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印刷和威士忌釀製,看似風馬牛不相及。這兩門傳統工藝除了同樣影響人類歷史甚深,其實亦同樣講究每個工序的一絲不苟,並一樣渴望與更多人分享成果。近年,接觸並樂意鑽研版畫和威士忌的人亦愈來愈多,我們找來位於觀塘的商營版畫工作室Marble Print & Clay(下稱MPC)兩位創辦人王營造(David)和林敬庭(Bambi),談談他們如何迎難而上開拓香港版畫版圖,以及傳統工藝何以令人如此著迷和堅持。
值得冒險創業的版畫魅力
六年多前,美國回流的DAVID和畢業不久的BAMBI在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讀版畫課程時成為朋友,課程上完想繼續玩,可惜香港有版畫機租用的地方寥寥可數,租場時間成本又毫不化算,於是決意自己由零開始成立工作室,希望繼續鑽研版畫並發展為全職事業。他們不惜工本從美國訂購版畫機(足夠用作8人餐桌),亦發現MPC竟是本港第一兼唯一一間商營版畫工作室。「其實沒想過是第一間,感覺既開心又疑惑,版畫應有更多人一齊參與。萬事起頭難,需要各式各樣器材作試驗的版畫更甚。訂機器和材料一刻已需要堅毅和冒險精神。」
三年下來,MPC可說已逐漸站穩陣腳,先後和設計師區德誠、插畫家麥震東、設計師李永銓等著名創作人合作。而除了接各方藝術家的版畫訂單,或者參加各地藝術展覽;他們亦銳意令更多香港人認識版畫藝術,分別舉辦入門版畫課程和「版印及蝕刻首飾」工作坊,「版畫原意是為了廉價地大量複製,傳到更多人的手中,這正是其中一項吸引之處。人人也可參與享受,不一定要掛在牆上,有時可以戴在頸上。」
印刷術可說是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功臣,其大量複製能力令書籍和信息得以廣泛流通。以「版」為印刷媒介的版畫,更是當中最傳統同時最多變的形式——按印刷方式來簡單分類,已有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類,之下又可因材料和手法再細分。凸版畫將版面凸出的圖像上墨著色,再壓印或拓印,令圖像轉印於紙上,你我小時候玩過的薯仔印章便屬凸版印刷;凹版畫則在銅版(主要為金屬版)上雕刻或蝕刻,將油墨滲進圖像的凹陷線條部份,抹走多餘油墨再轉印,人見人愛的鈔票正是採用凹版原理製成;平版畫利用「水油相斥」原理,多用作印刷書籍報紙;孔版畫又稱絲網印刷,則透過擠壓令顏色透過網孔下達被印物,是獨立藝術家印製T恤的良策。
以版為本 在傳統精神上再創新
而正如酒桶對釀酒起了決定性作用,「版」和一開始的製版工序亦是無比關鍵。MPC和不同藝術家合作的第一步,便是清晰了解對方要求以及其作品特性,挑選最合適種版、紙材和手法,有時候被印物亦不限於紙張。每次也是新挑戰,但對精準的堅持卻不能變。「就好像不同木材製成的酒桶會呈現不同風味,都是要一步一步嘗試。我們的版要配合藝術家的作品。雖然我們並非數碼印刷,但必須和本來作品達至98%相似度,才能稱作成功。」
DAVID強調製版講求高準繩度。BAMBI則指追求理想相似度,乃是很重要的原則,「像銅版畫需要處理蝕刻範圍、墨色深淺、紙材選擇、紙的濕度控制等,每一個步驟都要做到最好,隨便一個工序有誤差,便等同失敗。」作為專業版畫師,MPC二子非常執著每張製成品的品質,堅守原則,檢查有沒有瑕疵,再一次篩選哪些是能夠滿意地簽名的。「我想和酒一樣,每支離開工場的威士忌都必須是最好的。」
而即使版畫和威士忌生產技術和器材更為現代化,但其傳統精神和靈魂其實同樣被傳承至今。正如HIGHLAND PARK仍將其深厚的「VIKING SOUL 維京靈魂」注入釀酒工藝,最新產品「VALKNUT」設計以三個三角形所構成的「戰神之結」凸顯維京戰士們充滿力量與熱情的不死戰魂,向品牌根源——蘇格蘭最北方Orkney奧克尼島的北歐維京文化背景致敬。BAMBI道, 「說到不死戰魂,令我想起我們一旦接下項目就必定要完成,無論用多少時間、精力和技術,幾艱鉅都要做下去。我想這種堅持和冒險精神,便是現代的維京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