的東西會被視之為藝術,他介紹作品《BUBBLES》由投影機和屏幕組成,投影機顯示虛構的波波,有點像小朋友吹的汽球,觀者站在投影機和屏幕之間,他們的黑影清晰地顯示在屏幕上。當影子觸碰到波波時,波波就會反彈。WOLFGANG MUENCH解說作品背後的原理,程式該怎樣寫,如何發生、互動等等,我亦能做得出。當時的女朋友,即是現時的太太亦加倍鼓勵我。於是,我第一個數碼藝術作品《伊甸園》便出現了。」

我愈充電愈餓-3.jpg我愈充電愈餓 The More I am Recharged, The More Hungry I am, ink on paper, digital media installation, 2019

《伊甸園》的構思來自琮瑜的電腦功課,就是一個「生物」遇見一個「生物」,繼而繁殖下一個「生物」的電腦原理邏輯。琮瑜嘗試將同樣原理視覺化,電腦功課出現的「點」演變成赤裸裸的人形。《伊甸園》已充滿一種對人生的荒涼感,叩問人間哀樂的生存意義,生死輪流轉,而人在其中聚散如浮萍,透過繁殖、感受過喜樂、哀愁,然後老死。《再生緣》、《所多瑪城》和《肉食者》同樣運用電腦作實時隨機操作的模擬動畫,勾勒關於哲理思想。《再生緣》探討友情和輪迴,一道木橋像是人生的過程。《所多瑪城》是畫面中央設有一個象徵慾望的房間,在房間以外,人們竭力尋找真愛,人渴求在他者身上得到精神和金錢,完事後被拋棄的人陷於空虛和孤獨,又到另一處尋找一式一樣的愉悅,循環往復。電影機(本檔期火熱上映:千個夏)-2.jpg電影機(本檔期火熱上映:千個夏)Movie Machine(now presents the hot movie: A Thousand Summers), prints of an animation on paper, electronic media, installation, ink on paper, 2016

《肉食者》側寫現實世界的捕獵行為,為了生存,作品裡的人形互相殺戮,延續自我。幾個作品都有西西弗斯的神話感覺,西西弗斯受諸神的懲罰,不斷用力把一塊大石推上斜坡。「人活在世界上很受慾望擺佈,當中有很多痛苦和身不由己的問題要面對,所以作品裡頭有種荒涼感。」如此一來,進行藝術創作算不算紓解的方式呢?「絕對是的。我可以把想法和情緒轉化為藝術形式,亦可以和人分享,同樣是心靈上的紀錄。而我覺得用電腦程式、模擬動畫比較適合表達此類題材,而在水墨那邊,我會嘗試用超寫實的嘗試,譬如一個山景可以表達到迷離的感覺。」

人間火-4---3.jpg近幾年間,琮瑜希望自己更加隨性地畫畫,那一系列的水墨作品,他稱之為「念」。「早年,我的畫比較細節,一幢建築物拆到不同部份,再仔細去畫。但近來我比較喜歡抽象的畫作,放下之前的風格,更加放開去畫一張畫。」相對於之前的水墨作品,譬如「幻景圖 」系列、《乾坤圖3》的細膩構圖,「念」系列恍如琮瑜腦海的閃念,在紙上做渲染的效果,希望畫作保留腦海的念頭。

人間火-4---2.jpg人間火4 to Flourish, the World 4, ink and color on silk, 2019

琮瑜直言,數碼水墨最吸引他是其可能性,可以發揮不同潛力。他形容自己猶如拓荒者的角色。譬如展覽於2017年在漢雅軒舉行的「離心力:黃琮瑜的藝術力場」,他亦有新嘗試。「我以前傾向用SOFTWARE進行數碼水墨作品,而《電影機(本檔期火熱上映:千個夏)》則傾重HARDWARE,當中有摩打等等。另外,我上年於INK ASIA展出《人間火4》更是另一個嘗試。」《電影機(本檔期火熱上映:千個夏)》是個很有趣的作品,嘗試把電影還原為原始面貌,當中的電影機以一齣由水墨畫稿和電腦效果混合而成的水墨動作為中心,而水墨作品《千個夏》被列在一卷長畫紙帶上,故事以定格圖像的方式展示,有種「前網絡」作品的感覺。《人間火4》是一幅巨型作品,有山、有樹,又有石階,在這般大自然的環境下,中央卻冒起一個閃閃發亮現代建築。藝術家在作品的背後裝了LED電腦硬件控制LED燈。

念-(號碼-3636)----180dpi.jpg念(號碼 3636)Will(number 3636)6, ink and color on paper, 2016

為了嘗試不同數碼水墨滲透效果,琮瑜已寫了接近過百電腦程式。他希望發展一個數碼水墨的軟件,免費供人使用,希望於今年完成。「本來我已寫了這般的核心程式,去GENERATE數碼水墨效果,例如: 《靈水》和《電影機(本檔期火熱上映:千個夏)》。我也很希望更多人可以使用,譬如很簡單便可以在營幕上畫山石,簡簡單單做出渲染效果,我希望多些人使用,多些人理解,讓數碼水墨成為氣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