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曾家偉(EASON)經過地鐵站,瞥見一個巨型的女明星廣告,不外乎是消費主義泛濫,尋常可見的廣告燈箱,明明原意是展現完美無疵的肌膚,卻因燈管發生錯誤,令到畫面不時閃爍,女明星的臉不再完美。曾家偉靈機一觸,創作《錯誤的燈箱》,通過刻意的「錯誤」——不停閃爍的燈管,造就不規律節奏的畫面。對於影像的思考,倒轉二維和三維的關係與偶發的幽默是他作品裡的重要元素。
重塑視覺經驗
原先,我提議到EASON的工作室進行訪問,畢竟藝術家的工作環境或多或少影響創作思維,又或能夠從工作坊的工具、擺設、小玩意中窺探EASON作品中幽默的端倪。EASON推說他的工作室比較小,東西多,不太適合進行訪問。追問下,他說有些在工作室拍攝的作品。嘗試幾次後,若然覺得不太滿意,會重新拍攝錄像。如是者,通常SET-UP會擺放好一段時間。
EASON於2013年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主修攝影。「我是讀攝影時才真正地認真影相,就算我在城大讀攝影,也不是非常熱衷攝影。反而,我比較重視攝影如何幫助我去完成作品。」他說。較為早期的作品,譬如:《52.404705,-1.497604》、《天台》、《地標》捕捉EASON的觀看經驗,呈現他對線條、結構的敏銳度、私人與公共空間的含糊性。「天台是一個很不確定的地方。它原本是私人空間,你可以安心在天台做任何事,但其實只要站在比天台更高的大廈,便可以將天台的場景一覽無遺,好像在舞台一樣。」《花布》貌似單單用鏡頭映照花紋圖案,當中卻涉及二維、三維的多層關係。「一開始有一張花布圖案作對照,然後用鮮花砌回那個圖案,再去拍攝。我很好奇關於相機的真實性,假如我用相機影那些圖案會是怎樣呢?」其後,EASON採用更多層次的做法,他將《花布》系列貼在牆上,又再一次把玩實和虛的關係,平面的背後交叠多層實與虛的界線。
內與外的矛盾關係
不久,他的創作出現轉向,不再是純粹的攝影,更多是和裝置、錄像有關。EASON不諱言,在純攝影遇上瓶頸位。「重新由媒介出發。重新思考什麼是攝影?透過媒介,探索影像。」《內部結構》是富有趣味的作品。乍眼一看,以為顏色鮮艷的作品僅提供視覺享受,那並沒什麼不妥。再三細看,便會發現目眩的效果源於燈箱的內部結構。EASON除下燈箱的外殼,拍下內部結構,再把照片放在燈箱,逆轉內外的關係,以此回應他對攝影的本質上的思考「我相信攝影的真實性,起碼你拍一張相,鏡頭前的對象無論如何也是真實存在。」在此,EASON所指的真實並非對與錯的真真假假,而是物理性的真實。燈箱如此巧妙,平時這種在城市的公共空間如此常見的物品,內部結構的作用是亮化表面的照片,掩去內部結構。EASON借此把玩矛盾性。
EASON戲稱「抹電視」的作品《家務 3》延伸內外結構的矛盾性。這一次,他拆下一部舊式電視機的內部結構,伸手清潔電視機的內部,再將這段錄像在舊式電視屏幕上重新播放。《家務 3》在觀者眼前,果真是一部電視,而播放的是錄像畫面顯示藝術家清潔電視機內部。《家務 3》同樣具玩味,明明電視機看起來殘舊骯髒,而EASON卻是清潔內部,對於電視機的外觀並無影響,令作品帶點西西弗斯的徒勞感,同時又不失幽默。這和EASON最近感興趣的虛擬世界有關。很有趣的是,目前的虛擬世界操作方式,要求我們透過裝置望進一個虛擬空間。某程度上,《內部結構》和《家務 3》倒是反過來,透過一個裝置呈現現實。《家務 3》會於6月末在PARA SITE 展覽「偷單車的人」中展出。
新作品《手套》呈現一隻白手套不停沖擊、拍打黑色畫面。在EASON的講述後,看似高科技的處理,事實上的操作是相對簡單。EASON站在鏡頭的後方,不停把手套向前拋,再以後期製作,突顯黑畫面和白手套的對比。 他形容自己做作品的過程較為漫長,主要是EASON花很多時間構思,距離上一個在香港個展「徒勞」約3年,2017年他在曼徹斯特華人藝術中心舉行個展「LOOK AT LOOKING」。平日,EASON會接其他FREELANCE支持自己的生活,始終在收藏市場的範疇內,做錄像和裝置和畫畫不太一樣。「我要求自己每次做的作品都有些不同,但同時亦要有延續性。譬如長時間去想關於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的關係,不過,也有作品啟發自即時的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