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阿甘媽媽話齋:人生似一盒朱古力,你永遠不知自己吃到咩。是啊,是苦是甜,吃一口先會知。吃到好吃的,自然想和最愛的人分享,你一口、我一口,同甘共苦。梅詩華(SARAH)和張國麟(ALAN)是一對夫妻檔建築師,共同創辦建築設計事務所ONE BITE DESIGN STUDIO,你以為他們十分合拍,他們卻異口同聲說:「鍾意食嘅嘢好唔同!」夫妻二人尚且喜好、習慣不同,更何況同事、鄰里。但美食從來不只一種滋味,甜酸苦辣山珍海味粗茶淡飯中餐西餐小菜甜品,互相分享才能味道昇華,所以,不如你也吃一口我愛吃的。
清風街心太軟
「我成日以為他也不吃我不愛吃的東西。」SARAH說,ALAN接著:「像是牛油果,我明明一點也不抗拒,她卻總覺得我也不喜歡吃。」「我們都算喜歡吃辣,這差不多是我們喜好最夾的食物。」「但吃辣的程度,她是專家,我只是小朋友級。」兩公婆口味不一樣,百般遷就總有一人犧牲;倒不如互相尊重,不強求對方為自己改變,不必逼自己為對方改變。像他們雖在同一公司上班,卻不會一起吃完早餐才出門,情願留一些私人時間給對方。「因為我們的喜好很不一樣,他喜歡茶餐廳,我喜歡CROISSANT。起初都覺得要遷就他,吃到有一刻,我覺得我不可以再吃茶餐廳,不如我們早餐還是分開吃吧!」你有你去茶餐廳,我有我去COFFEE SHOP,大家各自做自己的事,夜晚則盡量一起吃,這是他們的相處之道。
心太軟是少數他倆都喜歡吃的甜品,也像他們的關係:外表硬淨,內裡流心,一剛一柔。ALAN形容:「心太軟要好吃,就要雪糕加朱古力一起吃,讓兩者結合。」SARAH續說:「當心太軟配上雪糕,口感又熱又凍,一段關係也一樣,沒有永遠的熱情,有WARM的時候,也有吵架要冷靜的時候。」他們對著眼前的道具心太軟,似是抱怨尚欠一球雲尼拿雪糕,果然是嘴刁之人。心太軟妙在冷熱交融,即叫即製才最好味,這對大忙人怎會有時間自己整,恐怕連去甜品舖的時間也不常有。問到香港最好吃的心太軟在哪裏,他們一下子竟答不出來,想了好一會兒,才說在天后,看來是好一陣子未吃過。「家住炮台山,天后多餐廳吃飯,吃完飯便會順道吃甜品。」甜蜜的滋味不光吃在口中,挽著手散步的一段路,也餘味回甘。
英倫椒鹽鮮魷
SARAH和ALAN是中大建築學系的師兄妹,相差兩屆。那是在SARAH YEAR 2升YEAR 3的夏天,ALAN剛好是GAP YEAR,留校工作,二人因跟同一個教授研究而結下緣份。「認識了SARAH,像是冥冥之中和食物拉上關係,令我更加欣賞食物,當然肥了是另一件事。」ALAN是在和SARAH拍拖之後,才知道原來家常便飯如此美好,「一直都不喜歡在家吃飯,可能因為家人煮得不算特別好吃,令我覺得屋企吃飯是例行公事,出街吃才夠特別。當我認識了SARAH後去她家吃飯,哇,原來屋企都可煮得很好吃。」SARAH也繼承了家族優良傳統,煮得一手好菜。「到在英國生活時,更是深深體會到她的廚藝有多了得。」
ALAN中大碩士畢業,就輪到SARAH讀碩士,「我畢業之後想到外國工作,視乎SARAH想去哪裏讀書,她有報英國和美國的學校,結果英國的UCL收了她,我便申請了英國的工作假期。」人在異國他鄉,有情人相伴已叫幸運,讓對方肯為自己煮幾味家鄉菜,那真的可說是蒙上天眷顧,ALAN就是這位幸運兒。「那時我返工,她返學,當我放工回來,她就已經煮好飯等我。」ALAN的要求一點也不簡單,椒鹽鮮魷、煎釀三寶、生炒骨之類的港式小炸,SARAH就如手到拿來,一解ALAN的思鄉之苦;ALAN吃得開心,相信SARAH也煮得滿足,大概從這時起,他們的生活已密不可分。
上環花膠瑤柱湯
有一種愛,叫煲湯給你飲,飲的是滿口關懷,原不只阿媽、老婆會煲,同事也可以給你飲。「飲湯文化是SARAH家的傳統,每日都有湯水飲,她把這個文化帶到公司,所以返公司就會有湯飲。」返公司點煲湯?得,只要是自己開的公司。兩人回港、考牌、入行,按部就班,不久他們都萌生起開自己公司的念頭:「不想幫地產發展商做樓盤項目,那麼有其他出路嗎?」為了給自立門戶鋪路,他們刻意在不同類型的建築公司工作,以汲取更多方面的知識。到時機成熟,SARAH先行辭職,在家工作,而ALAN則像同時打兩份工,回家繼續OT幫SARAH手。
ONE BITE DESIGN STUDIO成立於2014年,他們的工作室在去年搬入上環樂古道,地方大了,員工多了,擔子也重了,「大家工時長,夜收工,公司未必能提供一日三頓健康餐給同事,但煲湯就可以,大家都飲得開心。」因此這裡不只有咖啡香,還有熱湯的香氣,每星期煲兩次湯,由公司最擅長烹飪同事負責,別以為是茶餐廳例湯貨色,她笑言同事有幾次都用上半包花膠、半包瑤柱來煲湯。
至於這個像是離經叛道的名字,是SARAH想出來的:「ONE BITE是和吃東西有關,其實建築和設計沒那麼難,想人人都可以試一啖、嚐一口。」以食物切入設計,他們想打破的,是建築設計高高在上、深不可及的刻板印象,除了建築及室內設計、公共空間規劃外,他們也接手不少展覽策劃和社區項目。「吃東西的時候容易傾偈,一邊吃一邊傾,很容易講到設計理念,因此當要討論複雜的話題時,大家坐定定在會議室是談不成的,反而簡簡單單去到Coffee SHOP、喝著咖啡,『今日杯咖啡怎麼有點酸?』,『今日用了什麼咖啡豆呢?』,就這樣打開話匣子,從而談起設計來。」他們善於利用食物推廣建築設計教育,像是香港地標曲奇餅、北角碼頭蛋糕等等。而目前他們都正為石塘咀一間社會廚房設計COOKBOOK,「那裡有很多劏房戶,單位細小,最多只有一個爐,明愛免費提供寬敞社區廚房空間給他們使用,並找我們幫手記錄當中的人情故事和街坊食譜。」因他們不但有平面設計的經驗,且擅長與街坊溝通,可以一手包辦COOKBOOK製作。
家中雅座月亮套餐
從同學到情侶,從夫妻到同事,一路走來近廿年,甘與苦都嚐過,「始終兩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加上一直以來所接受的訓練不同,導致工作方法也不一樣,經過激烈的磨合,現在都深知跟對方的衝突位在哪裡。」ALAN續說:「我比SARAH大兩年,到創業的時候,我已經工作了七、八年,她也入行五、六年。建築設計有很多角色,她主力設計,我負責項目管理多,大家看事物的角度不盡相同,而每間公司都有一套運作系統,有時我覺得我以前公司做得好一點,有時是SARAH覺得她那間較好。創辦ONE BITE之初的確商量了很久,才演變成如今的樣子。」
說罷ALAN便先行離開,趕著去尖沙咀視察工地,SARAH約了妹妹吃飯,之後要又回到工作室。這就是他們的生活軌跡,「因為工作比較忙,我不算經常下廚,可以的話我會煲湯,老火湯不夠時間,主要是滾湯。試過夜晚12點收工,仍覺得不行,一定要煲湯!」因為忙碌,每一口煮家飯都叫人牽腸掛肚回味無窮。有一年中秋節,兩口子難得放下公務,認真設計起A SPECIAL MENU FOR MID-AUTUMN FESTIVAL來,主題是滿月,從餐單設計到食材和擺盤,都要用上黃色圓形的元素。問這餐飯是煮給家人吃嗎,SARAH甜滋滋說:「不,這只是我們的二人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