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邉說她從來沒有感覺自己是一個「大人」,雖然她早已不再是一個女孩。
這次訪問特意請來四位小誌製作人──含蓄、ANGEL、小丁和FORREST,分享小誌在反送中,以至在社會運動的角色。
園境師對於公共空間有一套獨特的看法,所以要在這個時刻走出來告訴大家,公共空間其實和政治息息相關。
香港的設計師從來都不算社運常客,平面設計師出身的「中央聖學子」解釋,「今次設計師之所以如此積極和著緊,無他,為了自由——思想自由,接觸不同資訊的自由,發表不同意見的自由。」
滿目所見皆是舖天蓋地的文宣圖片,宣傳海報、懶人包、資訊圖、長輩圖、惡搞改圖,還有少量發行的小誌創作⋯⋯質與量之高,乃前所未見。
戲中一名麻醉科醫生說:辣,其實不是味道,而是一種痛覺;那邊廂在另一場戲,卻又發現口含花椒原來可以舒緩牙痛。這,是以痛止痛嗎?
李滄東和奉俊昊本來名字已經夠響,今次放映的是兩位南韓大師的首部長片;舊作本已經難找,另一個賣點是菲!林!今次夏日國際電影節獲韓國電影資料館借出這兩部電影的35MM菲林拷貝,其餘全都是DCP放映。
哈夏的作品中經常使用布料和織布作為媒介或主題,代表個人記憶的同時,亦寓意人類活動與世界,以至宇宙相互交織的共生狀態。
《舊歡・如胖》是一個不需要埋頭讀資料,或者事先預備心情的展覽。只要放慢腳步,用心感受,觀眾自然會有所得著。
我要求自己每次做的作品都有些不同,但同時亦要有延續性。譬如長時間去想關於虛擬空間和現實空間的關係,不過,也有作品啟發自即時的偶遇。
QUENTIN TARANTINO的第9部長片作品,名叫《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拍1969年的荷里活。他這樣形容:「I THINK OF IT LIKE MY MEMORY PIECE. THIS IS THE YEAR THAT FORMED ME. I WAS SIX YEARS OLD. THIS IS MY WORLD.」
到底國族是什麼呢?它對我們的意義又何在?這就得從幾萬年前的人類歷史講起。
Thomas Ruff,在國際攝影界裡響噹噹的名字。
作為日本人,UKIYOEMON MITOMOYA反道:「日本人不會視浮世繪為一個很正式的藝術,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