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ON WONG鏡頭下的主體大部份是女性。她承認自己認同女權主義,認為不應只有男性才能當攝影師,女性應該擁有自由意志,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她認為在女權主義下,女性應該能夠安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毋須被性別所局限。
DEON讀女校出身,小學和中學的圈子都是女孩子,所以一直以來覺得女孩子沒有做不到的事情,沒有必要請男孩子來幫手。她也覺得女孩子之間的關係很有趣,有些女性朋友之間儘管沒有血緣關係,但相處得卻比家人更加親密。她對這種BONDING很好奇,於是便創作了一輯相片來拍攝不同關係的女性,那些女性之間有母子,有婆孫,有姊妹,有朋友,每一張相片拍出來的感覺都不一樣。其中一張相片的拍攝對象是一對由香港人和南非人所生的混血兒小朋友,她們會因為自己的外貌跟其他同學不同而不開心,也介意自己捲曲的頭髮,而DEON就想透過攝影來鼓勵她們欣賞自己身體的特質,並藉此表現出生命中各種不同的美感。
DEON雖然認同自己的女性攝影師身份,但她認為女性攝影師和男性攝影師的作品不一定有很大分別,因為每個攝影師的作品,無分男女,本就應該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審美眼光,每個人都不想自己的作品和其他人一樣,也不想複製其他人的風格。正因為每個攝影師拿著相同的一部相機,卻可以拍攝出完全不同的相片,這才是攝影最好玩的地方。
有陽光最好 下雨也無不可
DEON的創作過程很隨性,如果是純個人創作,一般不會要求模特兒化濃妝,只要穿自己平常的衣服,無需什麼STYLING,但拍攝前她會先和對方溝通以加深了解,盡量讓她們在鏡頭前面做回自己。她會拍攝素人,也會拍攝自己熟悉的朋友。一些經常出現在她鏡頭前的面孔包括時裝設計師KAY TSANG、IP YI、模特兒陳漢娜等,她們私底下都是好朋友。
DEON很喜歡大自然,不喜歡人工事物。這在她的作品中很容易體會出來。她大部份的個人創作都是在戶外拍攝的,盡量用自然光,不愛用閃光燈,有陽光就最好,下雨亦無不可。如果是室內拍攝的作品,她也傾向選用簡單的場景和佈置。
其中一幅很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她為林嘉欣在AGNÈS B.'S LIBRAIRIE GALERIE策展的井上有一展覽而拍攝的海報。她只是簡單在影樓裡插滿了不同品種的白色新鮮花束,畫面中央架上和井上有一以《花》為題的書法作品,便將展覽的主題和林嘉欣的個性與藝術氣質表露無遺。我想大概是因為DEON這種自然、清新、寫實、無添加的攝影風格,讓她多次受到那些公認的「文青女神」的信任。我特別記得她曾經讓袁澧林和廖子妤裝扮成一對穿著校服的孿生女孩、在野外完全用自然光拍攝的一輯作品,後來還成為了一些內地攝影師的抄襲對象。後來她為歐凱淳拍攝散文集《淳分享》的封面,則以英國前拉斐爾派藝術家JOHN EVERETT MILLAIS的名作《OPHELIA》為參考,把這個本來屬於游泳池的水屬女生帶到郊野公園的小溪,在鏡頭前重新演繹一次這個莎翁筆下的經典角色的淒美姿態。
日系風格師承橫浪修
DEON讀大學時才初次接觸攝影,當時她在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主修視覺傳達,一年級的暑假她和同學們策劃了一個創意項目,由她擔任攝影師的工作,碰巧那時父親送了一部相機給她,她便運用那部相機開始了各項創作。二年級的時候她接到本地廣告公司邀請,遠赴日本為FUJIFILM拍攝硬照廣告,這份工作為她帶來了很大的滿足感,同時讓她發現攝影可能不只是興趣,也可以成為職業。
2014年她大學畢業,父親卻不幸離世,對她造成嚴重打擊,因為小時候最先教她對攝影產生興趣的正是父親。畢業後,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廣告公司的文職,雖然只做了三個月,卻讓她了解到自己根本不適合規律的辦公室工作──每天上班時只想著下班,下班後就只想休息,使她完全失去了創作的動力。
裸辭後她毅然跑到日本,跟隨一位攝影師當學徒。這位攝影師名叫橫浪修,曾被稱為蒼井優的御用攝影師,其著名的攝影集《100 CHILDREN》和《1000 CHILDREN》,分別拍攝一百到一千位穿著相同白襯衣和吊帶裙、脖子上夾著水果的幼稚園女生。正因為其簡約、率直,並帶點童真的攝影風格,早在大學時期已經吸引了DEON的注意,同時也對她的審美,以至後來的創作風格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DEON渴望跟隨橫浪修學藝,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她在大學時期初次參觀他的工作室時,發現他有一間彩色黑房,而當時香港已經很少人仍然經營彩色黑房,因此她希望能夠學習相關的黑房技巧,以運用在自己的攝影創作之中,同時將這種幾近失傳的人手工藝傳承下去。
用數碼濾鏡 不如直接用菲林
目前DEON的所有個人創作仍然堅持採用菲林拍攝,至於商業創作,如果遇上思想較開放的客戶,她也是傾向使用菲林。所以整體而言,她拍攝菲林相片和數碼相片的比例大約是八比二。她沒有否定數碼攝影的重要性,因為尤其對於商業創作,數碼攝影的確能夠帶來很大的方便。然而,她也試過同時拍攝菲林和數碼相片來做對比測試,發現由菲林沖印出來的相片色彩會更加豐富,層次會更加立體。未來,她還想再去外國跟隨其他大師學習相片沖印技術,然後回來開一家「曬相店」,將自己喜歡的事情與更多人分享。
「你試過一次的話,一定會愛上菲林。一筒菲林只有卅六張,所以你一定會記得自己當時為什麼會影這一張相;數碼相片你可以拍一千張,反而卻未必記得每一張相的拍攝動機。在沒有PHOTOSHOP的年代,大家都要依靠黑房技術,而PHOTOSHOP的技術其實都是由黑房而來的。現在的人用數碼FILTER來扮菲林的效果,那為什麼不直接用菲林拍攝?如果現代人不再支持菲林,生產商就不會再生產,黑房技術也會漸漸失傳。如果將來這種工藝被淘汰,我會覺得很可惜、很悲哀,所以我很想推廣這件事情。」
在短短個多小時的談話中,我發現DEON是一個很率真、很念舊、很倔強,卻又帶點保守的女孩子,而且有不少方面跟我也有所相似。例如如果問她想穿越未來還是回到過去,她一定會揀回到過去。但她很不喜歡自己過去的作品,每次回顧昔日作品都會覺得以前的自己不夠成熟,很矯情、很嘔心。雖然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我們都會跟不同的人發生關係,但她仍然會珍惜當中出現的每一段感情。雖然她覺得自己的工作賺不到很多錢,反而花費在器材上的錢更多,但她認為人生的意義不應只為賺錢,尋找快樂其實更加重要。
DEON說,攝影改變了她的一生,在成為攝影師之前,她曾經想做一個字體設計師,但如果真的成為了字體設計師,相信她會變得很自閉,不會夠膽向其他人表達自己的意見。而當上攝影師之後,卻讓她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的人,知道其他人的故事,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得知世界正在發生什麼事情。同時,她也能夠在攝影中找到快樂,找到滿足感,甚至每次完成工作回到家裡之後,都仍會因為不斷回憶起當日發生的事,以致過於興奮無法入睡。她知道這種快樂看似很簡單,其實很難得。畢竟,她的攝影道路還是剛剛開始,希望她對攝影的熱情不會因為時間而被沖淡,並且不忘初心。
DEON WONG(INSTAGRAM @DEONW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