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號外 > 號外STYLE > 號外STYLE > 重塑自己 重塑劇場:《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

重塑自己 重塑劇場:《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

閱讀數 4

今日熱度 1

摘要︰ 「這個年頭沒有『安全』這回事,當工作變得無謂時,你更加要清楚自己做的事是有價值。」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目前尚無評論,歡迎發表

洋務運動除了引入西方科技,中國政府亦積極推動學生留學,一班年紀輕輕的學童遠卦美國,學英文、打棒球、學攝影,事物為他們帶來新衝突,從此脫胎換骨。不幸地,當時局勢有變,學童未滿師就被急召回國;面對環境變化,在劇場流浪了十多年,現為浪人劇場創辦人的譚孔文如是說:「這個年頭沒有『安全』這回事,當工作變得無謂時,你更加要清楚自己做的事是有價值。你剩下的人生只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了。」

3.jpg《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劇照

中年的REENACT

浪人劇場以改編文學著稱,這次《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雖然以周壽臣留美七年作為大綱,但譚孔文澄清《棒》不是一齣人物傳記的舞台劇,「周壽臣只是一個切入。做的時候就要從我的生活和經驗出發。」正正不是一齣歷史舞台劇,意象表達就變得更為重要。「有時大家看完一部電影,都會到YOUTUBE搜尋相關影片。這是一個PARADOX。我們更希望觀眾去感受一件事。而即時感受不需要太多資訊。2015年,STEVE JOBS的電影也是只講三件事,觀眾會自行發掘有趣的事。《棒》不是歷史劇或人物傳記,它有很多戲劇成份。例如,容閎是主事人,現實中他不能親身教導每一位學生。但為了呈現故事,在劇中他就擔任老師的角色。」改編和原作,往往是一場角力,譚孔文卻回答說:「不論是改編人物傳記或文學故事,它們和原作都是沒有關連。如果沒有認清觀點和立場,改編只是為作者服務。你一定要有自己的東西。」這個關於流浪和青春的故事,也是屬於他的故事,「雖然我已是中年,這就是一個回溯,REENACT。我想重演青年時經歷過的有趣事。」記者問REENACT有沒有浪漫化的成份?他二話不說:「絕對有,這亦是作為一個創作人的能量,會提供新靈感給你。」

 1.jpg《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劇照

 由被動到主動

 當時中國積弱,容閎提議把學生放洋美國,學成後回國貢獻。得到李鴻章的許可,120位幼童遠赴美國,而其中一員就是周壽臣。「當時科技大爆發,他們學英文、跳舞、攝影,一下子接收很多知識,性格會出現巨大變化。」處理手法上,他們把周壽臣分為兩個時期:一,是他剛到埗,還是幼童的時候;二,就是他長大後的時期。「這表達他們起初只接收美好事物,後來計劃有變令他們有所成長,各自面對角力和困難。」清政府的急召粉碎了他們的救國夢,面對外在環境改變,人是否只會變得被動?「我認為周也算是被動,他沒有逃離,當時亦沒有信奉基督教。」回國後,周沒有得到政府重用,後來因機緣獲到袁世凱賞識。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袁世凱出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多名同儕獲得提拔,周卻決定辭官回港。在香港,他的政路漸見起色,成為華人史上第一名議政員,又創立東亞銀行,令他成為香港政、商兩界的重要人物。面對動蕩環境,周的經歷也許能作為年輕人的參照,「歷史是一個循環。大家也是年輕人,我認為時下的年輕人接收很多知識,也在面對相同的事。這次用過往的故事,去提醒大家面對外在環境轉變時,是否一定要變得被動?」

 4.jpg「我們身處香港,彷彿也在流浪;借歷史尋回人的內心,重塑自己。」

 重塑自己

 譚孔文坦言有幸經歷舞台劇的輝煌時期,當時的氣氛亦比較自由,「所謂自由是,除了我平時的工作,我仍然有空間做想做的事。」提到現在的年輕人要付出高昂代價才能達成心願,他想了想,才緩緩回答:「想這麼久,是因為半小時前你問我浪漫化的事。70年代出生,80年代長大,沒有經歷太大的事,可以口響響告訴你做咗先。我不能為自己的浪漫辯護,但我仍然覺得要先行動。現在你更加不會知道行動會帶來什麼後果。行動會為自己帶來多點可能性,總好過留在一個安全帶。這個年頭沒有『安全』這回事,當工作變得無謂時,你更加要清楚自己做的事是有價值。你剩下的人生只專注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可以了。最近看到朋友分享的影片,片中拍攝食物在機械生產下的過程。看完我覺得很唏噓。如果浪漫化一點,這是一種美,是師傅的手藝。如今工作就變得無意義。浪漫去想,當機械人識做戲,演員可以收工。這樣說有點誇張,但你每天也要為自己所做的事下意義,這個時代會隨時把你推倒。而在過程中,你要去找,如果一出生就有人告訴你要做這件事,這樣就很沒趣。而整個過程就是──重塑自己。在這個時代巨輪,年輕人要愈早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前的年代,有不少時間和空間去摸索,我的摸索階段也算長,現在的空間和時間少了。」中學畢業後,他和朋友辦業餘劇社,然後到李惠利工業學院念平面設計。後來他為一家酒店做平面設計,由於「真係太悶」,他跑到演藝學院報讀戲劇,卻因不被取錄而轉讀舞台設計。完成課程後,他再攻讀導演課程。練功數十年,終於在2006年成立浪人劇場,2013年開始以營運模式運作。

 2.jpg《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導演兼浪人劇場創辦人譚孔文

 重塑劇場

 劇場要持續發展,他直言要從外到內重塑劇場,缺一不可。他解釋道:「第一,要把劇場向外推,接觸其他人。在我這個位置,更希望吸引那些完全不知情、未看過劇場的人去看。很難?對,這也是好玩的地方。第二,是內在轉化,是個自醒的狀態,令內容和觀眾接軌。」第二次公演,雖然故事內容大致相同,處理手法卻有所變化。上次的劇情主要以旁白帶動,這次他明言舞台劇將會生活化一點,劇情發展則交回演員推進,「我希望演員更進入舞台劇的世界,好像回到當時般,再用舞台語言把它加強。例如,我一直想把打棒球的狀態在舞台上呈現,上次主要靠敘述,這次會利用身體語言,演員也會接受正式棒球訓練。希望通過他們的演繹讓觀眾感受留美幼童的狀態。」在劇場走過十多年,他坦言曾想過放棄,「我曾經有個幻想過離開劇場,但我仍然未達到那個狀態。因為我認為劇場仍然有它討論的空間,尤其現在有了劇團,希望能發掘更多劇場的可能性。」

 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

日期:12-13.4.2019 8pm / 14.4.2019 3pm 

地點:香港大會堂劇院

查詢:http://bit.ly/2TzGU3G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