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SKINE HAWKINS AND HIS ORCHESTRA - AFTER HOURS》 PIANO SOLO BY AVERY PARRISH
這張黑膠唱片,父親當年最愛用來評鑑他的唱機水準,那時是90年代吧。他最常播著AVERY PARRISH的鋼琴獨奏來測試聲音的DYNAMIC RANGE,每當聽到它就會想起我的童年時光。
並沒有官方宣佈,但AVERY PARRISH的《AFTER HOURS》彷彿就是一首黑人的國歌,AVERY PARRISH從他來自的美國阿拉巴馬州中受影響最深的,應該就是THOMAS A. DORSEY所形容的「LOWDOWN, GUTBUCKET BLUES」吧,一道低沉的藍調音。在那個年代,已經脫離黑奴隸制後兩代的人們,一方面聽著《AFTER HOURS》稍為演化得高雅的傳統藍調音,一方面想要擺脫自己粗糙樸素的出身,當時這種被稍稍撫順的憂鬱調子漸被黑人中產階級所接受。隨之,關於廢除DRACONIAN JIM CROW法律及一些眨義稱呼的已經是之後的故事了,這首JAZZ正有著如此的影響力,在當時歌頌著為了爭取公民權利和社會認受而奮力的人們。
MARIO CHUI - 爵士戒毒所嘅主持人,本地HIP HOP文化推動者,唔讀書嘅革命家,三樣嘢集中於一身,希望為香港出一分力。
《LET’S GET LOST》CHET BAKER
「CHET BAKER是位完全不會看譜,全憑絕對音感創作的天才,卻能夠把小號吹得那麼出眾,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另外, CHET BAKER的音樂很純粹,可以說是NAÏVE,直到他去世,仍然保存著這份NAÏVE。」
RENSIS HO - 於90年代在美國修讀攝影,畢業後當上攝影師助手。97回歸前回流香港,展開攝影師生涯,以拍攝人物及時裝照片為主。同時是VINTAGE愛好者,ARTISAN CAFÉ CENTRAL的店主。
《STRAIGHT NO CHASER》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FROM 《STRAIGHT NO CHASER》
STRAIGHT NO CHASER 起碼有三個THELONIOUS MONK相關的專輯,這個是出於一部講述THELONIOUS MONK生平的記錄片電影《STRAIGHT NO CHASER》(1988年,奇連伊士活出品),認識JAZZ樂手作為黑人文化一部份的艱苦一頁傳奇。特別是歷史片段中可看到THELONIOUS MONK那種神經質又或是即興。他那招牌中國式「卜帽」和山羊鬚,還有平放在琴鍵上來彈的手指。如果結合GEOFF DYER寫THELONIOUS MONK的故事,說他因演出執照被取消(那時警察最愛突擊檢查黑人JAZZ樂手),有段日子屈在廚房中彈琴。最後十年,完全臥床彈不出來,對比他之前在台上奇帽西服的演出打轉自HIGH,可知JAZZ的某種活力以及悲情。
此版本中的STRAIGHT NO CHASER就是最典型的有HEAD( 主旋律)再發展出每樂手主力帶領演彈一段,最後再回到複合演奏的曲式。相比起CHARLIE PARKER,JOHN COLTRANE 這些名字,THELONIOUS MONK其實更為放任,也較少人熟悉。但他們合作的作品,該是那個最賞心悅耳的JAZZ世界神作。
李照興 - 創作人、評論人、作家。曾出版《香港101:愛恨香港的101個理由》、《經典200:最佳華語電影二百部》、《王家衛的映畫世界》、《潮爆中國》等書籍及執導電影《潮爆北京》。曾駐廣州、上海及北京從事採訪及編輯策劃工作。
《BEYOND THE MISSOURI SKY》CHARLIE HADEN
近年好喜歡CHARLIE HADEN的《BEYOND THE MISSOURI SKY》,好簡單,一枝結他,一枝BASS,來表演的樂手大概知道我喜歡,成日彈。聽時腦海出現什麼畫面?好細緻的感情,包括回憶好多小時候的畫面,在石澳成長的畫面,以前每天都睡在海灘,悶的時候上山散步,只要出去走走,心情完全不同。那時好HEA,大家都返工了,我和一兩個朋友留在石澳,冬天,石澳處於好靜的狀態,有種淒迷,陽光曬下來,在沒有人的石澳,我一個人行走,聽著浪聲。現在的生活沒有辦法再找回那種感覺了,只能在回憶裡找到,想來仍然好喜歡當時。它令我好CALM,但CALM是有生活經歷的那種CALM,而非叫你冷靜冷靜那種。經歷過好激烈的過去,現在成個人開始靜下來,這音樂令我有這種感覺。
BENKY - 人人都叫他BEN,十五年前在中環荷李活道93號的街角小巷,開了一間ONE MAN SHOP,白天是髮型屋,星期六夜晚9點就變成爵士樂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