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PRECIOUS > PRECIOUS > 狗、人、陶

狗、人、陶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狗是人類的好朋友,在這句話成立之前,兩者的關係或許比想像中複雜。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狗是人類的好朋友,在這句話成立之前,兩者的關係或許比想像中複雜。

台灣藝術家吳權倫在個人展覽《馴國》,展示陶瓷製的狗隻擺設、記錄狗隻品種的資料,試圖在人狗之間找出馴化的過程。

2.jpg

吳權倫,《當收藏成為育種─歐洲》,2012-2019,現成歐洲陶瓷、文件,空間尺寸,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十九世紀的工業革命後,生產過程不再依賴動物。狗隻從體力勞動的工作,促漸成為用作陪伴和觀賞的寵物。人本來對狗隻的體力需求,亦改為追求後者的血統和身世背景。綿羊多利是世上第一隻複製羊,當時在社會引起一時哄動。如今狗隻的人工繁殖和配種變得普及,藝術家觀察到人類的控制慾正日漸增長。

3.jpg






吳權倫,《編隊 形變 犬變》(局部), 2018-2019,鉛筆紙本、裝框攝影、 東德卡茲許特陶瓷收藏、白瓷,總長 1980cm ( 紙本素描 84X59.4cm 8 張、126X59.4cm4 張;肖像 36 張 59.4X42cm),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在十八世紀,當時的工業令陶瓷變得大眾化,而陶瓷擺設更成為平民家中的點綴。雖然兩者發生時期不同,但同樣也是人類以科技、技術把本來的事物改頭換面。工業革命以理性和科學的名義,指出要改善人類生活,提高生活質素。另一邊廂,被視為無用、沒有價值的就要靠邊站。吳權倫以陶瓷製的狗擺設作為切入,指出這些不能發聲的狗隻,在作為歷史的製造者的人類手下,被製成不同陶製擺設。狗、人和陶,成為「馴國」下的三個圈圈遊戲。

1.jpg

吳權倫,《B_EEDS, N_TION, ETHNI_, R_GION》,2019,黃銅, 空間尺寸,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狗隻被放置到不同角色,目的就是要服務自視為萬物主宰的人類。在這個不平等的關係中,吳權倫觀察到的是人類文明意志的延伸。自古以來,有權力的人千方百計去鞏固權力,昔日犯人要斬首示眾,提醒圍觀的人不要行差踏差;今天的監控社會,收集人們一舉一動,找到時機就提出檢控。馴狗和馴國,手段不同,但權力的腐敗氣味卻同樣令人厭惡。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