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病逝,香港有兩個李兆基。退休的是富豪,萬貫家財幾代子孫都花不完;去世的是港片知名的綠葉演員,死後連辦喪禮的錢都成問題。
香港影圈的「四大惡人」,均以扮演凶神惡煞的壞蛋知名,十年內已有三人先後離世。死神最先帶走了「大傻」成奎安,接著帶走「大咪」何家駒,如今又帶走了69歲的「吹水基」李兆基,只剩下「傻標」黃光亮一個在世。
黑道青春 橫行霸道
說起來,李兆基和之前寫過的陳冠中一樣,也屬於戰後嬰兒潮的一代。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嬰兒潮一代開始走向社會,有的人在努力賺錢,有的人像陳冠中一樣前途無憂,還有餘力追求波西米亞式的生活,但也有像李兆基一樣成為童黨的——而那些年,另一個李兆基已經自立門戶,創辦恒基兆業,他看到一座座高樓即將拔地而起,看到遍地的黃金。
時代的浪潮拍打在童黨李兆基身上,他看到的卻是生活的艱難。他是草根家庭出身,於石硤尾出生,跟客家師傅學過做藤器的手藝,後來搬進慈雲山公屋,混出了「慈雲山十三太保」的名堂。十三太保的大哥陳慎芝是他在石硤尾居住時已認識的朋友,正處血氣方剛年紀的他們在慈雲山夥同其他閑逸青年,打架、吸毒、搶劫、偷雞摸狗、收保護費,即使不是無惡不作,也至少是橫行霸道了。李兆基在道上也有了名號——高飛,只因他身材高大,又是個行古惑的「飛仔」。身形魁梧,長相又凶惡,李兆基最擅長的卻不是打架。陳慎芝有次和李兆基一同接受訪問時便說起,幾乎每次開片,李兆基都是站在最後方,一見勢頭不對,好跑得快。
慈雲山邨
回憶年少時「行古惑」,往事歷歷在目,晚年因中風而需柺杖助行的「吹水基」,仍喜歡吹噓一下自己少年時的「本事」。他曾向傳媒提起自己當年僅靠從垃圾簍抽出來的竹簽,就能打開別人的車門,靠著這本事,他們偷過不少車,有時用來運送毒品。
大人忙於工作,青少年缺乏管教,童黨一度是香港一大社會問題,以此為題材的電影也拍過不少。後來,十三太保一個個改邪歸正,帶頭大哥陳慎芝更做起了與戒毒有關的社會工作,並於1987年當選香港十大傑出青年。1995年的電影《慈雲山十三太保》和2017年的《毒。誡》講述的就是他們在那段歲月的故事。李兆基有份參與《慈雲山十三太保》的劇本編寫,還在裏面飾演一個角色,但飾演高飛的不是他自己,而是陳豪。
電影《毒。誡》,其中林家棟角色原型是李兆基
「請大家相信,後來的李兆基已經完全改過自新了。我後來把古惑仔那段經歷拍到電影中,希望用我自己的經歷告誡現在的年輕人,給他們以警醒。」
踏入影壇 告別「高飛」
陳慎芝戒毒後,信了教,也立心幫助昔日的兄弟重回正軌。隨後李兆基也戒了毒,又在昔日大佬的介紹下進入電視台,做資料收集和物色外景的工作。但他坐過牢、沾染過毒癮,主流社會不能接受這樣一個有不良記錄的人,電視台也並不想聘請他做正式的員工,好在陳慎芝夠義氣,想盡了辦法,「找了三名監製做擔保,再加一名感化官和一位教會人士,五個人寫了五封擔保信」,李兆基才成為無綫電視台的正式員工。據說,當年做藤器學徒學來的客家話,也是促成他能留在電視台的一個因素,因為當時電視台拍很多古裝劇,要去新界找景,而新界多客家人,於是客家話就派上了用場。
李兆基與陳慎芝
有人發現,李兆基與演藝圈發生關係,可能還要更早一點。1977年,陳慎芝為麥當雄導演的麗的劇集《大丈夫》擔任顧問,李兆基就因此在劇中露過臉。那時的李兆基因吸毒多年而骨瘦如柴,他又哪想到以後電影會成為他的事業,甚至一種信仰。
《大丈夫》中的李兆基
「從來未試過咁清新、脫俗嘅感覺,牛肉嘅鮮、瀨尿蝦嘅甜,溝埋一齊嘅味道,居然比老鼠斑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比我嘅初戀更加詩情畫意,所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好詩、好詩。」——《食神》經典台詞
基哥與惡的距離……
雖同是「惡人」,但「四大惡人」其實各有特色,惡的層次也不同。縱觀四位演過的惡人角色,如果說何家駒是最惡,可能大家都沒有意見,因為他不僅惡,還會使詐,他的惡在骨子裏,而不是浮在臉上。以此為標準,李兆基演的惡人,可能就是最不夠徹底的。
《古惑仔》系列裏的「基哥」,是李兆基最具代表性的一個角色。基哥是個牆頭草,但也幫過陳浩南。
李兆基的眼神裏看不到殺氣,他的惡,有時還帶著一股傻氣,也許正是如此,周星馳從他身上看到了喜劇的潛力,在拍《食神》(1996)時找他來飾演食檔老闆「鵝頭」,其中最經典的一幕,是他吃過周星馳發明的瀨尿牛丸後,突然發春般幻想自己在海灘奔跑,配合他的外形和台詞,呈現出反差萌的喜劇效果。這一幕的成功,可能蓋過他演繹過的所有惡人角色,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喜劇不見得更好演。演惡人尚可本色演出,演喜劇很多時候要放下身段,不能怕出醜。《食神》那一幕其實是在所有戲拍完後才想到的橋段,李兆基一開始對補拍有所保留,怕被人笑,並向監製田啟文提出了自己的憂慮,最後倒是給田啟文說服了。田啟文回憶說,補拍時有很多人圍觀,但李兆基沒有理會,表現得非常專業。
《食神》之後,李兆基稍稍偏離惡人的軌道,和喜劇走得愈來愈近,多次在周星馳的電影裏出演,如《算死草》(1997)、《行運一條龍》(1998)、《喜劇之王》(1999)、《千王之王2000》(1999)。
《千王之王2000》劇照
四大惡人遠去的時代
李兆基雖然以幕前演出為人所熟知,但他也做過策劃、監製、導演、編劇等幕後工作,多達數十部,題材涉及黑幫、監獄、鬼怪、愛情,比他飾演的角色要多元得多,由他策劃、張堅庭導演的《港督最後一個保鑣》更是港片中罕見的政治諷刺喜劇。在他編劇的作品中,《黑獄斷腸歌之砌生豬肉》算是其代表作,有六百多萬的票房成績,也因此在三年後又有了第二部《黑獄斷腸歌II無期徒刑》,但票房成績就一落千丈,不說製作水平如何,就說那時整體香港電影的市道,其實也已走向衰落。
《黑獄斷腸歌之砌生豬肉》劇照
好花需要綠葉襯托。在巨星輩出的時代,那些綠葉們也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造就了為數不少的特色演員,也造就了四大惡人,即使未曾擔任過主角,卻也深入民心。一個演員,哪怕只有一個角色被人記住,那也足以成為一輩子的榮耀了。巨星隕落時,我們流淚;綠葉凋謝時,我們也感慨黃金時代的逝去。
無論幕前幕後,李兆基近年都已經沒有再參與電影製作。他靠拍電影掙來的錢,大多也因投資失利而一去不回,晚年甚至只能在親朋好友的資助下過活。三四年前中風後,傳媒找他做訪問,他看上去比年長一歲的陳慎芝還要蒼老許多。談到生死,他的心態原來那麽豁達,已經做好隨時撒手離去的準備:「能活長一點當然好,但上天要你走也是沒辦法。」
名利離他遠去,病痛卻接踵而來,去年又再確診患上肝癌。生活困頓的他本有放棄治療的想法,終於還是在親友勸說下躺上手術枱,捱了人生最後一刀,出院後有好轉,趁著死神打了個瞌睡,和同居三十年的女友結了婚,但結果還是鬥不過死神。臨終前,這位「惡人」仍不忘留下對年輕人的善言:「千萬不要吸毒,我很多兄弟很年輕就患上癌症離世,吸毒的後遺症可能要二、三十年後才出現。」
《港督最後一個保鏢》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