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PRECIOUS > PRECIOUS > 藝術教育or療癒

藝術教育or療癒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藝術教育或許並不再是一種需求——它成為了生活的一部份。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從單向、填餵式到注重互動、分享和體驗,藝術教育正如其他行業一樣,正在被重新定義和實驗。從人類的需求層次來講,藝術或許是高階和次要的,然而從中獲得的愉悅以及啟發,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觀看世界的另一種方式。人的一生,不外乎明白一些道理,欣賞一些良辰美景,並非總要苦於尋覓世外桃源,有時轉換認識世界的視角,平凡的日常中,隱藏著未曾發掘的療癒之美。

32686390187_ef0695987e_o.jpg傳統的更新

參觀國外的美術館和博物館時,時常看到工作人員或老師帶著一眾學生,從五六歲到高中生皆有,在作品前席地而坐,或踴躍發問,或臨摹寫生,不亦樂乎。美術館和博物館從幾個世紀前成立以來就一直擔任著教育的責任。在資源更加豐富、信息渠道更加多元的當下,如何充份利用館藏、籌辦更有趣味的藝術教育項目,成為新的挑戰。

拋開傳統的美術館和博物館,非常規的藝術空間在藝術教育方面早已異軍突起。英國首個也是最著名的雕塑公園約克郡雕塑公園(Yorkshire Sculpture Park,YSP)即是其中的表表者。佔地500英畝,YSP被《星期日泰晤士報》評價為「一個神遊、發現和令人驚喜的地方」。顧名思義,YSP以英國現當代以及國際藝術家的雕塑作品著稱;結合特殊地理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其藝術教育項目每年吸引並惠及超過45,000位觀眾。從傳統教育項目到家庭日,再至藝術療癒活動,兒童和大人們都能透過藝術同時獲得知識和身心的滋養。

47576126142_fdb74b4f52_o.jpg「Leap of Faith」是其療癒項目之一,關注曾受家庭暴力、精神疾病困擾的女性之心理健康。以當代藝術家Katrina Palmer於2018年紀念一戰百年受聯合委約創作、頌揚全女班急救護士隊(First Aid Nursing Yeomanry)的裝置《The Coffin Jump》為基礎,結合馬術、現場參與和互動工作坊,觀眾有機會見證和體驗充滿信心的馬匹一躍,從中探索關係的界線——人與人、人與馬之間的信任,人與自然的力量對比,以及更重要的,女性對自己的信心和女性群體的集體發聲。無論是在一戰時FANY躍上馬匹奔赴前線急救,還是當代女性在各行各業成為disrupter,女性力量從來不該被忽視。正如其中一名參與者的反饋:「如果我們能意識到自己是堅不可摧的,那麼旁人才會這樣認為。」

另一療癒項目「Subject to Change」則關注曾受到精神壓力困擾的工作人群。2017年成立以來,每月開展兩次的活動由專業藝術家帶領,邀請參與者在公園內午餐、散步並觀賞室內外的藝術作品,配合相關的繪畫、雕塑、錄音等工作坊,透過輕鬆的氛圍和社交機會讓參與者有煥然一新的心靈體驗。活動同樣備受好評,很多人更會長期參與,在藝術、創意和自然中找到積極應對生活的方式和表達自己的聲音。

IMG_8693.jpg或者,顛覆?

藝術與自然結合的形式不禁讓人聯想到日本的大地藝術祭、瀨戶內海三年祭等結合在地生態環境和當代藝術的活動。儘管並非主打藝術教育的目的,自然美景和令人舒心的藝術作品還是吸引了全球觀眾前來朝聖。無獨有偶,在台灣的苗栗縣,也有這樣一個change maker。

在不久前舉行的台灣美學設計展「一脈」上,受邀參展的「勤美學 森大」為美學教育開啟了另一種視野。以台灣地形地貌為策展靈感的「一脈」以山、海和森林作為展覽主線,介紹台灣當代設計師們基於寶島豐富資源和深厚歷史遺產的美學設計好物。策展人Fane Lee看重勤美學重新挖掘並呈現當地文化和傳統的特質,為觀眾特別引薦他們如何將常被認為是最「土」的元素轉換為閃耀的美學教育之靈魂。

_dsc7491-1_40662510333_o.jpg勤美學是以「學旅」為核心的「森林大學」,透過旅遊的方式將對土地的關懷和了解帶給觀眾,休閒中帶出對在地文化和在地環境的學習,包括探索人和環境關係的「森大」,關注人與人、人與在地文化關係的「山那村」和「好夢裡」三個項目。勤美學的起源,即來自對台灣多樣地質環境的認識。僅管面積很小,台灣擁有從寒帶、溫帶、亞熱帶到熱帶的氣候,其人口密度和森林密度在世界上亦是數一數二。相較於近年在全球熱度逐漸提升的台灣文化和文創產業,環境一直以來並未受到重視。機緣巧合之下,勤美集團收下了曾經是台灣著名遊樂園「香格里拉樂園」的一塊山地。其地處的苗栗是執行長Jonas Ho母親的故鄉,也因此成為了曾經修讀設計的Jonas實現夢想之實驗室。

_dsc7302_46713355345_o.jpg勤美學的最大特點,就在於深深根植於當地。Jonas表示,過去見到的類似文化項目大多擁有相近的國際思維和角度,邀請大設計師、藝術家重新改造詮釋在地文化,兩者的比重往往是八比二:本地藝術文化往往變為附屬。在勤美學,恰恰相反,其比重為二比八。「現在對國際趨勢的反撲,反而是要更在地。要有國際的高度,必須要有在地的深度。」因此,勤美學深入挖掘苗栗的歷史、地理、環境特色,邀請不同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和藝術家共同打造這片寓教於樂的美學寶地。在挑選合作者上,「必須要對台灣的在地文化有非常深的研究,並且熱愛這份事業,分享共同的視野」。蕨類權威、昆蟲研究學者、建築師、藝術家等,目前計劃囊括十個領域的目標正在行進中。

當然,過程不乏挑戰。「苗栗很小品,像一個善良可愛的村姑,而不是人見人愛的大美女,所以喜歡上她需要很多時間。」作為台灣常見的部份,它沒有像日月潭這樣矚目的環境,所以「如何結合藝術、在地文化把它轉換成公眾願意接受的內容,是挑戰也是機遇。」勤美學啟用特別的「村長制」,由經過訓練的「村長」帶領參觀者入村,體驗苗栗的生活方式,包括劈柴生火做飯、養雞等100多種體驗內容。「很多學習哲學、藝術、音樂等的年輕人願意回流,像打工度假一樣,在這裡帶領觀眾體驗結合美學設計的生活。」

_dsc7076-1_46713357305_o.jpg不同於之前提到的日本藝術祭,勤美學不僅有藝術,更帶動五感。台灣藝術家王志文的作品「情天幕」由竹子編織出高聳壯麗的穹窿天幕景象,觀眾可在內或坐或臥,感受竹縫間撒下的光輝和微風拂來的撲鼻竹香,享受寧靜的片刻。建築出生的陳建智將原本荒廢的香格里拉一號賣店重新打造為「森林浴所」,外觀保留原本八角形結構,設計工業風金屬外觀,將浴所變成宇宙星艦。廢棄路燈罩被改造為洗手台水盆,支架造型將冰冷的金屬變為有機的植物線條,回應人工建築與自然森林的對話。而裡面的桌椅都是獨一無二的擬人化設計,高矮胖瘦各有面貌,任君選擇。景觀師何其昌與勤美學團隊在2017年恢復山那村第一畝田「山那春田」,保留附近山區、草坡梯田柔順和諧之感,其水系統則將雨水、洗滌水、戲水區的每一滴水,都匯成明亮小溪,順勢灌溉,並在下游集結成生態池,再次呼應人與自然的關係。

層次豐富的親美學因此覆蓋了廣泛的受眾。由於「森大」改建自荒廢十餘年的遊樂園,開闢道路後暫時只適合年輕人參觀,所以體驗者多為25至45歲,尤其是對美學有興趣的女性。「好夢裡」和「山那村」則有下至還在懷裡的嬰兒,上至百歲老人的觀眾群,足以證明對藝術之享受和學習不分年齡,是對日常生活之療癒,更是一生之追求。「勤美學」開啟的藝術教育未止步於此,Jonas笑言自己還有很多未實現的藝術計劃正在等待時機。最想做的包括改造夜市:「夜市非常在地,但從出現至今,視覺上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它有年輕人的創意,有玩有吃,本身就是五感的體驗和特殊的台灣文化,如果能注入藝術的能量,結合有想法的年輕人,能把夜市熱鬧、新鮮、自在發揮得更狂野。」

而當生活中充滿了匠心獨運的設計和巧思,藝術教育或許並不再是一種需求——它成為了生活的一部份。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