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號外STYLE > 號外STYLE > 一九六九,荷里活 QT9

一九六九,荷里活 QT9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QUENTIN TARANTINO的第9部長片作品,名叫《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拍1969年的荷里活。他這樣形容:「I THINK OF IT LIKE MY MEMORY PIECE. THIS IS THE YEAR THAT FORMED ME. I WAS SIX YEARS OLD. THIS IS MY WORLD.」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ONCE UPON A TIME ON THE INTERNET,傳出了TARANTINO(下稱QT)要拍關於CHARLES MANSON的電影。

戲迷立即雀躍起來。然後又過了一段時間,這個PROJECT演變成今天這部《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幾乎可以肯定,MANSON不會是這部片的中心角色,但仍然無損戲迷的興致。今時唔同往日,1969年荷里活的GOLDEN AGE踏入倒數階段,QT就是要向那個年代,致上敬意。

QT的第九部長片,也是他第一部的NON-WEINSTEIN;原因大家都曉得。除了DISNEY,很多電影公司都來爭「QT9」。最後SONY搶到了發行權,不過QT也開出了很多要求,圍繞製作費、剪接權、創作自主、票房分成,以及10到20年後版權回到QT手上。

在《RESERVOIR DOGS》、《PULP FICTION》和《JACKIE BROWN》之後,QT終於回到HOMETOWN洛杉磯,拍他無比熟悉的荷里活;而且奇怪地SAMUEL L. JACKSON竟然從缺,連CAMEO都沒有;有可能不期待嗎?

TOP.jpg明星與替身

這個劇本最初是起源於9年前QT在拍一部電影;當中有一個較年長的明星,而他有一個合作了許多年的動作替身。那部戲沒有什麼機會用到他的替身——直至有一場戲終於需要一點動作,那個演員就跟QT說:「喂,我用開這個替身成20年。我一直都沒有向你提出要用他,但這場戲真的有空間給他發揮,如果可以給他一個機會,那就太好了。」最後那個替身來了現場工作一天。「這件事件令我意識到,明星跟替身之間有種微妙的關係。」QT這樣形容。「能夠想像,那演員和替身曾幾何時外表是很相像的;像到LONG SHOT甚至CLOSE-UP都無問題。但很明顯地今時不同往日:老了也胖了,相信能當他替身的日子也所剩無幾。另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很明顯地那個替身不聽命於我;那個演員才是他的老闆。他沒有理會我或者電影本身,他就是來服務那個演員。我記得望著他倆坐在一起談天,令我更加覺得他們的關係很有趣;其實不單止這兩個人,兩個花了這麼長時間緊密工作的人,本身就很有故事。當時我在想,如果我會拍一個關於荷里活的故事,值得探討這個切入點。」

兩大男神飾演演員與替身.jpg關於劇本撰寫 

這個劇本QT寫了至少5、6年,一直在探索當中的角色應該怎樣。然後再想,他們將會經歷一個怎樣的故事?他想像過幾個故事;然後決定,不要是一些太誇張或情緒化的通俗劇劇情,太過「電影」的情節:「我希望是三個人一生裡的一天,或者三天,他們就在洛杉磯四處逛。故事的框框就是這樣漸漸縮小的。」 

「我過去20年的電影生涯,只要寥寥幾次,是有『不得了,這個煥然一新的故事構思,要立即坐低寫出來』的感覺。每當有新的故事構思,都是要先發酵、探索一下。逐小逐小寫出來,看看感覺如何;然後我會讓這些意念先冷卻一段時間,好像把他們放進孵化器,然後如果沒有胎死腹中的話,它們會漸漸成長。期間我會發展其他孵化器內的劇本,把已經成熟的實現成電影。後來這部電影拍完了,經過了一段時間,我又會看看孵化器。可能有些劇本我已經失去興趣,又或者有些劇本終於說:『我準備好了。是時候了。』每次都是一個驚喜。在過去的6年時間,我拍了幾部電影,但在拍攝與拍攝之間我像西西弗斯般不停構思這個劇本。我不停把巨石一步一步地推上山坡,不肯定還要推多久;然後突然之間,我發覺我要拍這個故事了。然後我就:『好吧,來吧。』」每個創作者都有不同的創作模式,看來QT是那種需要時間陳釀想法的導演。

瑪歌羅比清純出演.jpg莎朗蒂

「當我快要完成劇本時,只想到要找這個人出演SHARON TATE。然後我讓三個朋友讀劇本,他們異口同聲說:『你會找MARGOT ROBBIE來演的吧?』我回答:『她已是今天最炙手可熱的女演員,看看吧。她很可能已有3部電影輪流等著她來演。』然後當我正計劃如何可以邀她參演時,竟然收到她的來信。信中她表示欣賞了我的作品良久,有機會的話很希望可以合作;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立即致電她的經理人,相約見面。幾個星期後,她一回到洛杉磯,我們就見面了。」

李小龍角色經典重現.jpg荷里活的階級制度 

關於三名主角,最令QT著迷的是,他們各自代表荷里活的三個檔次:SHARON TATE(MARGOT ROBBIE飾演)的角色是荷里活的當紅炸子雞;RICK DALTON(LEONARDO DICAPRIO飾演)最風光的日子已過,或許仍然有一絲機會,但毫無疑問正走下坡;CLIFF(BRAD PITT飾演)是RICK的動作替身,他代表了那群一生都在荷里活混的人,卻完全沒有伴隨而來的名氣或光環。然而,在這個城市,這些人就住在對方旁邊。在那個時代的洛杉磯、那個時代的荷里活,這三個角色的處境和互動,最吸引我。必須要提及,LEONARDO DICAPRIO和BRAD PITT,地球上最有地位的其中兩名演員,是首度同場出演同一部電影。

畢彼特型格出演.jpgRICK和CLIFF的角色,雖有參照BURT REYNOLDS和他的替身,但嚴格來說仍然是虛構的角色。SHARON TATE則是真實存在的女明星。QT做了很多資料搜集,他在盡量忠於歷史的情況下,建立一個屬於QT的角色。他說:「SHARON TATE某程度上是一個比喻。第一,她是嬉皮士荷里活的代表;也屬於荷里活的上等人。RICK已經跌出了上等人生活,因為他沒有跟上嬉皮士荷里活的潮流;他脫節了卻不自知。另一個層面是,我搜索到一切關於SHARON TATE的資料都形容她像天使一般,接觸過她的人都一致這樣描述。所以在這部電影她像地球上的天使般觀察著這部電影發生的事和這個城市(洛杉磯本來就是『天使』的意思)。」

這部片其中一個命題在於,要重現1969年的荷里活,原因是荷里活在QT眼中和以前已經是兩個模樣:「雖然美國標榜自由開放,但荷里活仍然存有一個階級制度;而這個制度是建基於荷里活本身。你可以是一個平凡的演員,而當你成為一線演員時,你就是階級的頂層,所有人都會來擁戴你。這個劇本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很微妙的時間:那個階級制度像一個雪花水晶球般被衝擊。雪花的下落模式改變了,而且還未塵埃落定。那個時候仍然有大明星的,不過地位已大不如前,恍如變了另一個階級。然後還有電視演員,每年也會在GOLDEN GLOBE見到他們。電視演員往往要花上45分鐘才上到台,因為他們的座位太後了。我記得當BURT REYNOLDS憑著電視劇《EVENING SHADE》贏得GOLDEN GLOBE獎項時,他在台下前排說:『我記得以前坐這兒的。』」順帶一提,BURT REYNOLDS原本會參演此片,後來不幸謝世,由BRUCE DERN代替。

OUAT_42-MovieSet_QT_4299_BWP.jpg作為導演的最大喜悅   

對QT來說,拍電影最大的回報,就是在戲院和觀眾一起看自己拍的電影;尤其因為他所拍的電影有一定的幽默情節。「我很想在現場觀察觀眾的反應,可說是一切辛勞的回報。當我在剪接房時,覺得恍似聽到觀眾笑聲或喘氣聲,或者聽到他們悄聲說:『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不過這都是我的想像。真正的反應還是要到上映之時才得知,才可以聽到觀眾的真實反應。影展和首映都是很好的場合。有人決定花一天裡面幾個鐘的時間,掏腰包買戲票來看你的電影——沒有比這更令人開心的事。

阿爾柏仙奴-飾演金牌經紀人.jpg荷里活今昔 

QT認為,今天的荷里活和1969年的荷里活,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90年代的荷里活和1969年的荷里活已經是180度不同:同樣是洛杉磯同樣是荷里活,但儼然是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行業。「其中一個90年代和1969的分別在於,我出身的獨立電影浪潮,是有出路的,有商業潛質。今天雖然電影數量大增,但每部電影所代表的份量卻不如從前。不單止洛杉磯和柏克萊的HIPSTER會看獨立電影,CHICAGO、AUSTIN、TEXAS和NEBRASKA的ARTHOUSE CINEMAS會播放獨立電影,當地的HIPSTER會去看。正如他們會被非主流音樂吸引,他們也被獨立電影吸引了。30年以來他們一直在車庫夾BAND,而突然之間他們開始拿起攝錄機。因為他們開始覺得,音樂工業愈來愈商業化,電影更適合讓他們表達自己,所以愈來愈多人拿起攝錄機。但似乎現在的獨立電影已失去90年代那股商業潛力;當時不只是一個非主流選擇,而是迅速發展中的娛樂事業。」

實景重現60年代荷里活.jpgQT的童年

《JACKIE BROWN》對QT來說是最PERSONAL的作品;現在這部新片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1969年的時候,他正正就在洛杉磯居住:「對我來講,這部電影充滿了回憶。好比MEXICO CITY在《ROMA》之於CUARÓN的意義。當年我住在ALHAMBRA,我記得電視播放什麼節目,好幾個頻道的節目我都記得。我記得主持是誰,記得電台播放什麼。我記得當時的人聽收音機不會轉台,不會轉台找喜歡的歌;他們會選定一個電台,開到最大聲,就算廣告時間也照樣大聲,要交談的話就要和收音機鬥大聲。以前我祖母帶著我去護士學校接我媽媽時,我會跟著電台唱歌,看到廣告版會將上面的文字唸出;4歲的我就是這樣識字。」他在資料搜集的時候,光是翻看以前的電視節目表,也花了好幾個星期。他直言。喚起50年前的回憶也是樂趣的一種。

雖然這部新片講述1969年的洛杉磯,但QT認為,不是美國人或者不熟悉那段時期的那個城市,也能夠好好享受這部電影。他解釋:「事前花時間去了解歷史的話,看的時候得著一定會更多。沒錯,美國人一定有一點文化優勢,例如記得某幾個電視節目等等。其實若然這部電影啟發你的思維的話,事後你也很大機會自己找相關資料來看。其實只要電影本身的內涵充足,哪怕是發生於平衡時空的科幻電影,也一樣可以引人入勝。」

里安納度飾演過氣電視明星.jpgLASHED OUT

QT接受傳媒訪問時,曾試過因為不滿對方提問關於「暴力情節」的問題,但他因為不想再解釋這個主題,反應頗為激烈,幾乎就嗅到火藥味。而劇組5月在康城舉行記者會時,有記者提問「為何SHARON TATE在電影裡對白這麼少?」QT不假思索地回答:「WELL I JUST REJECT YOUR HYPOTHESIS.」(我反對你的假說。)一句答完。國際媒體當然廣泛報道。而到了現在上映的版本,據說比康城版本多了2分鐘,就是增添了SHARON TATE的場面。

OUAT_65-QT-Mirrors_5121P.jpg10

提及QT,好像沒辦法不提及他「拍10部長片就不拍了」的打算。已經講了很久,他被問了這個問題可能100次了。他的說法目前仍傾向於金盤洗手,他說:「我已經拍了長片很多年。我相信事情應該有始亦有終。我不希望到作品質素變差還繼續拍,拍到身體不許可才停止。拍10部我滿意的作品,然後拋下導筒,讓其他人來挑戰,這才像樣。」雖然我個人直覺他未算蓋棺定論,但他自己也強調,是10部「長片」;出名是世界級影癡又博學的QT,可以拍電視劇,可以做劇場,可以拍電視電影,可以寫書;QT的OUTPUT距離終點還有很長的距離。至於第10部片,最新的說法是以《PULP FICTION》的風格拍攝R-RATED的《STAR TREK》;但又有機會是《KILL BILL:VOL 3》,他這幾天透露剛和UMA THURMAN討論過這件事。計我話,梗係太空《PULP FICTION》啦,I CAN’T WAIT。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