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PRECIOUS > PRECIOUS > 《建築城市》 發掘香港生活中的建築結構

《建築城市》 發掘香港生活中的建築結構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思考哪些東西很容易放上身,又可以做到效果,在劇場上表達一種形態。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4.jpg

建築由現代簡約的 LESS IS MORE,走到後現代多元的LESS IS BORE,羅西(ALDO ROSSI)在《建築城市》一書中突破這些形式的論爭,帶領建築師回到建築承載的內容上:歷史記憶、文化風景、紀念場所,這些比建築物更大的事物,因為建築就是文本,更是整個城市。其意義之巨,足夠讓進念藝術總監胡恩威以書名為題,由視覺效果、角色形象及戲劇氛圍,帶領一眾設計師及藝術家,製作出一套連結香港文化的劇場表演,甚至一演再演。「我們如何閱讀生活中的城市?」今次我們訪問其中三位藝術家:盧聲前、黃家正(KJ)及何超儀。

負責服裝設計的盧聲前,以膠帶、鋁罐、米袋、帆布、紙皮等廢舊物,為表演者製作具貧窮藝術(ArtE Povera) 特色的戲服,「很多時做劇場是用人物設定設計衣服,為設計一件衫而去找想要的物件。而創作《建築城市》用社會題目去設計物料,思考物料和人的關係,需要留意社會上別人不會留意的物件」他多次走訪回收場,只為了尋覓合適的廢舊物,「香港城市的文化中,有很多別人不要的recycle物料,用現成的東西去造衣服,未必在環保,但原則是不要浪費,造衫時不會產生更多廢物。思考哪些東西很容易放上身,又可以做到效果,在劇場上表達一種形態。」 

20180903-City-Mag-x-Zuni-x-Josie-n-Uni-Boy46715_2.0_cmyk.jpg雖然用廢舊物,但還是要令穿著者感到自在,「有些電腦零件或遊戲機手掣有很漂亮的form,但又不可以放太多在身上,太重演員未必活動得了。又例如我想用膠袋包著整個人,但他要彈結他。衣衫以布料感覺為主,膠的東西是最容易放上身,一些硬件可能點綴整件衣服的detail,可能找些電線,織些東西或造條帶,在那裡看到有什麼,再inspire去衣服上面。而始終用一些不是衫的物料去造衫,探索人們棄置後怎麼處理,理解它們與城市的關係。」他說,最重要是想去理解城市的心,「例如一個推著紙皮車的婆婆,她的形態如何再演繹在劇場上,用紙皮去造衫是Symbolic了街上的人的某種狀態。其實單是這些物料已經有一種Message帶出來,放在不同角色上面,可能會有些火花,這與平日的設計思維很不同,很好玩很多可能性。」

今次重演,除了KJ及眾位演員,聲前還得設計何超與海膽仔一整樂隊的服裝,「五個全新角色,出發點不是物料,而是position。很多建築,裡面有些worker,可能是保安、訊號維修員,或是水務署人員,甚至流浪者,今次從生活取材,用不同position發生的物品,捏一些form出來,配合整個演出mood。」如何平衡個別角色與整體演出?他希望能遠觀近看大不同,「遠看一個mood,近看會發現很多detail,很多東西和這個position有關係,他們穿衣其實很creative的。可能用條繩就造條belt,再加幾個扣,很有型的。例如拖紙皮箱,通常他們會有條黃色帶加繩去做,為什麼要兩個圈或者兩條繩去拉,放在側面拉還是中間,最直接由心而發想出來的東西是最inspiring,我覺得這是因為他們每日也要勞動,一定會很user-friendly,最聰明地去綁的。用圍繞他的東西去造,大廈網布、反光帶、cushion帶,當一堆object全部pack在一起,構成一個idea放上人身上,就化成困著他的工作環境,但同時又是一種文化形態。」 

AOC-Handbill-PL.jpg

服裝表現出香港文化一面,以前為把廣彩融入時裝,聲前曾向彩瓷師傅學藝,今次他走到新填地街的工衣店,理解不同工作的樣態,「香港這麼小,其實你走到街上,已經見到很多工人在,只不過我們沒特別留意他們,不會為意他們穿什麼,是什麼position,但你一看就知他們是工人。」他並不打算寫實地重現工人,衣裝奇特,反而更讓人注意到他們的存在,「如何告訴人什麼是保安呢?正常保安是一件白恤衫,一條反光帶,一條西褲而已。但如果放上舞台上,我會思考保安可以是怎樣,好似清兵,放保安的「保」字上去,就會有趣,這個是想像空間,用了不同事物,對比現實那感覺會更大,對我來說是在redefine一個position,一個文化。」「城市把地方和物件連繫成回憶。」這個回憶是含糊的,卻落實在建築和衣服身上,「 其實人的第一個shelter是衣服,加了他的taste或者classes,變了一個Form,就是他第一個建築,所以form如何build,用什麼material build,就代表某人的品味、形態是什麼;然後一群特定的人有特定的taste,build一個階層,這個階層特定了一個建築serve他們,這些建築將變成一個城市。工人是我們城市生活的一部份,在城市建築裡用時裝去演繹出來,原來你可以分辨到,看到不同類型的生活。」 

音樂表演上,負責鋼琴的KJ嘗試以古典音樂,為表演提供一個context,「音樂本身無可能表達一些message,例如對貧窮或環境的關注,但音樂的context可以。什麼叫context呢?比如說,巴哈本身首歌不能解釋,但我放在草原裡彈,在監獄、商場、籠屋裡彈,這些就是context。一首歌本身無關,但我放在那context裡面,我聯繫那一個環境就可以了。好像《建築城市》那樣,用它的格式,用空間性,其實到頭來很簡單,就是視聽觸味那些感覺,可以在後面放幅畫,給你看影像,那就將它contextualize。我是用古典樂的structure,將巴哈的architectural element放進去。所以其實我選首歌並不是配樂,我是在用歌的context去配合。」除了場境背景,歌詞也相當重要,「音樂就是聲音,本身沒有字,沒有要說什麼,但如果我放了詞,個詞叫做少女的祈禱,叫垃圾,那就關於那個主題在音樂可否呈現,其實也是想在你腦海裡有個interpretation而已,interpretation of 這首音樂代表了什麼,因為它的文字是這樣,你就註釋它的歌詞,那就有意義了。」 

3.jpg

習慣用音樂主導空間的KJ,在這次表演亦放下位置,「劇場性即演戲,某程度我造音樂沒演戲,《建築城市》的主角不是我,在《心經》的巴哈中主角可以說是我多點,因為是我在演奏。《建築城市》沒主角,是團體性的。我是一部份,演戲有演戲的context,有影像的context,我的部份就是彈奏音樂,我是用音樂將其contextualize。」今次演出是平行而多元的,重點在於令觀眾聯想,「它不是看我的音樂表演,而是看我的音樂在這齣戲裡的關係,能呈現到的東西,你聽音樂,但又不是聽音樂的。整件事非常不同,我不是在表演,我只是一個角色。但願有另一個黃家正在彈,因為我想坐下看,因為我在彈時,感受不到整件事的一體性,我在做自己事而已。我的角色在彈琴,有音樂出來,但我不是配樂,我不是和他們在jam,我是在做我的事,在彈琴,我和他們做的事同時存在,好像你去城市,你看見船、有人坐車、有人在聊電話,他們同時存在,但不是在配合的。」

雖然表演是多元,但音樂始終是融和的,何超儀要在KJ的古典樂上,再加入20分鐘的ROCK MUSIC元素,當中困難重重,「音樂總監于逸堯容許我哋可以隨意玩,但是Classical本身好難catch個rythme,個節奏好雜,要free form咁JAM落去BACH果度,其實好難,好多嘢要配合,有時仲要跟住BACH的古典樂來唱,需要一定的編排,今次表演好靠結他手阿Don去做編曲,先容易配合成個演出,好多時要配合演員的演出,又要配合角色的感覺,盡量令音樂配合到個演出。」對比古典樂的韻律,何超與海膽仔著意以音樂表現城市噪音,從西班牙奇幻電影節獲得Time Machine大獎的何超儀,從一套電影上得到靈感:「電影中的政府請了一個人來製造噪音,目的是想令城市人聽到聲音,覺得自己生活緊,城市聲音其實類似噪音,係一些off beat的,對比JAZZ來說,JAZZ雖然即興而複雜,但佢永不走BEAT,而今次噪音音樂就要有意識地OFF BEAT,永遠跟唔返個BEAT,亦是這次挑戰所在。不規律的聲音,即使是打椿聲,也會有幾聲不依節奏的聲音打亂,噪音是無目的,亦無故事可言,但這就是生活的聲音。對比英國,在香港金屬聲比較多,人聲中尤其粗口最多。」

2.jpg

這次表演表現的無疑是香港文化,提到香港人的節奏,經常在外地工作的何超儀有一番體會,「香港人工作節奏之快,效率之高,在全世界是首屈一指,即使對比起日本韓國,其服務做得很完善,但論節奏始終比較慢,香港是以服務業起家,唯一是廁所差,除此以外,所有服務都盡善盡美,同其他國家的人同事過就知,香港人工作快手,亦相當有責任心,外國就想買個麵包都慢過人,可能因為佢哋唔憂做,有政府養老,香港人就要咩都靠自己。」雖然香港人看似辛苦,但其實有其得天獨厚之處「香港人響世界其他地方,都好易就睇得出,我哋好有禮貌,傳承咗好多傳統禮儀,只要我哋保持住呢啲優勢,唔好畀佢消失,然後繼續努力就得,我哋應該要Prove of 香港人,因為香港係一塊福地,唔單止因為天祐香港,好少嚴重的天災,有好多好靚嘅地方同建築,更因為這個地方上面,住滿了香港人。」 

「城市是人民的集體回憶。」認識香港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認識建築,而去成就建築,就要對城市作生存狀態的研究,就是要理解香港人。無論我們從服裝、古典樂還是搖滾樂來進入,劇場演出都不能整體地再現城市,但從各種文化或香港人的生態,種種藝術形態構建出來的建築,我們或能看到一個比文字,甚至比街頭更真實的香港景象。

藝術總監、導演 胡恩威

何超髮型Vic Kwan@ii Alchemy Hair&Nail
何超化妝 Ling Chan@Zing The Makeup school

海膽仔髮型Chris H Workshop
海膽仔化妝LamAlex Workshop

服裝設計 盧聲前
視覺設計及形象指導 胡恩威

《建築城市》
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11-12.1.2019 (Fai - Sat) 8:15pm
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 
節目查詢:852-2566 9696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