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OLINE GARCIA,《 THE VITRINE OF DANCING CULTURES》,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4A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SIAN ART
路經香港中環海濱一帶,人們密鑼緊鼓在工地進行準備,搭起巨型木箱似的建築和白色帳篷。四年來,這一切已變成3月特有的景貌。2018年ART CENTRAL如以往一樣,繼續在香港中環海濱活動空間舉行,率先令人注意到是延長的展期,今屆的展期延長至7天。要知道,每天的展位需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資源。ART CENTRAL 常務總監CHARLES ROSS 不諱言對今屆ART CENTRAL的信心,直言延長至一星期的展期,能夠讓更多的觀眾進場,欣賞世界各地帶來的藝術品。
ART CENTRAL貫徹以亞太區為本位的特色,今屆參展藝廊多於100間,當中30間藝廊是首度參與,而超過75%的參展藝廊來自亞太區。CHARLES ROSS說:「香港的藝術市場規模有增無減,今年更多國際畫廊進駐香港,以香港作為亞洲的根據點便是一個鐵證。香港的一大優點是出入口與買賣免稅,審查制度也相對輕鬆,而且人們喜歡來香港旅行,酒店配套完善。藝術界對於香港很有信心。」
SAM LO, PROGRESS: THE GAME OF LEADER COURTESY OF THE ARTIST AND 4A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ASIAN ART
當代藝術,沒可能避免政治
ART CENTRAL 的一大特色是行為表演項目,ART CENTRAL 和澳洲獨立非牟利機構 4A 當代亞洲藝術中心(4A CENTRE FORCONTEMPORARY ASIAN ART) 舉辦「行為藝術 X 4A」,內容多與當下社會、政治議題有關。香港讀者最為熟悉的名字必然是藝術家組合黃宇軒和林志輝。他們組成的「打氣小隊」在雨傘運動期發起「打氣機」,從世界各地收集打氣留言,再用投影機將訊息打在政府總部外牆,鼓勵佔中參與者。今次, 黃宇軒和林志輝交出的新媒體裝置《PAVILION FOR OUR LIVING》( 圖3),在展場內設置模擬蝸居的「微型單位」,令觀眾了解到香港目前嚴峻的居住環境。新加坡SAM LO以代號SKL0 為人知曉,作品對公共空間、言論自由、社會行為有密切關注(圖2),2013 年,她因破壞公物罪被捕並被判決 240 小時的社區服務。「當第一世界滅亡時,你將會站在哪裡?」SAM LO 向觀眾提出這樣的問題,大家觀眾參與一場高風險的國家建設遊戲,問大家「經濟進步將會比軍費開支更有利嗎? 」、「需要更高的生活水平還是日益全球化? 」等國家層面的問題,從而思考自身生存環境。為什麼今年的「行為藝術 X 4A」比以往有更濃厚的政治元素?在ARTCENTRAL 加入這些元素有什麼意義?
展會總監楊淑茵回應:「我們和4A運用6 個月時間籌備、挑選行為表演項目,希望作品能夠令到觀眾更加投入。藝術家的選材與他們自身有密切關係,譬如:CAROLINEGARCIA 的作品(圖1)。她是長居在澳洲的菲律賓藝術家,她的前衛作品表達對文化身份和性別的看法。我認為『行為藝術 X 4A』表面沒有非常POLITICAL,政治元素反而藏在作品之中,而我們在談的政治是涉及多種層面的,比如說CAROLINE GARCIA 的身體政治、FJ KUNTING 作品指涉的系統政治。今時今日投入當代藝術,沒可能避免接觸政治。而『行為藝術 X4A』的難得之處是提供機會給觀眾思考,而不是硬塞答案。」
行為藝術至今是各大藝博會的常客, 好像巴塞爾ART BASEL、FRIEZE LONDON都有增設行為藝術項目。而大型藝術機構,譬如TATE、MOMA已經展開行為藝術收藏。香港的買家會向這種講求某時某地的行為藝術買單嗎?楊淑茵說:「目前,買家還未到收藏行為藝術的階段。然而,他們收藏錄像藝術也是捕捉某時某地的動作、行為,縱使是以實體為先。希望在未來,即使行為藝術沒有實體盛載,買家也會支持。那也是ARTCENTRAL 看重行為藝術的其中一個原因,即使在藝術市場內,行為藝術對於收藏家來說還是陌生的範疇,透過『行為藝術 X 4A』,可以令他們愈來愈熟知行為藝術的藝術實踐。」
科技之影響
假如藝術是未來的古董,反映當下生活,互聯網也是箇中元素,尤其社交網絡如此發達。博物館、美術館亦因應社交網絡的發展,重新思考展覽方針和策展形式,套入ARTCENTRAL 的情況,有否受到社交網絡影響?楊淑茵認為:「社交網絡完全佔據我們的生活,至今我們仍在思量該如何運用社交網絡。不單單是社交網絡,科技如何改變、轉化藝術品的內容,影響藝術家和觀者溝通的方式也是相對有趣。在ART CENTRAL 也找到例子,譬如在『裝置匯萃』(由郭瑛策展,呈現六項不同形式的裝置作品,譬如:藝術媒體、擴增實境和動感藝術)的ANDREA WOLF AND KAROLINAZIULKOSKI 《FUTURE PASTNEWS》(圖4),一方面從古老電視機播映1937 年的戰前混亂片段;另一方面從螢幕映照當下。另一件我想及的作品是劉勃麟《WHENYOU SEE ME I SEE YOU》。作品由屏幕、網絡攝像機和電線組成,形成複雜的電路,剖析電子儀器在社會上普及的現象 。」
ART CENTRAL
DATE: 3月27日至4月1日
SITE:香港中環海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