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號外STYLE > 號外STYLE > 爵士樂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 RENSIS HO

爵士樂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 RENSIS HO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爵士樂壇留名的音樂家人數眾多,但能夠將所謂「青春」這氣味,讓人們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的,非CHET BAKER莫屬。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LET’S GET LOST, LOST IN EACH OTHER’S ARMS.

LET’S GET LOST, LET THEM SEND OUT ALARMS 

AND THOUGH THEY’LL THINK US RATHER RUDE.

LET’S TELL THE WORLD WE’RE IN THAT CRAZY MOOD.”

CHET BAKER LET’S GET LOST

DSC08525-12.jpgCHET BAKER天生長著一副憂鬱明星臉,深邃的雙眼及寬闊的下巴,嗓子溫柔輕軟地唱著,村上春樹形容CHET BAKER的音樂裡,有一種「絕不含糊的青春氣息」,並認為雖然在爵士樂壇留名的音樂家人數眾多,但能夠將所謂「青春」這氣味,讓人們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的,非CHET BAKER莫屬。攝影師、VINTAGE愛好者、咖啡店老闆RENSIS HO亦因為CHET BAKER,而愛上爵士樂。

DSC08394-6.jpg

紐約作為起點

談起JAZZ,RENSIS的腦海不由得浮現CHET BAKER的紀錄片《LET’S GET LOST》「我在美國讀書時,看了BRUCE WEBER拍的紀錄片《LET’S GET LOST》而喜歡上JAZZ。之前,我也有聽爵士樂的習慣,但大都是比較大眾的類型,譬如KENNY G等等。接觸CHET BAKER後,再發掘其他不同類型的爵士樂。BILLIE HOLIDAY、LOUIS ARMSTRONG、MILES DAVIS的音樂也是很常聽的。」對RENSIS來說,CHET BAKER是很難得的天才,「CHET BAKER是位完全不會看譜,全憑絕對音感創作的天才,卻能夠把小號吹得那麼出眾,絕對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另外,CHET BAKER的音樂很純粹,可以說是NAÏVE,直到他去世,仍然保存著這份NAÏVE。」

DSC08408-9.jpg大學畢業後的RENSIS在銀行工作,專門寫PROGRAM。「在銀行做電腦相關的工作太悶,我跟上司提出,有沒有機會轉做BROKER,但因為我沒有FINANCE底,上司要我由CLERK做起。我把心一橫就到美國紐約讀FINANCE。」那年是1989。想像與現實總是有落差的,完成FINANCE課程後,RENSIS覺得BUSINESS、FINANCE這方面不太適合自己。「紐約的氣氛很不一樣,既有很商業化的一面,亦有非常INDIE的一面,不同類型的東西也能生存,完全是開了眼界。」當時,RENSIS和室友一起生活,大家來自不同城市,譬如: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等,有些讀ART、讀BUSINESS,一有時間就往街外跑,美術館、畫廊、咖啡館都是常去之地,發掘紐約地方的特色及文化面貌,他的足跡遍佈WEST VILLAGE的爵士樂酒吧。「看JAZZ手玩現場音樂,特別放鬆和自由。」與此同時,RENSIS拾起對相機的興趣,「老實講,來美國之前,我與相機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只不過是那時讀完FINANCE後,希望繼續留在美國。當時的女朋友建議我讀FASHION又或攝影。」完成FIT(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課程後,RENSIS留在紐約做FREELANCER。

1997年回歸前後,香港出現移民潮,RENSIS反其道而行,選擇回來香港。「點解回來?因為無身份。那時候,我在全美國最大的STOCKHOUSE幫手曬相的,如果我留下來的話,他們可以為我申請美國綠卡。但我讀完攝影,真的不甘心日日曬相。」回港後的RENSIS積極向廣告公司、雜誌敲門自薦,既影人像,亦影時裝。

DSC08442-15.jpg不完美的可貴

4年前,RENSIS在天后開了ARTISAN GARDEN CAFÉ,其後咖啡店搬到石塘咀保德街。三個月前,才搬到中環。官方臉書的名字特意改為:ARTISAN CAFÉ CENTRAL。新店的一角掛滿原版FIRE KING的杯碟,唱機和一大堆黑膠放在一旁,牆上還掛有BAND TEE和樂隊海報,非常體現到RENSIS的個性,而咖啡店內提供的食材大都由RENSIS買來。早上開店,到中環結志街一帶買新鮮麵包、蔬菜,偶然間到摩羅上街尋寶就是他的日常生活。「為什麼要開CAFÉ?其實也是個人偏好,打造一個有個人特性的空間,讓人可以來聚聚。我本身很喜歡飲咖啡,也關係到攝影行業的轉變吧,現時的廣告生態改變了,有些公司有IN-HOUSE PHOTOGRAPHER、有些很重視後期。但如果你問我,喜歡菲林還是數碼,我始終喜歡菲林的。」

「我真正喜歡的是VINTAGE,不論是什麼都好,杯又好、POSTER又好、唱片又好,我喜歡VINTAGE的設計。」選擇JAZZ唱片也是同一邏輯,RENSIS時常被唱片封套吸引。他鍾情於黑膠,收藏的黑膠數目數之不盡。「黑膠的音樂特別人性化。」很難一言兩語解釋RENSIS所說的「人性化」。他隨手抽出一張黑膠,放進唱機前先用除塵掃,清理唱片表面。繼而,輕輕把唱臂搭在盤面上。隨著唱片悠悠轉動,聲音透過唱機,在空氣間盪漾。整個過程,恍如一個非宗教意味的儀式,一種心情上的準備。而且,黑膠播放的不只是音樂,而是有紀錄時空的能力,聲音更有質感、更有溫度。聽黑膠時,有機會聽到旋律以外的微細雜音,令到聽者身臨其景。RENSIS說,黑膠音樂的「不完美」,像人性的「不完美」一樣,才是其可貴之處。「JAZZ是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起源於美國新奧爾良的非裔美國人的社區,和BLUES息息相關。一個CHORD、一個RESPONSE,關於人與人之間的相遇,人與人互相呼應,很自由、即興,其中特別之處是每一位樂手都有自己獨特的演繹方式,同一首JAZZ,不同場合會有不同的演繹。」

DSC08389-5.jpgRENSIS描述自己踏上攝影師之路,以至開咖啡室都是輕描淡寫。他形容自己的職業路途是迂迴,「好多人以為你開咖啡店,是否等於放棄影相呢?兩者不是對立的,反而可以共存。」打從有CAFÉ以來,他不時邀請樂手來CAFÉ表演音樂,待日後疫情穩定,RENSIS也有打算再舉辦小型音樂會,讓客人一邊喝咖啡、一邊聽音樂。RENSIS說:「JAZZ的興起是黑人樂手表達自我生活和情感的方式,也算是一種解放,甚至是樂觀的表現。說實話,不單是JAZZ,我覺得音樂就有一種一班人聚合起來,一起面對事情的力量。」這樣說來,現時的香港,不正正特別需要爵士樂嗎?RENSIS笑笑,答一句:「也是吧。」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