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IS FOR...
執筆於香港電子音樂朋友亞里安的喪禮後。
沿途來回車上都播放著「MIXING COLOURS」大碟,開放式的詮釋,原來空間感大的音樂,既可以是哀愁的安魂曲/輓歌,也可以是平伏心靈的安慰曲,甚至是窩心的安眠曲。
WHY MIXING COLOURS ?
這張期待已久的唱片,愈聽愈想到很多不同議題和方向、啓發和歷史。
得知這是一次極難得的MUSIC MARATHON ,大師BRIAN ENO 與年幼11年的弟弟ROGER ENO,以MIDI數碼音樂檔案手足傳音,橫跨2005-2020年間。先是ROGER 傳給BRIAN,然後他通常會在火車戴上耳筒聆聽及加工,再回覆ROGER。如此十多年的音樂交流、互動及創作,難能可貴!
由如此有機自然的私密,到決定輯成唱片,更加珍貴。MIXING COLOURS 是ROGER 想出來的名字,封套的畫作也是他送給哥哥的禮物,作者是英國畫家兼好友 DOM THEOBALD,想像的色彩和空間很遼闊,很配合音樂散發出來的氛圍和感覺。十多種非一般的顏色,例如SPRING FROST、BURNT UMBER、CELESTE(西班牙文的天藍色),ROSE QUARTZ、QUICKSILVER、ULTRAMARINE、DEEP SAFFRON等,大家可以盡情聯想。CELESTE和 BLONDE 兩首MV都是火車旅程的抽象意象,放鬆、放空,讓自己的心靈放假,實在很適合當下不能出門的我們。
VISUAL MUSIC JOURNEY
這次遠行,甚至是穿越時空。
關於他的,也關於你和我的。
於是一邊寫文,一邊把書架和唱片櫃的ENO 出品放在YOGA MAT 上,其中一本VISUAL MUSIC (2013)甚具參考價值。
很多人認識及尊稱的THE FATHER OF AMBIENT MUSIC(環境音樂之父)、ROXY MUSIC樂隊成員和著名唱片監製 (DAVID BOWIE, PETER GABRIEL, LAURIE ANDERSON, U2, COLDPLAY ETC.)等的身份和角色之間與之外,這張由古典音樂名廠 DEUTSCHE GRAMMOPHON推出的出品,正是黃金機會再去探索他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境界。
WHAT IS VISUAL MUSIC ?
英國藝術界在20世紀初,用「VISUAL MUSIC」來形容蘇俄前衞藝術家KANDINSKY 的作品,畫中的元素有顏色有聲音的聯想。之後,荷蘭藝術家 MONDRIAN 也受爵士音樂的興起而創作出一系列結合節奏感與色彩的經典。5、60年代的FLUXUS流派更進一步把跨界的可能推至更多更遠, NAM JUNE PAIK 和 YOKO ONO 等便是當中的表表者。
BRIAN ENO 在1964年入讀IPSWICH CIVIC COLLEGE時,遇上多位恩師如ROY ASCOTT及TOM PHILLIPS,把他的眼界大開,而當時的他也很前衛大膽,進行多種視覺、燈光及音響的實驗。
70年代的BRIAN ENO,忙於眾多音樂創作及製作,包括自己的樂隊ROXY MUSIC、和 BOWIE 合作的經典柏林三部曲(LOW, HEROES 和LODGE),當然還有他的環境音樂系列。
直至1978年,當他搬到紐約後,在 TALKING HEADS 的錄音室工作時,有人問他有沒有興趣買一些錄影器材,於是他在家中裝了攝錄機,把窗外的世貿中心及一帶風景長期拍下。他的朋友們都感到十分有趣,大家都很少在電視屏幕上看著很緩慢的定格影像,感覺既像觀賞畫作一樣但同時亦是錄像。
因此很快很快,一個月之後,他更於MANHATTAN舉辦了第一個「VIDEO PAINTINGS」的 SHOW,正式成為一位 「VIDEO ARTIST」。
隨後更精煉的作品「MISTAKEN MEMORIES OF MEDIEVAL MANHATTAN」 (1980-81) 巡迴表演於歐美藝術圈,大獲好評。
到了80年代之後,當電腦仍未普及化, 數碼科技亦未成形,BRIAN ENO 繼續嘗試用不同的器材創作超乎想像的作品,「PICTURES OF VENICE」 (1983), 「THURSDAY AFTERNOON」(1984)皆是VIDEO PAINTINGS 的經典作。他突破了傳統的觀念和框架,當流行世界都主要以錄影技術去製作MV,他則用「錄像畫」的概念去挑戰大家。既前衞又先鋒的他,早在多媒體藝術及裝置藝術盛行甚至泛濫之前,已經在多國多間美術館、畫廊以及公共空間舉行不同規模的展覽。
光影、投射、空間、音樂、體驗式、互動式,一些今天看來是理所當然和輕而易舉的,他在過去科技較落後的數十年一直是帶領風向的重要人物。
2009年他在澳洲悉尼歌劇院的外牆投射LIGHT SHOW,既成為世界藝壇佳話,也令大家進一步關注地球暖化的嚴重性。
77 MILLION PAINTINGS (2006)這套INTERACTIVE DVD,讓大家可以進入他的光影色彩的互動創作世界,人人都可以嘗試學習做INSTALLATION ARTIST。
手機普及之後,他的「BLOOM」APP (2008),更結合他的多年音樂/光影/互動等之大成。有很多人甚至用它來作KEEP CALM,WELLBEING 及LULLABY 。
他自己則這樣説:
「BLOOM IS AN ENDLESS MUSIC MACHINE, A MUSIC BOX FOR THE 21ST CENTURY. YOU CAN PLAY IT, OR YOU CAN WATCH IT PLAY ITSELF.」 BRIAN ENO
返回起點「MIXING COLOURS」,一次令人完全釋放壓力的音樂心靈之旅,至於心中想像到什麽顏色,自己可以去放鬆放慢地去探索,每次都可以不一樣様。認識過大師的厲害歷錬,今次其實非常貼地貼心,不用過份解讀,聽似隨手隨心而又能讓人進入昇華境界,相信這就是功力深厚吧!
1995/1999 @ LONDON MEETING ENO
正當此際地球因為一種病毒而被封鎖,全球化瞬間被打回原形。回想兩次在倫敦和BRIAN ENO的見面,皆是我膽粗粗沒有預約的COLD VISIT。然而他兩次都熱情款待,感動之餘,更心深體會到真正的大師級風範和人情味。
1995年6月,在參加 GLASTONBURY FESTIVAL 之餘,知道他為南歐波斯尼亞內戰孤兒籌款,PAGAN FUN WEAR 是一個極具創意的時裝/藝術/音樂晚會。成功進入 SAATCHI GALLERY 後,當然買了一個100英鎊 BOX SET 支持兼留念,入面不得了,有CD,有 DAMIEN HIRST 的畫, ANTON CORBIJN 影JARVIS COCKER (盒盒不同支持的名人)的簽名POLAROIDS,還有BOWIE 設計的牆紙,紙盒更有 ENO的噴畫。
我有機會跟他談了片刻,他說 :「IT’S A RELIEF.」 雙重意思, 他也在盒面和場刊簽了兩個名。我開心到飛起!!
1999年,在好朋友TOM 的 NOTTINGHILL 屋企探訪,忽然想起BRIAN ENO的STUDIO 就在附近。劇情很相似,他同樣很好客,邀請我入內傾偈,除了傾 MUSIC, BOWIE (我們在97年合作的中文歌)及 95年的PAGAN FUN WEAR 等等,他更分享給我看他的火柴盒收藏,目不暇給,榮幸至極。
返港後,我當然寄了一些充滿香港特色的火柴盒回贈他,當中包括「紅雙喜」。
今次不斷重聽新作 MIXING COLOURS,多年來的MEMORIES AND JOURNEYS交織得出神入化,心窩暖暖!
2020年5月15日是他的72歲生日,預祝他生日快樂,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