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新形狀的一人實驗室。」藝術史學家和MoMA的第一任館長Alfred Barr曾這樣評價雕塑家阿爾普(Hans Arp)。
作為20世紀前衛藝術的先鋒,阿爾普還深度參與了超現實主義和達達主義運動,創作出一系列遊走於抽象與寫實、有機與幾何形狀之間的作品。出生於法國、德國與瑞士交界的斯特拉斯堡,漫長的民主主義時期促成了他混合文化身份的形成,也影響了他不斷跨越既有界線、嘗試多樣媒介和語言的藝術創作。
隨機性是阿爾普作品的一個重要元素,而對自然及週遭的精準觀察能力卻往往因此被忽視。光滑和豐滿的雕塑如動靜皆宜的有機體,人或者動物的形態被他剝離成一種遠遠超越現實主義的神奇本質,以至微妙的召喚。20年代,他創造了獨有的「物件語言」,將形式簡化後的瓶子、叉子、刀子、鐘錶、領帶、嘴唇與雞蛋等圖形荒誕地置於不規則的背景之上,怪誕卻值得玩味。
是次展覽帶來阿爾普1918年至1965年間創作的不同媒介作品,包括早期木刻、卡紙拼貼、素描、木質浮雕與青銅雕塑等,一探藝術家獨特形式語言的發展歷程。例如精雕細琢的作品《星星》(Stern/ Étoile,1956,鑄於1976)構思於阿爾普生命的最後十年,體現一種特有的物理之美。雕塑的末梢如閃爍的火焰,而中心那迷人的空缺則透著一種永恆與超然。青銅則表達了一種與生俱來的自然或精神秩序與節奏。
「我試圖讓形式生長。我相信種子、星星、雲彩、植物、動物與人,以及我自己內心深處的存在。」
「阿爾普:二十世紀雕塑大師」
日期: 9月4日至11月9日
地點:豪瑟沃斯香港(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80號H Queen's大樓15及16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