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PRECIOUS > PRECIOUS > 夜游心海 何淑美

夜游心海 何淑美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我和淑美越洋在電話進行訪問,「你好啊,我叫粟米。」網絡接通,傳來這樣的一句。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我和淑美越洋在電話進行訪問,「你好啊,我叫粟米。」網絡接通,傳來這樣的一句。她的開場白道出英文名「CORN」的中文對照(我估計是「淑美」的諧音)。淑美自小喜歡畫畫,她媽媽在香港仔開舖,平日工作繁忙,不想淑美在舖頭度過童年,反而任由她在家裡自由自在畫畫。「我家住唐樓,那時有一間空房租不到出去,所以我媽就讓我在牆上亂畫一通。」自幼習慣畫牆,後來入讀中文大學藝術系也自自然然畫比較大尺寸的畫,一畫就是2、3米,對於大面積的畫有一定信心。那時候的作品同樣以具象居多,甚有插畫意味。

Corn-Shuk-Mei-Ho_Dear-Lily-no1_Lily.jpg

畫畫作為療癒的過程

2014年,她前往倫敦藝術大學研習,畢業作品「Dear Lily Series」在她的創作路上極為重要,無論在藝術形式和內容都是對她個人來說,舉足輕重的大突破。「早期的作品比較多自畫像,在英國讀碩士時,嘗試重新整頓新想法。2016年,我『出走』到美國,上了一個關於人生分配的短期課程。簡單說,就是較容易接受別人和自己。『Dear Lily Series』對我來說,是一個心靈療癒過程,舒緩內心的創傷,疏解過去。我創造了一個名為『Lily』的角色,畫出她的成長過程,譬如她在一個家暴的環境下成長,時常感到孤獨,對性別、身體和自我亦很好奇。」

Lily是一個短髮、眼神帶點憂鬱的倔強女生。畢業展出時,「Dear Lily Series」掛在一道白牆上,每幅畫代表成長章節,譬如她攤開雙手,閉上雙目,恍如在大自然尋找慰藉,敘事感強。儘管Lily不是淑美的自畫像,卻處處有她的影子。

Swimming-Pool-Girl_Oil-on-canvas_60x90cm_2017.jpg

油畫和心的聯繫

淑美創作的方式,習慣會先畫草稿,構思基本構圖,凝聚當下想法,又或感覺。「Night Swims Series」就是如此。「首次夜游的經驗相當深刻,我在水裡感受到自己的呼吸、恐懼和無助,與此同時,亦想透過夜游,沖破障礙和枷鎖。」在「Night Swims Series」中,人們無論坐或站,無一不是以孤寂的姿態示人。《Night Swims no.2, Thunderstorm》的男孩貌似有點狼狽地冒出水面,又好像伸出救援之手,而《Night Swims no.4, Swimming Pool Girl》畫的是一個腼腆女生,雙手掩去半邊臉,身後彎彎曲曲的磁磚暗示她心底裡的不安。

Party_Oil-on-canvas_60x90cm_2017_1.jpg淑美愈畫愈了解到油畫的樂趣,「油畫是一種半透明的物料,可以一層又一層畫上去,造出多種層次。」她認為在某程度上,人與油畫其實蠻相似,都是有多種層次,「你聽我講話都沒什麼好隱瞞,我比較容易和別人分享經歷。我發現身邊有不少人對我的畫作產生共鳴,不多不少都是身同感受,甚至有共同經歷。」私密體驗亦有公共性的作用。「Night Swims Series」受到英國陰晴不定、時常下著濛濛雨的環境影響,顏色亦由以往常用的柔和變得沉鬱。淑美也受The New Leipzig School影響,這班德國的藝術家擅長結合具象和抽象的元素,講求敘事性的內容及較為溫和的顏色。傳統畫家裡,她最欣賞Paul Cézanne的用色技巧,運用冷暖色調,襯托出明暗效果和層次感。

自碩士畢業後,淑美一直待在英國,一邊從事和藝術相關的工作,一邊繼續畫畫。「中大畢業後,我曾有幾年在火炭租工作室埋頭畫畫,反而覺得現在的生活更加適合自己。英國的冬天天黑得特別快,節奏比香港慢得多。怕悶或者會不適合在英國生活。近來,我喜歡上園藝,愈來愈多時間觀察植物、留意它們的形態。」「Night Swims Series」完結後,淑美將會以植物為主題作畫。不知Lily會否在綠意盎然的環境下出現呢?

Dear-Lily's-Project.jpg

何淑美展覽 —— 夜遊

日期: 5月7日至18日

地點:藝穗會陳麗玲畫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