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早有「投訴之都」的美譽,無論是港男港女港爸港媽,似乎都異常地習慣以投訴來宣洩自己的不滿。而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很多投訴更進一步演變成網絡公審,網民留言不只各執一詞,其涼薄的程度往往更出乎想像之外。可見當投訴已成習慣,大家都自以為是地覺得,只要是據「理」力爭就是彰顯正義,懶理對方感受。而舞台劇《我殺死了尊貴客戶》便是一齣諷刺這種投訴文化的黑色幽默喜劇,也是無記電視的新嘗試。
故事設計是這樣的:杜文澤與盤菜瑩子(柯翠婷)飾演兩父女,合力經營茶餐廳。可是卻一直遇到野蠻顧客,飽受各種投訴和折磨。最後決定轉行做殺手,誓要將所有無理和無聊的客人趕盡殺絕。導演和編劇是林日曦,話劇下個月就上演,但主角之一的盤菜瑩子表示,至今仍未有具體的劇本,因為林日曦想將最updated的新聞放入劇情之中,的確充滿了「毛記」夠膽死的即慶風格。但生活在香港,對於投訴文化,我們實在都太熟悉了,所以儘管今次是盤菜瑩子的舞台初體驗,她也沒有感到特別擔心,只是有點驚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其實我覺得投訴文化不是香港獨有,今天全世界都有,台灣也有所謂的『奧客』;每個人都覺得自己作為消費者,有錢就真係大哂咁。我記得以前在日本工作時,也常被人投訴。那時我做過售貨員,也做過侍應,試過因為我制服上的名牌不是日本姓名,客人就投訴我上司為什麼要找一個不是日本人的售貨員來招呼她;做侍應時,就試過因為上錯了一杯酒,客人竟然要我下跪道歉,說我失禮了他的生意伙伴……我當時心想:哇,駛唔駛咁誇張呀?但從另一個層面想,就是因為日本人這麼嚴謹,所以才會訓練出世界第一的服務業。可是,我們香港卻做不到。」
盤菜瑩子認為箇中的原因是複雜的,因為從地產霸權、中港矛盾、後資本主義的不公義,到文化上對職人的不尊重、有風就要駛盡艃的港人心態,以及最低工資、最長工時等問題,統統都糾纏在一起。「不要說服務業了,連香港人本身我也很少見到他們有笑容。」所以,投訴文化只是這個畸形社會的產物,更似是一種發洩情勢的手段,整個香港都沒有因此而得到進步或改善,落得大家繼續累鬥累的下場。要解決,或只是得到紓緩,當然不能靠政府,你看我們的前特首這麼喜歡公開發律師信,以及行李門事件,就知道他是個熱衷於投訴文化的佼佼者。盤菜瑩子說,最後還是得靠自己首次踏出第一步。
「好像早兩個月,網上有單新聞,有位朋友在商場裡買了很多東西,就問一家咖啡店索取紙袋,但咖啡店說要只能給顧客提供紙袋,不能隨便給人,結果這位朋友一氣之下就把這件事放了上網,最後兩邊都有不同的支持者。其實這真的只是一件小事,坦白說,咖啡店有咖啡店的規舉,它真的可以不給你就不給你,你亦無謂生氣,但另一方面,你如果見到別人遇到麻煩手忙腳亂,你也會想去幫助他不是嗎?不要說一個紙袋,下雨天你見到有人沒帶傘,你手上有多一把也想借給他吧。我想,如果大家都能有多點同理心,這個社會就會少很多無謂的投訴。」
又或者,這齣《我殺死了尊貴客戶》也可以幫大家消消氣。繼上次由東方昇主演的《特異功能救香港》棟篤笑後,今次「毛記」再次挑戰舞台,更是首次以劇場的方式來表達主題。盤菜瑩子也說今次是「腦細」叫到,唯有頂硬上。幸好他與杜文澤有合作過《日本風涼話》,對「毛記」的製作班底也非常熟悉,現階段也有找過老師和朋友學習劇場的表演技巧,對舞台劇算是有個基礎概念,她只希望不要有太多觀眾會投訴她的演出。「其實我只是一個『網紅』,很有多東西我都不懂,但我喜歡演戲,也喜歡唱歌,所以我會珍惜每一個機會,會盡力演出不讓觀眾感到失望。」事實是,儘管大家都知道這是盤菜瑩子和「毛記」新的嘗試,但優先預訂的門票已經爆滿,連加場的門票也爆滿了,相信訂不到票的「投訴」應該比較多吧?