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天災、戰禍、經濟不景氣,人必須要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別處尋找生活(生存)的機會。這些勞動人口移動性高,有些儲夠錢就回家,不然就待多幾年,或者去其他國家尋找更好的機會。為了給家人提供足夠的生活條件,他們不惜離鄉別井,重新適應當地的文化。輸入勞動人口有助推動本土地區的經濟效益;在香港,地盤工人和外傭等職業,卻因被視為低技術工作而被大眾忽視。在展覽《活著如風》中,菲律賓籍攝影師XYZA CRUZ BACANI透過黑白照片、信件和藝術裝置,記錄外傭的生活日常。空氣流動,令我們大熱天時也不會感覺侷促;然而有些事就如空氣般,雖不被看見,卻同樣重要。
XYZA期望這個展覽能容納外傭的聲音,讓她們參與其中,為自己的故事發聲。「我希望這個活動是包容(INCLUSIVE)和共同(COLLABORATIVE)的。當我在說別人的故事時,我必須確保她們是其中一份子,而不是我在賣弄自己的攝影技術。」作為一個攝影師,鏡頭就是說故事的方法。如果按下快門的同時,沒有週全的考慮,鏡頭底下的真實心聲只會被白白埋沒。正如XYZA發現,「外傭」一詞雖然被經常報道,「但很多時候傳媒只觸及表面的東西」。在籌備的過程,XYZA花上大量時間進行資料搜集和訪問,並邀請受訪者展出和家人通訊的信件。而且,場內更加設印尼語和他加祿語,讓外傭可以更近距離了解故事。「我希望我們可以把話語權交回自己的手裡,並為大眾提供一個比平日更深入的角度。」手握話語權,絕不代表話事人可以為所欲為;對於紀錄攝影,XYZA更加要細心處理。
正在參加選美活動的外傭。
XYZA擅長街頭攝影,「在街上,我拍完一張,就會找下一個目標。」相反,紀錄攝影則需要較長時間去沉澱和醞釀。「很多人不明白紀錄攝影,以為我拿著相機拍幾張照片就了事。我是一個著重細節的人,當我決定拍一個故事,我會投放大量時間和精神去聽她們說故事,從而了解她們的成長背景。」紀錄攝影很多時用於一般社會大眾較難接觸的題材,透過長時間和受訪者相處,攝影師可以更深入認識他們的生活,並把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出來。在被拍者之中,就只有攝影師手執相機,後者再怎樣說也是一個局外人。「我是移民工的女兒,自己後來也成為移民工。我認為相同背景使她們更相信我。」XYZA曾經有十年時間以外傭身份在港工作,經歷過離鄉別井的滋味。她既是局外人又是局內人,這雙重身份更令她反思自己身為攝影師的角色。
XYZA在前僱主家所拍下的香港景觀。
在2016年,《活著如風》被選為WYNG Media Award委託計劃「動」主題的得主。除了展覽,這次還會出版同名相片小說(PHOTO NOVEL),以文字和相片細訴一個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移民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可以靠一張相片或一篇文章就能理解清楚。」雖然展覽和書本都是以居港外傭為題,但這只是全球移民的其中一個例子。「移民是一件正在發生,並且不能阻止的事情。這些故事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生,有著一個共通點,就是移民要離開家鄉,承受與家人分離的痛苦。這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深知移民是一個全球現象,XYZA更覺有責任向大眾宣傳。其中一個展品中,牆上貼上數十幅4R的黑白相片,「在平常的攝影展,相片之間會有一定距離,但這裡密密麻麻的佈置,代表著每一個故事也是有關連。」相片記下外傭的生活細節,和僱主道別、第一次坐巴士、和家人相聚的時光等等。她們離開香港,回到家鄉,重拾「母親」、「女兒」、「妻子」等多重角色。拋開外傭的身份,她們和香港人一樣,都祈望著子女能健康成長,雙親可以安享晚年。到頭來,我們都只祈求有個安穩生活罷了。
籌備展覽令Xyza一家人再次走在一起。相中回頭看的人是Xyza的媽媽和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