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號外STYLE > 號外STYLE > 【龍虎山】黃怡 相遇在龍虎山

【龍虎山】黃怡 相遇在龍虎山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有壁虎骸骨的告示牌、草地、松林廢堡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_MG_2395.jpg(兩父子和女孩與WEWE相遇的廢堡。)


「我住在西營盤,近港大的那一邊。我由小到大都有行這座山,我的家人很喜歡行山,而這座山又是最近,類似家庭活動。如果有外國朋友來,我也會帶他們行這裡,因為很易行。所以我帶著作家、細路和街坊的身份去體驗這裡。龍虎山是人行出來的,現在的面貌也是由之前的晨運客形成,是一個從ORGANIC開始到有條理的過程。政府接手管理時,便開始鋪路加設告示牌,政府建築的牌和欄杆也是現在的人選擇告訴我們應如何使用這座山;我就想由這裡開始。告示牌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都在講同一堆資料。

在小說《廢堡與狗》中,每個章節的標題都是來自途中的告示牌,我的想像是女孩和外籍傭人WEWE在旭龢道上山,山頂有另一對父子和一對情侶相遇,而父子下山時,就在廢堡中遇到女孩和WEWE。


大家都有份

我本來就知道這裡是極多群體使用的空間;我們一邊行,亦看見很多外國人,在星期天,外傭亦會在這裡BBQ。在同一個空間,不同人用不同的方式去相處,看到的東西也不同,是一個很有趣的氣氛;每個人都會根據他們的身份和喜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正因為有很多不同價值觀的人上來,所以就要用規矩去調解。帶狗的人可能會留意狗隻用的設施。例如,寫著『狗樂融融』的標語,因為郊野公園範圍內的狗隻可以放繩,但有人看見狗隻會驚,所以就有告示牌教育公眾,在這裡的狗隻可豁免帶上狗帶,但亦提醒狗主離開時要為狗隻繫上狗帶。不論是人還是狗,大家都有享用公園的權利。

_MG_2449.jpg

(兩父子和女孩與WEWE相遇的廢堡。)


他和她眼中的告示牌

在故事中,父子中的爸爸看到牌就會用來教英文;但對女孩來說,這提醒她這裡是一個打仗的地方,會令她想起爸爸患癌的事。一方面,雖然爸爸知道很多軍事的歷史,但他會覺得無所謂,反正都是用來教兒子英文。在西半山,殖民地的歷史特別明顯。當時有一條法例是禁止華人住在山頂。現在已經不同,大家都可以進入這座山,但英文在兩個法定語言之間仍然較被看重,但是否一定要這樣?這次我嘗試在中文書寫中結合廣東話。故事中,即使爸爸這麼喜歡教英文,但當他發現WEWE會說廣東話時,他也十分驚歎。這是一個殖民地和語言之間的反省。另一方面,松林炮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製造的防空炮台。如果女孩知道這些歷史可能會有新的想法,女孩會認為她有癌症的爸爸也是在打仗。癌症和打仗的比喻,這是一直存在的語言用法,我在碩士時亦曾研究乳癌書寫中以戰爭作相關的比喻。如果來打WAR GAME的人知道這裡曾經死過人,又會否再來打槍戰呢?

_MG_2581.jpg(黃怡,作家、《字花》編輯。香港大學心理學及比較文學一級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英語文學碩士畢業。曾獲文學獎,著有小說集《林葉的四季》、《補丁之家》及《據報有人寫小說》。)


再來一次

這類藝術CROSSOVER地區和專業知識的事,能把事情用一個有趣的方法去表達出來,不需要背歷史年份那麼悶,又能讓大家溫故知新。要不是中心的人告訴我,我都不知道在涼亭的一角,壁虎會把所有蛋放在一起,如果有蛇入侵,牠可能吃幾顆就飽,其他蛋就會安全。每人的背景不同,他們帶進龍虎山的故事和他們希望得到的事物也有所不同。當他們在這裡相遇,我們就能看見豐富的環境,並把他們的不同濃縮在一起。這次展覽我需要朗讀小說,讀起來才發現『咦,原來我寫了這些東西』,感覺很不一樣。這本小說和龍虎山相似的靈性地方是,就算你對這個地方已經很熟識,但每當你行或讀一次也有新的體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